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饭煲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86908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30 1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饭煲,包括:底座组件,所述底座组件形成有容置腔;内胆,所述内胆的至少一部分收容于容置腔内;发热组件,所述发热组件包括与所述底座组件固定连接的内锅以及与内锅连接的发热单元,所述发热单元收容于所述容置腔内并相对于所述底座组件悬空,所述发热单元与所述内胆连接并可为所述内胆提供热源;隔热垫,所述隔热垫设置于所述内锅与所述底座组件的连接处并可将内锅与底座组件进行分隔,且所述隔热垫可将所述内锅发出的热量隔离于所述底座组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饭煲


[0001]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饭煲


技术介绍

[0002]电饭锅是一种能够进行蒸







焖等多种加工的现代化炊具

现有电饭煲的使用方式通常为将需要烹饪的食材放入电饭煲的内胆中,并通过电饭煲的加热单元对内胆进行加热以对内胆内的食材进行烹饪

其中,现有的电饭煲中加热单元以及内胆均安装于底座组件中

[0003]但加热单元在工作过程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而现有的电饭煲中加热单元多为直接放置于底座组件并与底座组件的底壁抵接;因此,加热单元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会传导至底座组件,使得底座组件可能在长时间的高温状态下出现变形

损坏等情况并且也会增加加热单元的热损耗,也有部分电饭煲为克服加热单元直接传热给底座,将保温罩和加热单元相对底座悬空设置,但是此种设计仍需要电饭煲中框之类的部件对保温罩

加热单元和内胆进行悬挂支撑,仍存在中框过热损坏的情况,进而减少电饭煲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饭煲,其将内锅固定于底座组件的中框上,发热单元固定在内锅上,且在内锅和底座组件的中框之间设置隔热垫,以使内锅和发热单元悬空于底座组件,以避免内锅和发热单元与底座组件直接接触,进而避免发热单元产生的热量直接传导至底座组件,同时减少内锅组件传递给底座组件的热量/>。
[0005]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电饭煲,包括:
[0007]底座组件,所述底座组件形成有容置腔,所述底座组件还包括相互连接的中框和底座,中框和底座一体成型或分体设置,所述中框设置有与容置腔连通的开口;
[0008]内胆,所述内胆的至少一部分可自所述开口放入容置腔内并收容于容置腔内;
[0009]发热组件,所述发热组件包括与所述中框固定连接的内锅以及与内锅连接的发热单元,所述发热单元收容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发热单元由所述内锅固定支撑,且所述内锅和所述发热单元相对所述底座间隔悬空设置,所述内胆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时由所述发热组件支撑,并由所述发热单元为所述内胆提供热源;
[0010]隔热垫,所述隔热垫设置于所述内锅与所述中框的连接处并可将内锅与中框进行分隔,以将所述发热单元发出的热量隔离于所述中框,所述隔热垫设置有朝向内胆方向延伸的多个隔热凸起,所述隔热凸起延伸至容置腔内的长度为
0.2

5mm
,所述内胆放入容置腔后,所述隔热凸起阻止所述内胆靠近所述中框,且所述内胆与所述内锅和所述中框间隔布置;
[0011]上盖,所述上盖与所述底座组件活动连接,所述上盖闭合时与所述中框和
/
或所述内胆接合,以封闭所述内胆内的烹饪空间

[0012]进一步的,所述内锅收容于所述容置腔内且所述内锅包括连接部

主体部和底壁,所述连接部与所述中框固定连接以使所述主体部和所述底壁相对于所述底座组件悬空,所述隔热垫设置于所述连接部和所述中框之间,所述主体部一端与所述连接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底壁连接;所述底壁与所述发热单元连接并可对所述发热单元进行支撑;所述连接部可用于支撑所述主体部和所述底壁,并使所述主体部和所述底壁以及连接于所述底壁的发热单元相对于所述底座组件悬空

[0013]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设置有连接孔,所述中框设置有与所述连接孔相对应的第三螺纹孔,所述连接部与所述中框通过依次穿设于所述连接孔和第三螺纹孔的螺纹紧固件实现固定连接

[0014]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孔至少有两个,至少一对相邻的所述连接孔之间设置有缺口

