一种柔性编织的绝缘电极及其编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895400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30 13: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柔性编织的绝缘电极及其编织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柔性编织的绝缘电极及其编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柔性织物
,特别涉及一种柔性编织的绝缘电极及其编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肿瘤电场治疗中,为了有效干扰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需要向肿瘤细胞提供交变中频低场强信号

目前,用于该治疗的电极通常采用较大片的陶瓷电极,但这种设计存在一些不太令患者感到舒适的问题

[0003]当前与这些电极一起使用的绝缘材料通常采用高介电常数的材料,例如
PMN

PT
材料

这些绝缘材料通常具有直径约
20
毫米的圆形形状,由9片这样的材料并联组成一个电极

然而,这种设计在多个方面存在以下问题:(1)舒适性差:这种电极的贴敷舒适性较低,可能会导致患者在治疗期间感到不适,主要是因为接触面积相对较小,无法均匀分散电场信号,从而加剧了不适感;(2)热量过于集中:这种设计容易导致热量集中在电极的一个小区域,可能导致皮肤灼伤的风险,热量的不均匀分布可能会导致局部超温现象,对皮肤造成伤害;(3)佩戴不舒适:绝缘材料硬度较高,使佩戴者感到不舒适,长时间佩戴可能会导致皮肤出现明显的压痕,不仅降低了治疗的舒适性,还可能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4)易碎性:由于电极的直径较大,这种设计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到意外撞击或损坏,因而具有较高的脆度

[0004]为了提高肿瘤电场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舒适性,有必要研究和开发更具创新性的电极和绝缘材料设计,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柔性编织的绝缘电极及其编织方法,用于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其通过减小单个陶瓷片的面积,同时增加陶瓷片的数量,达到产热均衡

更好的舒适性

不易碎

重复使用的目标,佩戴舒适性高,且可重复使用

[0006]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柔性编织的绝缘电极,其包括柔性网格导电织物

第一柔性导电织物层和第二柔性导电织物层,所述柔性网格导电织物设置在所述第一柔性导电织物层和所述第二柔性导电织物层之间;所述柔性网格导电织物包括柔性织物基底和电极导线块,所述电极导线块在所述柔性织物基底的表面呈矩阵状排列,每个所述电极导线块上通过导电胶固定电极;所述第一柔性导电织物层缝合在所述柔性网格导电织物上设有电极的一面;所述第二柔性导电织物层通过导电胶粘接所述柔性网格导电织物上不设电极的一面

[0007]在本专利技术中,上述柔性编织的绝缘电极的所述电极导线块通过导线制成;所述柔性织物基底采用柔性尼龙织物材料;
所述电极导线块集成在所述柔性织物基底上,与所述柔性织物基底连接为一体

[0008]其技术效果在于:将电极导线块集成在柔性织物基底上,确保了电极的稳定性和耐用性

采用柔性尼龙织物材料,使电极具有出色的柔性和适应性,电极可以更好地贴合不同形状的皮肤表面,提高了患者的舒适性和治疗效果

电极导线块与柔性织物基底集成在一起,确保了它们之间的连接牢固,不易脱落

[0009]在本专利技术中,上述柔性编织的绝缘电极的每两行所述电极导线块之间等间距排列;每两列所述电极导线块之间等间距排列

[0010]其技术效果在于:电极导线块之间等间距排列,确保电流在整个电极表面均匀分布,更有效地影响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最大化电场覆盖的区域,确保尽可能多的肿瘤细胞受到治疗影响,提高肿瘤电场治疗的治疗效果

[0011]在本专利技术中,上述柔性编织的绝缘电极的所述第一柔性导电织物层包括第一柔性织物基底和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一柔性织物基底采用柔性尼龙织物材料;所述第一导电层采用导电材料;所述第一导电层覆盖在所述第一柔性织物基底上,与所述第一柔性织物基底连接为一体;所述第一柔性织物基底缝合在所述柔性网格导电织物上设有电极的一面

[0012]其技术效果在于:将第一导电层覆盖在第一柔性织物基底上,通过与基底连接为一体,确保了电极的高效导电性能,有助于增强结构稳定性,同时简化了制造和使用过程

为了增加接触面积,使用了整片的柔性导电织物层,作为绝缘电极等效电容的另外一面,其连接非常牢固,能够确保电极能够贴合不同形状的皮肤表面,确保电流可以有效传输到肿瘤细胞

[0013]在本专利技术中,上述柔性编织的绝缘电极的所述第二柔性导电织物层包括第二柔性织物基底和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二柔性织物基底采用柔性尼龙织物材料;所述第二导电层采用导电材料;所述第二导电层覆盖在所述第二柔性织物基底上,与所述第二柔性织物基底连接为一体;所述第二导电层通过导电胶粘接所述柔性网格导电织物上不设电极的一面

