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863993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30 1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方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方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舱


[0001]本技术涉及方舱
,尤其涉及一种方舱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方舱等装载平台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专业技术设备及工程装备都使用方舱或厢式车作为装载平台,如发电方舱

工程抢险方舱

通讯方舱

流动医院配套的各类方舱等,以实现快速移动的要求

为了确保大型设备可顺利进入方舱,舱体顶盖需设置成可整体拆装的形式

相关技术中,舱体顶盖设置成可整体拆装的形式后,导致密封性能较差,下雨时,雨水容易通过缝隙进行方舱内,对方舱内的设备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方舱,解决了相关技术中舱体顶盖设置成可整体拆装的形式后,导致密封性能较差,下雨时,雨水容易通过缝隙进行方舱内,对方舱内的设备造成损坏的技术问题

[0004]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方舱,所述方舱包括:
[0005]舱体,包括舱体横梁,所述舱体横梁上具有第一密接面和第二密接面;
[0006]舱盖,包括舱盖横梁,所述舱盖横梁上具有第三密接面和第四密接面;
[0007]其中,所述第一密接面和所述第三密接面相接,形成第一接合部,所述第二密接面和所述第四密接面相接,形成第二接合部,所述第一密接面和所述第三密接面和
/
或所述第二密接面和所述第四密接面可拆卸的连接,所述第一接合部高于所述第二接合部,且所述第一接合部设置在所述方舱的内侧

[000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舱体横梁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一密封部设置在所述方舱内侧;所述舱盖横梁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三密封部和第四密封部,所述第三密封部设置在所述方舱内侧;
[0009]所述第一密封部

所述第二密封部的底面分别被配置为第一密接面

第二密接面,所述第三密封部

所述第四密封部的顶面分别被配置为第三密接面

第四密接面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密封部靠近所述方舱外部的一侧的顶部设有导水坡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密封部靠近所述方舱外部的一侧的底部向下延伸设置有挡水檐,所述挡水檐与所述导水坡之间具有排水间隙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密接面和第二密接面的高度差小于所述第三密接面和第四密接面的高度差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密接面和第三密接面之间设有密封件

[00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密封件为密封胶条

[00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密封部和所述第四密封部之间通过安装螺栓连接

[00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螺栓上设有螺栓垫片

[00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密封部

第二密封部

第三密封部

第四密封部的内部为空心

[0018]本申请有益效果如下:
[0019]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方舱,第一密接面和第三密接面相接,形成第一接合部,第二密接面和第四密接面相接,形成第二接合部,从而使得方舱的舱体和舱盖整体接合,由于第一接合部设置在方舱的内侧,第二接合部设置在方舱的外侧,因此下雨时,雨水会进入第二密接面和第四密接面之间的缝隙中,而由于第一接合部高于第二接合部,因此进入第二密接面和第四密接面之间缝隙中的雨水很难进入第一密接面和第三密接面之间的缝隙中,从而大大减少了下雨时进入方舱内的雨水,提高了方舱的防水性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

[0021]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方舱顶部的结构爆炸图;
[0022]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方舱顶部的剖面图;
[0023]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舱体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舱盖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
:
[0026]100

舱体横梁,
110

第一密封部,
111

第一密接面,
120

第二密封部,
121

第二密接面,
122

导水坡,
130

第一接合部,
140

密封件,
200

舱盖横梁,
210

第三密封部,
211

第三密接面,
220

第四密封部,
221

第四密接面,
222

挡水檐,
230

第二接合部,
300

安装螺栓,
310

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结合图1及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方舱,包括舱体和舱盖,舱盖覆盖于舱体上方,以形成密封

舱体包括舱体横梁
100
,舱盖包括舱盖横梁
200
,舱盖横梁
200
与舱体横梁
100
可拆卸地连接,从而使舱体和舱盖可拆卸地连接,即在安装大型设备时,可先将舱体和舱盖分开,将大型设备装入方舱内后,再将舱体和舱盖连接,确保大型设备可顺利装入方舱

[0029]舱体横梁
100
上具有第一密接面
111
和第二密接面
121
,舱盖横梁
200
上具有第三密接面
211
和第四密接面
221。
其中,第一密接面
111
和第三密接面
211
相接,形成第一接合部
130
,第二密接面
121
和第四密接面
221
相接,形成第二接合部
230
,即舱盖和舱体通过第一接合部
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方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方舱包括:舱体,包括舱体横梁,所述舱体横梁上具有第一密接面和第二密接面;舱盖,包括舱盖横梁,所述舱盖横梁上具有第三密接面和第四密接面;其中,所述第一密接面和所述第三密接面相接,形成第一接合部,所述第二密接面和所述第四密接面相接,形成第二接合部,所述第一密接面和所述第三密接面和
/
或所述第二密接面和所述第四密接面可拆卸的连接,所述第一接合部高于所述第二接合部,且所述第一接合部设置在所述方舱的内侧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横梁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一密封部设置在所述方舱内侧;所述舱盖横梁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三密封部和第四密封部,所述第三密封部设置在所述方舱内侧;所述第一密封部

所述第二密封部的底面分别被配置为第一密接面

第二密接面,所述第三密封部

所述第四密封部的顶面分别被配置为第三密接面

第四密接面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舱,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裘禄韩明芳田洪冯炜赵燕辉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三江航天万山特种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