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内源反硝化强化污水脱氮的调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83706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9 16: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通过内源反硝化强化污水脱氮的调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通过内源反硝化强化污水脱氮的调控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地,涉及通过内源反硝化强化污水脱氮的调控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类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目前,随着污水排放标准的日益严格,节能经济有效的从低
C/N
比的污水中有效去除污染物,满足日益严格的质量标准是污水处理厂面临的重要挑战

[0003]目前污水处理厂的工艺均可分为前置反硝化和后置反硝化工艺

前置反硝化工艺在缺氧区以进水中的有机物为电子供体脱氮

但是由于较高的回流比会将大量溶解氧带入缺氧区破坏缺氧环境,且成本较高

一般情况下为
100


200


因此脱氮效率受回流比的限制,工艺本身难以实现深度脱氮

后置反硝化工艺在无外加碳源的条件下,通过内源反硝化脱氮,即内源反硝化微生物在厌氧条件下将有机物贮存为细胞内碳源
(PHAs

Gly)
,在缺氧条件下以细胞内碳源为电子供体进行反硝化

该工艺理论上可以实现完全脱氮,但其缺点是内源反硝化速率慢,缺氧区水力停留时间比较长,低温时硝化效果不稳定

[0004]现有工艺均未能满足污水处理厂多方面的需求,在进水条件

环境条件

出水标准改变时,面临部分时段出水超标的风险,仅能通过投加碳源

减少进水量

提标改造等方式,增加了运行成本

投资成本

或需水厂停运改造,不利于水厂的运行及碳减排的目标实现

[0005]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应用灵活

节能降耗

处理效果好

管理简单的工艺或装置,解决污水处理过程中因季节性温度变化

进水负荷增加或出水标准提升导致的出水难以稳定达标等问题,是目前污水处理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内源反硝化强化污水脱氮的调控方法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通过内源反硝化强化污水脱氮的调控方法,采用污水脱氮装置,所述污水脱氮装置包括:厌氧区

厌氧缺氧可切换区

好氧缺氧可切换区

沉淀池

硝化液内回流管以及污泥外回流管;
[0008]所述厌氧区

所述厌氧缺氧可切换区

所述好氧缺氧可切换区依次分布连接;
[0009]所述好氧缺氧可切换区连接所述沉淀池,所述沉淀池通过所述污泥外回流管连接所述厌氧区和所述好氧缺氧可切换区;
[0010]所述好氧缺氧可切换区通过所述硝化液内回流管连接所述厌氧缺氧可切换区

[0011]优选地,所述厌氧区设置第一回流口,所述好氧缺氧可切换区设置第三回流口,所述污泥外回流管连接至所述第一回流口和所述第三回流口

[0012]优选地,所述污泥外回流管连接所述第一回流口的支路上设置第三回流泵,所述污泥外回流管连接所述第三回流口的支路上设置第四回流泵

[0013]优选地,所述厌氧缺氧可切换区设置第二回流口,所述硝化液内回流管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回流口,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好氧缺氧可切换区的前段和后段

[0014]优选地,所述硝化液内回流管连接所述好氧缺氧可切换区前段的支路上设置第一回流泵,所述硝化液内回流管连接所述好氧缺氧可切换区后段的支路上设置第二回流泵

[0015]优选地,所述厌氧区

所述厌氧缺氧可切换区以及所述好氧缺氧可切换区的后段内设置搅拌或推流设备;
[0016]所述好氧缺氧可切换区内设置曝气设备

[0017]优选地,所述第一回流口

所述第二回流口以及所述第三回流口连接控制系统,所述第一回流泵

所述第二回流泵

所述第三回流泵以及所述第四回流泵连接控制系统,所述曝气设备连接控制系统

[0018]优选地,所述控制系统包括:进水流量计

水温和总氮在线检查仪表

氨氮和总氮在线监测仪表以及传输分析控制模块;
[0019]所述厌氧区设置所述进水流量计和所述水温和总氮在线检查仪表,所述沉淀池设置氨氮和总氮在线监测仪表,所述进水流量计

所述水温和总氮在线检查仪表以及所述氨氮和总氮在线监测仪表连接所述传输分析控制模块

[0020]优选地,所述传输分析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第一回流口

所述第二回流口以及所述第三回流口的电动闸板

所述第一回流泵

所述第二回流泵

所述第三回流泵

所述第四回流泵以及所述曝气设备

[0021]优选地,所述通过内源反硝化强化污水脱氮的调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2]步骤
S1
,设置初始运行条件:硝化液回流比为
100
%,污泥回流比为
100
%,污泥浓度设置在
3000

4000mg/L
,好氧缺氧可切换区的
DO(
溶解氧
)
浓度设置在1‑
2mg/L

[0023]步骤
S2
,设置三种运行模式:
[0024]模式一,进水依次通过所述厌氧区

所述厌氧缺氧可切换区

所述好氧缺氧可切换区以及所述沉淀池,开启所述厌氧区和所述厌氧缺氧可切换区的搅拌或推流设备,开启所述好氧缺氧可切换区的曝气设备,开启所述第一回流口

所述第二回流口

所述第二回流泵和所述第三回流泵,模式一中所述厌氧缺氧可切换区发挥缺氧区的功能,所述好氧缺氧可切换区发挥好氧区的功能,所述厌氧区的厌氧区

所述厌氧缺氧可切换区的缺氧区和所述好氧缺氧可切换区的好氧区的体积比为
1:1:4

[0025]模式二,进水依次通过所述厌氧区

所述厌氧缺氧可切换区

所述好氧缺氧可切换区以及所述沉淀池,开启所述厌氧区和所述厌氧缺氧可切换区的搅拌或推流设备,开启所述好氧缺氧可切换区前段的曝气设备和后段的搅拌或推流设备,开启所述第一回流口

