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尘器智能输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864496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30 12: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除尘器智能输灰装置,涉及发电厂锅炉炉灰处理技术领域,以解决通常采用封闭式绞龙进行输送,但是需要绞龙持续输送,即便灰量很少,也要进行输送,浪费能源的问题,包括: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的下端与地面相接触,而支撑底座的上端则固定连接有圆形的下支撑密封盘;所述下支撑密封盘的上端转动安装有输灰控盘,输灰控盘的中部垂直向下连接有旋转轮轴,旋转轮轴的下端穿过下支撑密封盘转动安装在支撑底座的底板上;所述支撑底座底板上纵向固定安装有输灰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除尘器智能输灰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发电厂锅炉炉灰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除尘器智能输灰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发电厂锅炉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炉灰,因此需要专门的设备对炉灰进行净化

输送

存储等工序,如专利申请书
CN201910750409.8
中一种发电厂用锅炉排渣除尘装置,包括底座

固定座

支撑架以及锅炉本体;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底座上设有的两个固定座并在固定座内通过滑块与滑槽设有的支撑架,同时在支撑架上通过固定轴与滚筒设有的坦克链,使得坦克链得以有效的通过滑槽内设有的定位弹簧实施复位的同时还能够通过在底座上设有的电动液压推杆驱动顶板而使得坦克链实施偏位使得锅炉得以有效的通过坦克链输送所需燃料的同时还能够对燃烧殆尽的燃料产生的炉渣实现排出,使得锅炉在实施燃料供给与炉渣排除去尘时得以有效的持续运行,从而极大的降低了因启停锅炉而产生的能源耗损的情况,有效的降低了发电厂的能源耗损的同时满足能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需求

[0003]而在发电厂中的除尘器收集了炉灰后需要排出输送,以便于进行清理,而在输灰过程中,炉灰易发生逸散,导致炉灰在输送过程中会再次产生飞扬的问题,而通常采用封闭式绞龙进行输送,但是需要绞龙持续输送,即便灰量很少,也要进行输送,浪费能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除尘器智能输灰装置,以解决在发电厂中的除尘器收集了炉灰后需要排出输送,以便于进行清理,而在输灰过程中,炉灰易发生逸散,导致炉灰在输送过程中会再次产生飞扬的问题,而通常采用封闭式绞龙进行输送,但是需要绞龙持续输送,即便灰量很少,也要进行输送,浪费能源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除尘器智能输灰装置,具体包括: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的下端与地面相接触,而支撑底座的上端则固定连接有圆形的下支撑密封盘;所述下支撑密封盘的上端转动安装有输灰控盘,输灰控盘的中部垂直向下连接有旋转轮轴,旋转轮轴的下端穿过下支撑密封盘转动安装在支撑底座的底板上;所述支撑底座底板上纵向固定安装有输灰架;所述支撑底座的一侧竖向固定安装有
U
状的驱动架;所述旋转轮轴处于支撑底座立板中部的位置处转动套装有摇臂;所述输灰控盘的上方罩盖有密封罩盖,密封罩盖的下端连接在下支撑密封盘的环边处;所述支撑底座的立板背部中部靠上处固定安装有限位电动气缸;所述密封罩盖的上端与除尘器下端的除尘器漏斗底部相切

[0006]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架的
U
槽中竖向安装有控制器;所述驱动架的中部固定设有安装挂耳,挂耳上通过销轴转动安装有驱动气缸,驱动气缸的活塞杆末端通过销轴与摇臂的末端转动相连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电动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有限位柱,限位柱向前穿过支撑底座的立板与旋转轮轴相对

[0008]进一步的,所述摇臂上方的旋转轮轴上固定连接有棘轮,棘轮上顺时针旋转开设
有四个棘槽;所述棘轮上方的旋转轮轴上固定安装有限位盘,限位盘的环壁上开设有四个限位插槽,限位插槽与限位柱相对应,电动气缸的带动限位柱向前伸出时,限位柱可插接在限位插槽中,限位状态下,限位电动气缸的活塞杆推出,限位柱插接在一个限位插槽中,此时,旋转轮轴保持不动,而输灰控盘也保持不动,除尘器漏斗中的炉灰可落入到对应的控灰盘孔进行收集,限位电动气缸的活塞杆收缩,限位柱则从限位插槽中脱离,旋转轮轴可进行自由旋转,以便于将收集的炉灰进行转移卸出;所述旋转轮轴的下端为蜗杆

[0009]进一步的,所述输灰控盘上开设有四个环形分布的矩形状的控灰盘孔,控灰盘孔的孔壁靠近上端边沿处安装有桶满传感器,桶满传感器与控制器电性相连接,桶满传感器发出信号后,控制器先控制限位电动气缸收缩,再控制驱动气缸伸出,带动旋转轮轴旋转九十度,使得限位电动气缸的启动优先级始终高于驱动气缸的启动,当控灰盘孔内的炉灰收集满后,限位电动气缸的活塞杆先收缩,限位柱则从限位插槽中脱离,旋转轮轴可进行自由旋转,而驱动气缸再进行工作,驱动气缸的活塞杆收缩时,可带动摇臂以旋转轮轴为中心进行逆时针旋转,摇臂在旋转过程中,可通过棘舌钩拉棘轮上的棘槽处带动棘轮进行旋转九十度,从而使得本处于除尘器漏斗下方的控灰盘孔随输灰控盘逆时针旋转九十度至下一个控灰盘孔,而本身存有炉灰的下一个控灰盘孔可旋转至下灰口处将炉灰自然卸出至引灰管中排出,从而实现一次精准的炉灰密封输送,能够有效避免炉灰在输送过程中逸散