[0015]进一步的,所述隔热垫还设置有至少一个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可安装于所述缺口内以对隔热垫与所述内锅连接时进行预定位,所述缺口包括相对的一对侧壁,所述隔热垫安装到所述内锅后,所述至少一个定位凸起与所述至少一个缺口的一个侧壁抵接

[0016]进一步的,所述内胆顶端设置内胆翻边,所述内胆翻边的最大尺寸大于所述开口尺寸,所述上盖闭合时,所述上盖与所述中框和所述内胆翻边接合密封所述内胆内的烹饪空间

[0017]进一步的,所述内胆置入所述容置腔后,所述内胆翻边与所述中框间隔布置

[0018]进一步的,所述中框和底座中一个设置有第一螺纹柱,所述第一螺纹柱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中框和底座中另一个设有与所述第一螺纹孔连通的通孔

[0019]进一步的,所述底座设置支撑平台,所述通孔开设在所述支撑平台上,所述底座与所述中框可通过依次穿设于所述通孔以及所述第一螺纹孔的螺纹紧固件实现所述底座与所述中框的固定连接

[0020]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平台数量为四个,对应所述第一螺纹柱的数量也为四个,四个所述支撑平台分别布置在所述底座的四个角落

[0021]进一步的,所述开口设置两个,两个所述内胆分别经一个所述开口同时置入所述容置腔,位于所述中框同一侧边的所述第一螺纹柱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中框对应侧边的长度

[0022]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平台和所述第一螺纹柱的长度之和大于所述中框与所述底壁之间最大的距离,以使所述内锅与所述底座的之间的距离大于零

[0023]进一步的,所述发热单元包括发热盘,所述发热盘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并与所述内锅固定连接,所述发热盘的热传导面与所述内胆抵接并可向所述内胆传递热量

[0024]进一步的,所述内锅设置为中空桶状结构并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位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发热盘间隔固定在所述内锅的底壁上,且位于所述容纳腔的下部并于所述主体部和连接部间隔设置,所述内胆放入所述容纳腔内后,仅由所述发热单元支撑,以使所述内锅与所述内胆保持间距

[0025]进一步的,所述发热盘和所述底壁中一个设置有第二螺纹柱,所述第二螺纹柱形成有第二螺纹孔,所述发热盘和所述底壁中的另一个设置有与第二螺纹孔连通的螺纹过孔;所述发热盘与所述底壁之间通过依次穿设于所述螺纹过孔和第二螺纹孔的螺纹紧固件实现所述发热盘与所述内锅之间的固定连接

[0026]进一步的,所述发热单元还包括中心盖组件,所述中心盖组件包括穿设于所述发热盘的导热盖以及与所述导热盖连接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导热盖抵接,另一端与所述内锅底壁抵接;所述导热盖可通过压缩或释放所述弹性件实现上下活动

[0027]进一步的,所述导热盖设置有依次连接的第一台阶部

第二台阶部和导热盖平板部,所述发热盘设有可供所述导热盖穿过的导热盖过孔,所述导热盖过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台阶部的外径,且大于所述第二台阶部的外径,以使所述弹性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电饭煲,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底座组件
(1)
,所述底座组件
(1)
形成有容置腔
(11)
,所述底座组件
(1)
还包括相互连接的中框
(12)
和底座
(13)
,中框
(12)
和底座
(13)
一体成型或分体设置,所述中框
(12)
设置有与容置腔
(11)
连通的开口
(125)
;内胆
(2)
,所述内胆
(2)
的至少一部分可自所述开口
(125)
放入容置腔
(11)
内并收容于容置腔
(11)
内;发热组件
(3)
,所述发热组件
(3)
包括与所述中框
(12)
固定连接的内锅
(31)
以及与内锅
(31)
连接的发热单元
(32)
,所述发热单元
(32)
收容于所述容置腔
(11)
内,所述发热单元
(32)
由所述内锅
(31)
固定支撑,且所述内锅
(31)
和所述发热单元
(32)
相对所述底座
(13)
间隔悬空设置,所述内胆
(2)
置于所述容置腔
(11)
内时由所述发热组件
(3)
支撑,并由所述发热单元
(32)
为所述内胆
(2)
提供热源;隔热垫
(4)
,所述隔热垫
(4)
设置于所述内锅
(31)
与所述中框
(12)
的连接处并可将内锅
(31)
与中框
(12)
进行分隔,以将所述发热单元
(32)
发出的热量隔离于所述中框
(12)
,所述隔热垫
(4)
设置有朝向内胆
(2)
方向延伸的多个隔热凸起
(41)
,所述隔热凸起
(41)
延伸至容置腔
(11)
内的长度为
0.2

