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鼎瑞专利>正文

活动把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84784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活动把手,其包含一把手,把手具有握持部及枢接部,枢接部设有贯穿把手的直孔;一被结合物,被结合物具有把手组合面;一固定组件,固定组件具有柱体,柱体中央设有内螺孔,柱体一端固定结合在被结合物的把手组合面上,柱体另一端活动穿设在把手的直孔,且柱体另一端的端面凸出把手的直孔;及一锁合组件,锁合组件具有外螺纹部及直径大于外螺纹部的帽部,外螺纹部锁合在固定组件的内螺孔,帽部的抵靠在固定组件的柱体另一端的端面。由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活动把手,能够达到防止活动把手松脱的目的。(*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把手,尤其涉及一种活动组装在被结合物上的活动把手
技术介绍
如图1及图2所示,为现有活动结合在电器产品机箱盖或其它物体上的活动把手 组装结构,其在一把手10靠近一端处设有一通孔101,该通孔101上段设有一直径大于通 孔101的沉窝孔102,如此在通孔101中转动的结合一螺帽20 ;该螺帽20中央设有一内螺 孔201,一端设有一直径匹配沉窝孔102的螺帽头202,如此使螺帽20转动的穿设在把手10 的通孔101中,并使螺帽头202埋入把手10的沉窝孔102 ;另外,选定在机箱盖40上嵌合 有一螺丝30,该螺丝30具有一固定结合在机箱盖40的嵌合部301,及一凸出嵌合部301的 螺丝部302,如此使螺丝部302锁合在螺帽20的内螺孔201,组成将把手10转动的组装在 机箱盖40的活动把手结构,可以让使用者转动或以弹簧推动该把手10。但上述现有活动把手组合结构,因为螺帽20的螺帽头202埋入把手10的沉窝孔 102中,如此使螺帽20周围、螺帽头202周围及螺帽头202底面均与把手10的通孔101及 沉窝孔102孔壁接触,因此把手10转动时将与螺帽20产生摩擦力,如此反复转动把手10 时,经常发生螺帽20连带被把手10带动的情况,导致螺帽20与螺丝30松脱。而且因为现 有螺帽20的螺丝30锁合结构,将导致螺丝30的螺丝部302螺牙数目过少,不能锁合深入 螺帽20的内螺孔201,致使螺帽20与螺丝30松脱的情况更常发生,造成使用及维修的麻 烦。因此,如何专利技术出一种活动把手,以使防止活动把手松脱,将是本技术所欲积 极提供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憾,专利技术人有感其未臻于完善,遂竭其心智悉心研究克 服,凭其从事该项产业多年的累积经验,进而研发出一种活动把手,以期达到防止活动把手 松脱的的目的。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活动把手,其借着一把手、一被结合物、一固定 组件及一锁合组件组合结构设计,能够降低把手转动时的摩擦力,并增进螺纹锁合结构的 螺牙数目,进而达到防止活动把手松脱的目的。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活动把手的实施内容包含一把手,该把手具有握持部 及枢接部,该枢接部设有贯穿把手的直孔;一被结合物,该被结合物具有把手组合面;一固 定组件,该固定组件具有柱体,柱体中央设有内螺孔,柱体一端固定结合在被结合物的把手 组合面上,柱体另一端活动穿设在把手的直孔,且柱体另一端的端面凸出把手的直孔;及一 锁合组件,该锁合组件具有外螺纹部及直径大于外螺纹部的帽部,该外螺纹部锁合在固定 组件的内螺孔,该帽部的抵靠在固定组件的柱体另一端的端面。其中,上述该把手的握持部及枢接部一体成型的片体。上述该固定组件的柱体一端设有固定结合在被结合物的把手组合面上的卡合部。上述该锁合组件的帽部设有工具结 合槽。且上述该帽部相邻外螺纹部的底面套合一垫圈,该垫圈抵靠在固定组件的柱体另一 端的端面。 由此,本技术的一种活动把手,能够通过固定组件的柱体另一端转动的穿设 在把手直孔,并使柱体另一端的端面凸出把手直孔的结构设计,让锁合组件的帽部只抵靠 在固定组件的柱体另一端的端面,以减少固定组件及锁合组件与把手直孔接触的面积,用 以降低把手转动时的摩擦力,并能够使锁合组件的外螺纹部具有更多能锁合在固定组件内 螺孔的螺牙数目,进而达到防止活动把手松脱的功效。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活动把手的分解立体图。