[0010]进一步的,所述输灰架中横向转动安装有输灰轴,输灰轴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蜗轮,蜗轮与旋转轮轴的蜗杆相啮合;所述输灰轴的左端设有螺旋的输送绞龙

[0011]进一步的,所述摇臂的中部垂直向上转动安装有棘舌支柱,棘舌支柱的上端转动安装有棘舌,棘舌的末端为倒钩状结构,棘舌与棘轮位置相对应,棘舌支柱外侧的摇臂上垂直设有限位杆,棘舌支柱的上端套装有扭簧,扭簧的一端与棘舌相扣搭,扭簧的另一端与限位杆上端固定相连接,当驱动气缸的活塞杆收缩时,可带动摇臂以旋转轮轴为中心进行逆时针旋转,摇臂在旋转过程中,可通过棘舌钩拉棘轮上的棘槽处带动棘轮进行旋转九十度,而扭簧能够保证棘舌的倒钩端始终能够与棘轮相接触,而当驱动气缸的活塞杆推出时,棘舌可沿棘轮外壁进行滑动,而并不会带动棘轮旋转,从而实现保证旋转轮轴单向旋转的效果,旋转轮轴单向旋转,可带动输灰控盘单向旋转,使得四个控灰盘孔能够依次进行炉灰收集,并且依次进行卸灰处理,使得炉灰收集和卸出能够同步有序进行,并且炉灰收集和卸出均不会与外界发生接触,也不会使得炉灰逸散,从而能够更有效的进行炉灰输送,有助于提高除尘效果

[0012]进一步的,所述下支撑密封盘开设有矩形状的下灰口,下灰口处于输灰控盘上控灰盘孔的旋转路径上,且下灰口与控灰盘孔的大小相一致;所述下灰口的下端对接有引灰管,引灰管的下端向一侧弯折,且引灰管的下端垂直向左对接有圆柱状的输灰管,输灰轴的输送绞龙则置于输灰管中,当旋转轮轴旋转时,可带动蜗杆同步旋转,而蜗杆旋转可带动蜗轮旋转,蜗轮使得输灰轴旋转,输灰轴能够通过输送绞龙将处于引灰管中的炉灰从输灰管中排出,从而实现间歇输送炉灰的效果,而整个动力仅仅依靠驱动气缸,能够有效的节约能源消耗,并且还能够保证炉灰的正常输送,提高了机械传动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0013]进一步的,所述密封罩盖上对应除尘器漏斗的下端的位置处开设有接灰口,接灰口又处于输灰控盘的控灰盘孔的旋转路径上

[001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除尘器智能输灰装置,其有益效果为:
[0015]1、
本专利技术可实现保证旋转轮轴单向旋转的效果,旋转轮轴单向旋转,可带动输灰控盘单向旋转,使得四个控灰盘孔能够依次进行炉灰收集,并且依次进行卸灰处理,使得炉灰收集和卸出能够同步有序进行,并且炉灰收集和卸出均不会与外界发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除尘器智能输灰装置,包括:支撑底座
(2)
;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座
(2)
的下端与地面相接触,而支撑底座
(2)
的上端则固定连接有圆形的下支撑密封盘
(9)
;所述下支撑密封盘
(9)
的上端转动安装有输灰控盘
(6)
,输灰控盘
(6)
的中部垂直向下连接有旋转轮轴
(5)
,旋转轮轴
(5)
的下端穿过下支撑密封盘
(9)
转动安装在支撑底座
(2)
的底板上;所述支撑底座
(2)
底板上纵向固定安装有输灰架
(7)
;所述支撑底座
(2)
的一侧竖向固定安装有
U
状的驱动架
(3)
;所述旋转轮轴
(5)
处于支撑底座
(2)
立板中部的位置处转动套装有摇臂
(8)
;所述输灰控盘
(6)
的上方罩盖有密封罩盖
(10)
,密封罩盖
(10)
的下端连接在下支撑密封盘
(9)
的环边处;所述支撑底座
(2)
的立板背部中部靠上处固定安装有限位电动气缸
(4)
;所述密封罩盖
(10)
的上端与除尘器下端的除尘器漏斗
(1)
底部相切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除尘器智能输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架
(3)

U
槽中竖向安装有控制器
(303)
;所述驱动架
(3)
的中部固定设有安装挂耳
(301)
,挂耳
(301)
上通过销轴转动安装有驱动气缸
(302)
,驱动气缸
(302)
的活塞杆末端通过销轴与摇臂
(8)
的末端转动相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除尘器智能输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电动气缸
(4)
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有限位柱
(401)
,限位柱
(401)
向前穿过支撑底座
(2)
的立板与旋转轮轴
(5)
相对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除尘器智能输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摇臂
(8)
上方的旋转轮轴
(5)
上固定连接有棘轮
(501)
,棘轮
(501)
上顺时针旋转开设有四个棘槽
(50101)
;所述棘轮
(501)
上方的旋转轮轴
(5)
上固定安装有限位盘
(502)
,限位盘
(502)
的环壁上开设有四个限位插槽
(50201)
,限位插槽
(50201)
与限位柱
(401)
相对应,电动气缸
(4)
的带动限位柱
(401)
向前伸出时,限位柱
(401)
可插接在限位插槽
(50201)
中;所述旋转轮轴
(5)
的下端为蜗杆
(503)。5.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建东李俊峰李玮邹敏刘庆锋成军李胜喻雪辉付根靳传文吴炜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大唐国际新余第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