5mm
,所述内胆
(2)
放入容置腔
(11)
后,所述隔热凸起
(41)
阻止所述内胆
(2)
靠近所述中框
(12)
,且所述内胆
(2)
与所述内锅
(31)
和所述中框
(12)
间隔布置;上盖
(5)
,所述上盖
(5)
与所述底座组件
(1)
活动连接,所述上盖
(5)
闭合时与所述中框
(12)

/
或所述内胆
(2)
接合,以封闭所述内胆
(2)
内的烹饪空间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
(31)
收容于所述容置腔
(11)
内且所述内锅
(31)
包括连接部
(311)、
主体部
(312)
和底壁
(313)
,所述连接部
(311)
与所述中框
(12)
固定连接以使所述主体部
(312)
和所述底壁
(313)
相对于所述底座组件
(1)
悬空,所述隔热垫
(4)
设置于所述连接部
(311)
和所述中框
(12)
之间,所述主体部
(312)
一端与所述连接部
(311)
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底壁
(313)
连接;所述底壁
(313)
与所述发热单元
(32)
连接并可对所述发热单元
(32)
进行支撑;所述连接部
(311)
可用于支撑所述主体部
(312)
和所述底壁
(313)
,并使所述主体部
(312)
和所述底壁
(313)
以及连接于所述底壁
(313)
的发热单元
(32)
相对于所述底座组件
(1)
悬空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
(311)
设置有连接孔
(3111)
,所述中框
(12)
设置有与所述连接孔
(3111)
相对应的第三螺纹孔
(123)
,所述连接部
(311)
与所述中框
(12)
通过依次穿设于所述连接孔
(3111)
和第三螺纹孔
(123)
的螺纹紧固件
(14)
实现固定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
(3111)
至少有两个,至少一对相邻的所述连接孔
(3111)
之间设置有缺口
(314)。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垫
(4)
还设置有至少一个定位凸起
(42)
,所述定位凸起
(42)
可安装于所述缺口
(314)
内以对隔热垫
(4)
与所述内锅
(31)
连接时进行预定位,所述缺口
(314)
包括相对的一对侧壁,所述隔热垫
(4)
安装到所述内锅
(31)
后,所述至少一个定位凸起
(42)
与所述至少一个缺口
(314)
的一个侧壁抵接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
(2)
顶端设置内胆翻边,所述内胆翻边的最大尺寸大于所述开口
(125)
尺寸,所述上盖
(5)
闭合时,所述上盖
(5)
与所述中框
(12)
和所述内胆翻边接合密封所述内胆
(2)
内的烹饪空间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
(2)
置入所述容置腔
(11)
后,所述内胆翻边与所述中框
(12)
间隔布置
。8.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
(12)
和底座
(13)
中一个设置有第一螺纹柱
(121)
,所述第一螺纹柱
(121)
开设有第一螺纹孔
(122)
,所述中框
(12)
和底座
(13)
中另一个设有与所述第一螺纹孔
(122)
连通的通孔
(132)。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
(13)
设置支撑平台
(131)
,所述通孔
(132)
开设在所述支撑平台
(131)
上,所述底座
(13)
与所述中框
(12)
可通过依次穿设于所述通孔
(132)
以及所述第一螺纹孔
(122)
的螺纹紧固件
(14)
实现所述底座
(13)
与所述中框
(12)
的固定连接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平台
(131)
数量为四个,对应所述第一螺纹柱
(121)
的数量也为四个,四个所述支撑平台
(131)
分别布置在所述底座
(13)
的四个角落
。11.
根据权利要求
10
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
(125)
设置两个,两个所述内胆
(2)
分别经一个所述开口
(125)
同时置入所述容置腔
(11)
,位于所述中框
(12)
同一侧边的所述第一螺纹柱
(121)
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中框
(12)
对应侧边的长度
。12.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平台
(131)
和所述第一螺纹柱
(121)
的长度之和大于所述中框
(12)
与所述底壁
(313)
之间最大的距离,以使所述内锅
(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志敏胡文强任翠
申请(专利权)人:莱克电气绿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