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长安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低掺量厂拌热再生拌合楼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84151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9 16: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掺量厂拌热再生拌合楼,应用在沥青混合料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改造普通拌合楼,以旧料冷料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掺量厂拌热再生拌合楼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沥青混合料制备
,特别涉及一种低掺量厂拌热再生拌合楼


技术介绍

[0002]热再生技术发展至今较为完善,目前,旧料的掺量控制在
20

30%
再生技术较为成熟,但是,在技术设备较为落后的地区,装备整套再生设备成本较高,普通的拌合站对于路面的铣刨料却又想尽可能的利用,此外,由于如今的低等级原生路面大多经历过多次的修补,前后集料的品种不同,使用的沥青品种不同,同种沥青性质不同,尤其是早期铺筑的路面使用的是品质较差的沥青,由于这些原因的存在,将会极大地限制旧料的利用

[0003]现有的低掺量厂拌热再生拌合楼在使用的时候有以下缺点:
1、
针对上述背景问题,根据现行规范
JTG_T5521

2019《
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

,旧料掺量小于
10%
时需要对旧料进行单独加热,而无法直接的投入搅拌锅与新料进行拌合使用,因此,会造成对再生设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低掺量厂拌热再生拌合楼,包括旧料供应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旧料供应装置(1)包括旧料冷料仓(2),所述旧料冷料仓(2)的底部设置有旧料喂料皮带(4),所述旧料喂料皮带(4)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旧料传送皮带(5),所述第一旧料传送皮带(5)的后侧设置有旧料提升机(7),所述旧料提升机(7)的前侧设置有旧料提升机进料口(6),所述旧料提升机进料口(6)位于第一旧料传送皮带(5)的后侧,所述旧料提升机(7)的内部设置有旧料溜道(8),所述旧料提升机(7)后侧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旧料传送皮带(9),所述第二旧料传送皮带(9)的底部设置有旧料计量仓(
10
),所述旧料计量仓(
10
)的底部设置有第三旧料传送皮带(
11
),所述第三旧料传送皮带(
11
)的后侧设置有混合料搅拌锅(
17
),所述混合料搅拌锅(
17
)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
18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掺量厂拌热再生拌合楼,其特征在于:所述旧料提升机(7)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承重柱(
28
),所述第二旧料传送皮带(9)的后侧设置有第二承重柱(
29
),所述第二承重柱(
29
)的后侧设置有楼梯(
30
),所述第一承重柱(
28
)与第二承重柱(
29
)之间分别设置有楼板一(
33


楼板二(
34
)和楼板三(
35
),所述楼板二(
34
)位于第三旧料传送皮带(
11
)的底部,所述楼板三(
35
)位于第二旧料传送皮带(9)的底部,所述第二承重柱(
29
)前侧的底部设置有控制器(
38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掺量厂拌热再生拌合楼,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梯(
30
)以及第三旧料传送皮带(
11
)的后侧设置有第三承重柱(
31
),所述混合料搅拌锅(
17
)的后侧设置有第四承重柱(
32
),所述第三承重柱(
31
)与第四承重柱(
32
)之间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置有楼板四(
36
)和楼板五(
37
),所述楼板四(
36
)位于混合料搅拌锅(
17
)的外侧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掺量厂拌热再生拌合楼,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承重柱(
31
)与第四承重柱(
32
)之间的顶部设置有热料储存仓(
14
),所述热料储存仓(
14
)的顶部设置有振动筛(
13
),所述热料储存仓(
14
)的底部设置有热料计量仓(
15
),所述热料计量仓(
15
)位于混合料搅拌锅(
17
)的顶部,所述混合料搅拌锅(
17
)顶部的前侧设置有沥青熔融罐(
16
),所述沥青熔融罐(
16
)位于热料计量仓(
15
)的后侧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掺量厂拌热再生拌合楼,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承重柱(
32
)的后侧设置有新集料供应仓(
19
),所述新集料供应仓(
19
)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断料检测装置(
20
),第二断料检测装置(
20
的底部设置有新集料传送皮带(
21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掺量厂拌热再生拌合楼,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集料传送皮带(
21
)的前侧设置有新集料加热滚筒(
23
),所述新集料加热滚筒(
23
)顶部的后侧设置有新料加热筒进料口(
22
),所述新料加热筒进料口(
22
)位于新集料传送皮带(
21
)前侧的底部,所述新集料加热滚筒(
23
)的前侧设置有燃烧室(
25
),所述燃烧室(
25
)的左侧设置有燃烧器(
24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掺量厂拌热再生拌合楼,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承重柱(
32
)的后侧设置有新集料提升机(
27
),所述新集料提升机(
27
)位于新集料加热滚筒(
23
)的前侧,所述新集料提升机(
27
)的底部设置有新集料提升机进料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健宇陈玉田英胡家俊张军徐宁杨祖建李文锐
申请(专利权)人:长安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