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史建钢专利>正文

治疗脑瘫、多动症和痴呆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84139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脑瘫、多动症和痴呆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药物的制备方法是将石菖蒲、益智仁二味药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水溶液过滤,另器贮存,备用;人参、冬虫夏草粉碎成细粉,鹿茸锉研成细粉;其余制首乌等十味药与石菖蒲、益智仁的药渣用30%乙醇煎煮两次,煎液滤过。合并以上滤液,静置,过滤,滤液减压浓缩成稠膏,加入人参、冬虫夏草、鹿茸三味药的细粉,混匀,制粒,干燥,冷却,均匀喷入挥发油,装入胶囊,即得。本发明专利技术药物具有健脾补肾、益脑开窍之功,主要治疗脑瘫、智障、多动症、脑发育不良及脑萎缩、老年痴呆等。该药物制备工艺简单,生产加工方便,疗效确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治疗脑瘫、多动症和痴呆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脑瘫在一般人看来是无法治疗的病,首先是治疗药品少,目前市场上仅能见到神经节苷脂和脑活素两种药品,而这两种药不仅价格昂贵,而且只是3岁前使用才有一些效果,到3岁以后就没有治疗作用了。其次是70%-80%的痉挛型脑瘫,在手术开展前用药及康复效果不好,已使大多数医生不愿再为治疗脑瘫努力,多采取了放弃的态度。也正因如此,在脑瘫新药的开发上处于无人涉足的空白状态。 而多动症不仅95%的人群不了解,就算是医生也很少重视,至今没有专门治疗多动症的中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脑瘫、多动症和痴呆的药物。 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脑瘫、多动症和痴呆的药物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是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药剂 制首乌40-60份、龟板40-60份、怀牛膝40-60份、山茱萸32-48份、远志32-48份、肉苁蓉32-48份、石菖蒲20-30份、人参24-36份、鹿茸24-36、益智仁24-36份、冬虫夏草12-18份、熟地黄32-48份、生龙骨16-24份、怀山药24-36份和五味子16-24份。 各原料的重量份配比优选为 制首乌50份、龟板50份、怀牛膝50份、山茱萸40份、远志40份、肉苁蓉40份、石菖蒲25份、人参30份、鹿茸30份、益智仁30份、冬虫夏草15份、熟地黄40份、生龙骨20份、怀山药30份和五味子20份。 本专利技术药物的制备方法给出了胶囊的制法,是将石菖蒲、益智仁二味药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水溶液过滤,另器贮存,备用;人参、冬虫夏草粉碎成细粉,鹿茸锉研成细粉;其余制首乌等十味药与石菖蒲、益智仁的药渣用30%乙醇煎煮两次,煎液滤过,与石菖蒲、益智仁的过滤液合并,静置,过滤,滤液减压浓缩成稠膏,加入人参、冬虫夏草、鹿茸三味药的细粉,用常规的混匀、制粒、干燥、冷却方法后,均匀喷入挥发油,装入胶囊,即得。胶囊内各原料药物的细度为80-100目的粉状混合物。 口服量为每次3-6粒,每日服3次。 本专利技术药物还可制成其他剂型。 本专利技术主治脑发育不良、脑瘫、智障、多动症、精神发育迟滞、脑萎缩、老年痴呆等,以上疾病同属脑发育不良或脑萎缩疾病,在中医治疗都以“虚则补之”为原则,方中多用健脾补肾的药物,以熟地黄、山茱萸补肾阴,鹿茸、肉苁蓉补肾阳共为君药;以制首乌、龟板、怀牛膝、怀山药、人参共为臣药,健脾胃、强筋骨;以石菖蒲、远志交通心肾、开窍化痰,益智仁、五味子、冬虫夏草、生龙骨助君臣共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共成健脾补肾、益脑开窍之功。 本专利技术药物具有健脾补肾、益脑开窍之功,主要治疗脑瘫、智障、多动症、老年痴呆等,并且对脑发育不良及脑萎缩等因引起的疾病都有明显的效果。该药物制备工艺简单,生产加工方便,疗效确切。 本专利技术药物是经本人在临床反复治疗论证之后总结而来的,起初的剂型为汤剂,后考虑到患者服用的便利性,所以将剂型改为胶囊剂,为了全面评估本品的临床疗效,所以对1136例脑瘫患者、693例多动症患者和89例痴呆患者进行了临床疗效研究。本研究采用自身对照比较法,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和结果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治疗脑瘫1136例,其中治愈397例,显效581例;有效113例;无效45例;总有效率97%,总显效率76%;(2)治疗多动症693例,其中治愈526例;显效103例;有效43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97%,总显效率75.5%;(3)痴呆89例,其中显效31例,有效29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78.65%,总显效率67.4%。 