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氧改性脲醛树脂湿强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89259 阅读:3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环氧改性脲醛树脂湿强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脂肪族二元醛和尿素按摩尔比为1∶(0.5~2)混合,酸调节pH为2~3,40~80℃反应2~6小时,冷却,继续加入脂肪族二元醛,脂肪族二元醛的重量为第一次加入的脂肪族二元醛重量的10~50%,然后碱调节pH为6~8,室温反应1~3小时,再碱调节pH为6~8,得脲醛树脂;(2)将环氧化合物加入步骤(1)中,环氧化合物与尿素的摩尔比为(0.2-2)∶5,50~80℃反应0.5~3小时,用去离子水稀释至固含量为10~15%(重量)。该方法环境友好,成本低,得到的湿强剂在纸浆内有较好的留着性能,可明显地提高纸张湿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造纸行业的湿强剂,特别涉及一种环氧改性脲醛树脂湿强剂 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一般把能使纸张用水充分润湿后,仍能保持原纸张干强度15%以上的增强剂称为 湿强剂。纸张强度取决于纤维本身的强度和纤维间联结强度以及纸张中纤维的排列和分 布,即纸张中纤维间结合力和纤维本身,其中最主要的是纤维间结合力,即纤维素中羟基间 存在的氢键结合力,其作为自然结合力,使纸张在没有粘合剂的情况下具有一定的强度。当纸的抄造过程加入湿强剂后,湿强剂与纤维间接触的混合浆料(既有相互交错 的纤维,又有加入的湿强剂分子),经干燥发生化学变化,使纤维与湿强剂之间交联,结合成 新的抗水键如共价键、氢键,其在其他自然结合力被水破坏后依然存在。因此,当纸张再度 润湿时,由于物理交织作用和湿强剂干燥后的难容性、不润胀的硬化作用,使湿强剂定着在 纤维之间,以阻止水分子渗入纤维孔隙中,避免纤维因吸水润胀而破坏纤维间的结合力,这 也使纸张从而产生了湿强度。随着造纸业的发展,传统的造纸湿强剂如脲甲醛树脂、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由于固 化需要在酸性条件下进行且涂布加工中不能与碱性涂料组分相溶,在贮运过程中黏度易变 大甚至凝胶及易释放有害物质如甲醛等原因,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纸浆内有较好的留着性能,使纸张具有 高的湿强度的环氧改性脲醛树脂湿强剂及其制备方法。为解决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种环氧改性脲醛树脂湿强剂,其特征在于它是脂肪族二元醛和尿素进行缩聚 反应得到脲醛树脂,然后经过环氧化合物改性得到的。一种环氧改性脲醛树脂湿强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脂肪族二元醛和尿素按照摩尔比为1 (0. 5 2)混合(为第一次加入的 脂肪族二元醛),用酸调节pH为2 3,40°C 80°C保温反应2 6小时,冷却,继续加入 脂肪族二元醛(为第二次加入的脂肪族二元醛),第二次加入的脂肪族二元醛重量为第一 次加入的脂肪族二元醛重量的10% 50%,然后用碱调节pH为6 8,室温反应1 3小 时,再用碱调节pH为6 8,即得脲醛树脂;(2)将环氧化合物加入步骤(1)所得到的脲醛树脂中,环氧化合物与尿素的摩尔 比为(0.2-2) 5,升温至50°C 80°C,反应0.5 3小时,反应完毕,用去离子水稀释至固 含量为10% 15% (重量),即得环氧改性脲醛树脂湿强剂。按上述方案,所述的脂肪族二元醛为乙二醛、戊二醛、己二醛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的 混合,多种混合时为任意比。按上述方案,所述的酸为盐酸、冰醋酸、甲酸、硫酸、硝酸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 多种混合时为任意比。按上述方案,所述的碱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钙中的一种或多种,多种混 合时为任意比。按上述方案,所述的环氧化合物为环氧氯丙烷或环氧氯丁烷。按上述方案,所述的环氧化合物采用滴加的方法加入,滴加时被滴加体系的温度 为35°C 50°C。