图2为现有活动把手的组合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活动把手实施例的组合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活动把手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活动把手实施例的组合侧式图。图6为本技术活动把手实施例的组合剖面图。图7为本技术活动把手实施例的组合剖面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把手1握持部11枢接部12直孔13被结合物2把手组合面21固定组件3柱体31端面311内螺孔32卡合部33锁合组件4外螺纹部41帽部42工具结合槽421垫圈43齿花部4具体实施方式为充分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及功效,现通过下述具体的实施例,并配合附 图,对本技术做一详细说明,说明如后如图3、图4、图5、图6及图7所示,本技术活动把手较佳的具体实施例包含 一把手1,该把手1提供使用者抓握的组件,其具有一握持部11及一位在靠近一端的枢接部 12,并在该枢接部12设有贯穿把手1的直孔13 ;—被结合物2,该被结合物2可为电气产品 的机箱面盖或其它物体,在该被结合物2设有一把手组合面21,以提供上述把手1组合;一 固定组件3,该固定组件3具有柱体31,该柱体31的中央设有一内螺孔32,如此将柱体31 一端固定结合在被结合物2的把手组合面21上,并将柱体31另一端穿设在把手1的直孔 13,且使柱体31另一端的端面311凸出把手1的直孔13 ;及一锁合组件4,该锁合组件4具 有一外螺纹部41及一直径大于外螺纹部41的帽部42,该外螺纹部41锁合在固定组件3的 内螺孔32,使该帽部42的抵靠在固定组件3的柱体31另一端的端面311,由此构成本实用 新型的活动把手,使把手1能够以固定组件3作为支点而被使用者转动或以弹簧弹力转动。再如图4、图6及图7所示,本技术活动把手较佳的具体实施还包含上述该 把手1的握持部11及枢接部12金属或其它材质一体成型的片体,使把手1贴靠在所述被 结合物2的把手组合面21。上述该固定组件3的柱体31 —端设有固定结合在被结合物2 的把手组合面21上的卡合部33,达到方便及稳固结合的功能。上述该锁合组件4的帽部 42端面可以设有一字形、十字形、梅花形或六角形的工具结合槽421,以提供手工具转动锁 合组件4。另外,上述该锁合组件4的帽部42相邻外螺纹部41的底面处也可以再套合一 垫圈43,通过该垫圈43抵靠在固定组件3的柱体31另一端的端面311,使把手1相邻垫圈 43的一面能够降低摩擦力并增加锁合力,因此更容易转动把手1。上述该锁合组件4的帽 部42相邻外螺纹部41的底面处形成有一齿花部44,而该底面处也可以再套合一垫圈43, 通过该垫圈43抵靠在固定组件3的柱体31另一端的端面311,使把手1相邻垫圈43的一 面能够降低摩擦力并增加锁合力,因此更容易转动把手1。本技术活动把手应用实施时,平常可以收纳在被结合物2内,例如收纳在电 气产品的机箱内,当使用者需要抓取起被结合物2的时候,再将把手1转出或以弹簧弹出, 如此就能握在把手1的握持部11抓取被结合物2。本技术活动把手所达成的功效,通过该固定组件3的柱体31另一端活动穿设 在把手1的直孔13,并使柱体31另一端的端面311凸出把手1直孔13,如此将使该锁合组 件4的帽部42只有抵靠在固定组件3的柱体31另一端的端面311,该帽部42减少接触到 把手1,因此当把手1反复被转动或以弹簧弹力转动时,为直孔13的内孔壁与柱体31接触, 如此减少把手1直孔13与锁合组件4接触的面积,将能显著降低把手1活动时的摩擦力, 避免把手1带动固定组件3或锁合组件4转动。同时,因为本技术固定组件3与锁合 组件4结构设计,将能够使锁合组件4的外螺纹部41具有更多能锁合在固定组件3内螺孔 32的螺牙数目,如此综合上述两种主要技术原理,将能够达到防止活动把手松脱的功效。如上所述,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活动把手,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把手,该把手具有握持部及枢接部,该枢接部设有贯穿把手的直孔;  一被结合物,该被结合物具有把手组合面;一固定组件,该固定组件为柱体,柱体中央设有内螺孔,柱体一端固定结合在被结合物的把手组合面上,柱体另一端活动穿设在把手的直孔;及  一锁合组件,该锁合组件具有外螺纹部及直径大于外螺纹部的帽部,该外螺纹部锁合在固定组件的内螺孔,该帽部的抵靠在固定组件的柱体另一端的端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鼎瑞
申请(专利权)人:王鼎瑞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