为了使本专利技术药物的临床疗效更具有说服力,故以本专利技术药物为治疗组,以神经节苷脂合并脑活素为脑瘫对照组,以利他林为多动症对照组,以安理申为痴呆对照组,采取随机分组自身对照比较法,进行了临床实验,来说明本专利技术药物的临床疗效。 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的鉴别方法 (1)取本品内容物,研细,置显微镜下观察,体壁碎片黄色至淡黄色,草酸钙簇晶直径20~68μm,棱角锐尖。树脂道碎片易见,含黄色块状分泌物。表皮角质层表面颗粒状,茸毛脱落后的毛窝呈圆洞状,毛茸多碎断,未骨化组织表面具多数不规则的块状突起物,骨碎片表面有纵纹及点状孔隙,角化梭形细胞多散在。 (2)取本品内容物2g,加甲醇50ml,加热回流1h,滤过,滤液浓缩至近干,残渣加甲醇3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5-羟甲基糠醛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附录VI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0ul,对照品溶液5u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另取松果菊苷对照品、毛蕊花糖苷对照品,分别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附录VI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2ul,分别点于同一聚酰胺薄层板上,以甲醇-醋酸-水(2∶1∶7)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实施例1 称取制首乌50g 龟板50g 怀牛膝50g 山茱萸40g 人参30g 肉苁蓉40g 远志40g 石菖蒲25g 益智仁30g 鹿茸30g 冬虫夏草15g熟地黄40g 味子20g 怀山药30g 生龙骨20g 石菖蒲、益智仁二味药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水溶液过滤,另器贮存,备用;人参、冬虫夏草粉碎成细粉,鹿茸锉研成细粉;其余制首乌等十味药与石菖蒲、益智仁的药渣用30%乙醇煎煮两次,第一次1.5h,第二次1h,煎液滤过,与石菖蒲、益智仁的过滤液合并,静置,过滤,滤液减压浓缩成稠膏,加入人参等三味药的细粉,混匀,制粒,干燥,冷却,均匀喷入挥发油,装入胶囊,制成1000粒,即得。 口服量为每次3-6粒,每日服3次。 实验例 一、病例选择标准 (一)诊断标准 1、脑瘫患者诊断标准 1.1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认为脑性瘫痪主要由于患儿先天禀赋不足,“脑为髓海”,“肾主骨生髓”。因小儿先天骨精不足,脑髓失养为主,或有瘀血,或痰浊阻于脑络,而致脑髓失其所养。 1.2中医辨证标准 (1)引起脑性瘫痪的脑损伤为非进行性。 (2)引起运动障碍的病变部位在脑部。 (3)症状在婴儿期出现。 (4)有时合并智力障碍、癫痫、感知觉障碍及其它异常。 (5)应与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及正常小儿暂时性的运动发育迟缓等疾病鉴别。 1.3西医诊断标准 诊断脑瘫应符合以下2个条件 (1)婴儿时期出现症状,如发育落后或各种运动障碍。 (2)需除外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瘫痪及正常小儿一过性发育落后。 1.4脑瘫的临床类型 按运动障碍性质分为 ①痉挛型约占脑瘫患儿的70%-80%,主要病变部位在锥体系。肌张力亢进是本病特征,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肌力差、膝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肘关节、膝关节、髋关节屈曲,扶站时足尖着地,膝反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脑瘫、多动症和痴呆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药剂:制首乌40-60份、龟板40-60份、怀牛膝40-60份、山茱萸32-48份、远志32-48份、肉苁蓉32-48份、石菖蒲20-30份、人参24-36份、鹿茸24-36、益智仁24-36份、冬虫夏草12-18份、熟地黄32-48份、生龙骨16-24份、怀山药24-36份和五味子16-24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建钢
申请(专利权)人:史建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62[中国|甘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