缓慢滴加环氧氯丙烷可使反应进行比较温和,不易形成大的交联聚合物。本专利技术采用环氧化合物改性脲醛树脂时,发生高聚物接枝反应,增加了分子链段 之间的交联活性,增强了聚合物之间在纤维周围所形成的交错链状结构的强度,更好地限 制了纤维与纤维之间的活性,进而减小了纸张的伸缩性能。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与传统湿强剂相比,不使用甲醛,避免了对环境的危害, 环境友好;(2)与成本较高的一些不含甲醛湿强剂如聚酰胺环氧氯丙烷湿强剂、多功能羧 酸湿强剂、聚乙烯亚胺湿强剂相比,用乙二醛代替甲醛合成的脲醛树脂湿强剂可以节约成 本,成本低;(3)经过环氧化合物改性后得到的环氧改性脲醛树脂湿强剂交联程度增大,易 与带负电荷的纸浆纤维较好地吸附,从而在纸浆内有较好的留着性能,且使纸张的湿强度 明显地增强。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 将摩尔比为2 1的乙二醛58g和尿素30g加入到反应容器中(为第一次加入的 乙二醛),用盐酸调节PH值为2. 57,充分搅拌下升温到50°C,保温4小时,冷却至室温后继 续加入乙二醛(为第二次加入的乙二醛),加入重量为第一次加入的乙二醛重量的10%, 并用氢氧化钠调节PH值为7,反应2小时,然后用氢氧化钠调节pH值至7 ;边搅拌边加入 环氧氯丙烷(1小时滴完),滴加时被滴加体系的温度为35°C,环氧氯丙烷与尿素摩尔比为 0.3 5,然后升温至50°C,反应1.5小时,用去离子水将所得产物固含量稀释为12% (重 量),即得环氧改性脲醛树脂湿强剂。实施例2 将摩尔比为1.5 1的戊二醛75g和尿素30g加入到反应容器中(为第一次加入 的戊二醛),用冰醋酸调节pH值为2. 0,充分搅拌下升温到40°C,保温6小时,冷却至室温 后加入戊二醛(为第二次加入的戊二醛),加入重量为第一次加入的戊二醛重量的20%,并 用氢氧化钠调节PH值为6,反应2小时,然后用氢氧化钠调节pH值至7 ;边搅拌边加入环 氧氯丙烷(10分钟滴完),滴加时被滴加体系的温度为40°C,环氧氯丙烷与尿素摩尔比为 1.0 5.0,然后升温至60°C,反应1小时,用去离子水将所得产物固含量稀释至12% (重 量),即可得环氧改性脲醛树脂湿强剂。实施例3 将摩尔比为1 1的乙二醛29g和尿素30g加入到反应容器中(为第一次加入 的乙二醛),用甲酸调节pH值为2. 57,充分搅拌下升温到60°C,保温4小时,冷却至室温后 加入乙二醛(为第二次加入的乙二醛),加入重量为第一次加入的乙二醛重量的30%,并 用氢氧化钠调节PH值为6,反应3小时,然后用氢氧化钠调节pH值至7 ;边搅拌边加入环氧氯丙烷(20分钟滴完),滴加时被滴加体系的温度为50°C,环氧氯丙烷与尿素摩尔比为 1.55 5.0,然后升温至70°C,反应2小时,用去离子水将所得产物固含量稀释至12% (重 量),即可得环氧改性脲醛树脂湿强剂。实施例4 将摩尔比为1 1.5的乙二醛29g和尿素45g加入到反应容器中(为第一次加入 的乙二醛),用硫酸调节pH值为2. 57,充分搅拌下升温到70°C,保温4小时,冷却至室温后 加入乙二醛(为第二次加入的乙二醛),加入重量为第一次加入的乙二醛重量的10%,并 用氢氧化钠调节PH值为7,反应2小时,然后用氢氧化钠调节pH值至7 ;边搅拌边加入环 氧氯丙烷(半小时滴完),滴加时被滴加体系的温度为35°C,环氧氯丙烷与尿素摩尔比为 2.0 5.0,然后升温至50°C,反应1.5小时,用去离子水将所得产物固含量稀释至12% (重 量),即可得环氧改性脲醛树脂湿强剂。实施例5 将摩尔比为1 2的己二醛57g和尿素60g加入到反应容器中(为第一次加入 的己二醛),用硝酸调节pH值为3. 0,充分搅拌下升温到80°C,保温2小时,冷却至室温后 加入乙二醛(为第二次加入的己二醛),加入重量为第一次加入的己二醛重量的50%,并 用氢氧化钾调节PH值为8,反应1小时,然后用氢氧化钾调节pH值至7 ;边搅拌边加入环 氧氯丙烷(10分钟滴完),滴加时被滴加体系的温度为35°C,环氧氯丙烷与尿素摩尔比为 1.55 5.0,然后升温至50°C,反应0.5小时,用去离子水将所得产物固含量稀释至12% (重量),即可得环氧改性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环氧改性脲醛树脂湿强剂,其特征在于:它是脂肪族二元醛和尿素进行缩聚反应得到脲醛树脂,然后经过环氧化合物改性得到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暴峰马睿沈凯燕莫辉汉赵华高洁叶花艳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