[0014]其技术效果在于:第二导电层采用导电材料,确保了电极的高效导电性能;第二柔性织物基底采用柔性尼龙织物材料,使电极具有出色的柔性和适应性;将第二导电层与第二柔性织物基底集成在一起,确保其连接牢固,有助于确保电极在使用过程中不容易发生分离或损坏,延长了电极的使用寿命

[0015]在本专利技术中,上述柔性编织的绝缘电极的所述第二柔性导电织物层采用柔性
FPC
板;所述柔性
FPC
板包括第二柔性绝缘基底和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二柔性绝缘基底采用柔性绝缘材料;所述第二导电层采用导电材料;
所述第二导电层涂覆在所述第二柔性绝缘基底上;所述第二导电层通过导电胶粘接所述柔性网格导电织物上不设电极的一面

[0016]其技术效果在于:第二导电层采用导电材料,确保了电极的高效导电性能;第二柔性绝缘基底采用柔性绝缘材料,使电极具有出色的柔性和适应性;由于第二导电层涂覆在第二柔性绝缘基底上,并通过导电胶粘接到柔性网格导电织物的一面,确保其连接牢固,有助于确保电极在使用过程中不容易发生分离或损坏,延长了电极的使用寿命;同时,柔性
FPC
板的使用可以简化制造过程,使电极更容易使用,减少了可能出现的问题,提高了电极的可靠性

通过所述第二柔性导电织物层,实现了将全部的电极导电块连接起来,形成绝缘电极等效电容的第一面(完整的平面),如此,一个等效电容就完成,既不影响治疗效果,同时提高佩戴舒适性,还提高了经济价值

[0017]在本专利技术中,上述柔性编织的绝缘电极的所述导电胶包括粘结树脂和导电粘合材料;所述粘结树脂采用聚苯乙烯类热塑性树脂

醋酸乙烯酯类热塑性树脂

聚酯类热塑性树脂

聚乙烯类热塑性树脂

聚丙烯类热塑性树脂

聚酰胺类热塑性树脂

橡胶类热塑性树脂

丙烯酸类热塑性树脂

苯酚类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柔性编织的绝缘电极,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网格导电织物

第一柔性导电织物层和第二柔性导电织物层,所述柔性网格导电织物设置在所述第一柔性导电织物层和所述第二柔性导电织物层之间;所述柔性网格导电织物包括柔性织物基底和电极导线块,所述电极导线块在所述柔性织物基底的表面呈矩阵状排列,每个所述电极导线块上通过导电胶固定电极;所述第一柔性导电织物层缝合在所述柔性网格导电织物上设有电极的一面;所述第二柔性导电织物层通过导电胶粘接所述柔性网格导电织物上不设电极的一面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编织的绝缘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导线块通过导线制成;所述柔性织物基底采用柔性尼龙织物材料;所述电极导线块集成在所述柔性织物基底上,与所述柔性织物基底连接为一体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编织的绝缘电极,其特征在于,每两行所述电极导线块之间等间距排列;每两列所述电极导线块之间等间距排列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编织的绝缘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导电织物层包括第一柔性织物基底和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一柔性织物基底采用柔性尼龙织物材料;所述第一导电层采用导电材料;所述第一导电层覆盖在所述第一柔性织物基底上,与所述第一柔性织物基底连接为一体;所述第一柔性织物基底缝合在所述柔性网格导电织物上设有电极的一面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编织的绝缘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柔性导电织物层包括第二柔性织物基底和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二柔性织物基底采用柔性尼龙织物材料;所述第二导电层采用导电材料;所述第二导电层覆盖在所述第二柔性织物基底上,与所述第二柔性织物基底连接为一体;所述第二导电层通过导电胶粘接所述柔性网格导电织物上不设电极的一面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编织的绝缘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柔性导电织物层采用柔性
FPC
板;所述柔性
FPC
板包括第二柔性绝缘基底和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二柔性绝缘基底采用柔性绝缘材料;所述第二导电层采用导电材料;所述第二导电层涂覆在所述第二柔性绝缘基底上;所述第二导电层通过导电胶粘接所述柔性网格导电织物上不设电极的一面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编织的绝缘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胶包括粘结树脂和导电粘合材料;所述粘结树脂采用聚苯乙烯类热塑性树脂

醋酸乙烯酯类热塑性树脂

聚酯类热塑性树脂

聚乙烯类热塑性树脂

聚丙烯类热塑性树脂

聚酰胺类热塑性树脂

橡胶类热塑性树


丙烯酸类热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宣和均尤富生侯键汤鸿浩金星
申请(专利权)人:赛福凯尔绍兴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