所述第二回流口

所述第一回流泵和所述第三回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通过内源反硝化强化污水脱氮的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
S1
,设置初始运行条件;步骤
S2
,设置多种运行模式,包括:模式一

模式二以及模式三;步骤
S3
,根据温度

进水氮负荷浓度和出水标准进行污水脱氮的调控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通过内源反硝化强化污水脱氮的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
S1
的初始运行条件包括:硝化液回流比为
100
%,污泥回流比为
100
%,污泥浓度设置在
3000

4000mg/L
,好氧缺氧可切换区
(3)

DO
浓度设置在1‑
2mg/L。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通过内源反硝化强化污水脱氮的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
S3
中根据温度变化进行污水脱氮的调控方法:当
T

20℃
,采用步骤
S2
中的模式一,厌氧区

缺氧区和好氧区体积比为
1:1:4
,若
NH
4+

N
EFF

第一阈值,则维持步骤
S1
中初始设定的运行条件,若
NH
4+

N
EFF
>第一阈值,则通过曝气设备
(31)
增加曝气量控制所述好氧缺氧可切换区
(3)
的好氧区
DO
浓度为2‑
3mg/L
;当
T≥20℃
,采用步骤
S2
中的模式二或模式三,采用模式二时的厌氧区

缺氧区

好氧区和缺氧区体积比为
1:1:2:2
,采用模式三时的厌氧区

好氧区和缺氧区体积比为
2:2:2
,若
NH
4+

N
EFF

第一阈值,则维持步骤
S1
中初始设定的运行条件,若
NH
4+

N
EFF
>第一阈值,则通过曝气设备
(31)
增加曝气量控制好氧缺氧可切换区
(3)
的好氧区
DO
浓度为2‑
3mg/L
;其中,水温为
T
,单位为

,出水指标为氨氮浓度,以
NH
4+

N
EFF
表示,单位为
mg/L。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通过内源反硝化强化污水脱氮的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
S3
中根据进水氮负荷浓度进行污水脱氮的调控方法:当
TN
INF

第二阈值且
Q≤Q0,采用步骤
S2
中的模式一,厌氧区

缺氧区和好氧区体积比为
1:1:4
,若
TN
EFF

第三阈值
,
则维持步骤
S1
中初始设定的运行条件,若
TN
EFF
>第三阈值
,
则增加硝化回流比至
200
%;当
TN
INF

第二阈值且
Q

Q0,或
TN
INF
>第二阈值且
Q

Q0,采用步骤
S2
中的模式二,厌氧区

缺氧区

好氧区和缺氧区体积比为
1:1:2:2
,若
TN
EFF

第三阈值
,
则维持步骤
S1
中初始设定的运行条件,若
TN
EFF
>第三阈值
,
则增加硝化回流比至
200
%;当
TN
INF
>第二阈值且
Q

Q0,采用步骤
S2
中的模式三,厌氧区

好氧区和缺氧区体积比为
2:2:2
,若
TN
EFF

第三阈值
,
则维持步骤
S1
中初始设定的运行条件,若
TN
EFF
>第三阈值
,
则增加回流至好氧缺氧可切换区
(3)
缺氧区的污泥回流比至
150
%;其中,进水总氮以
TN
INF
表示,单位为
mg/L
,实际进水水量以
Q
表示,单位为
m3/h
,设计水量以
Q0表示,单位为
m3/h
,出水指标为总氮浓度,以
TN
EFF
表示,单位为
mg/L。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通过内源反硝化强化污水脱氮的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
S3
中根据出水标准进行污水脱氮的调控方法:当出水标准低于一级
A
标准时,采用步骤
S2
中的模式一,厌氧区

缺氧区和好氧区体积比为
1:1:4
;当出水标准高于或等于一级
A
标准时,切换为步骤
S2
中的模式二,厌氧区

缺氧区

好氧区和缺氧区体积比为
1:1:2:2
,若出水达标,则维持模式二和步骤
S1
中初始设定的运行条件,若出水不达标,则切换为步骤
S2
中的模式三,厌氧区

好氧区和缺氧区体积比为
2:2:2。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通过内源反硝化强化污水脱氮的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阈值为
5mg/L
,所述第二阈值为
40mg/L
,所述第三阈值为
15mg/L。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通过内源反硝化强化污水脱氮的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污水脱氮装置,所述污水脱氮装置包括:厌氧区
(1)、
厌氧缺氧可切换区
(2)、
好氧缺氧可切换区
(3)、
沉淀池
(4)、
硝化液内回流管
(5)
以及污泥外回流管
(6)
;所述厌氧区
(1)、
所述厌氧缺氧可切换区
(2)、
所述好氧缺氧可切换区
(3)
依次分布连接;所述好氧缺氧可切换区
(3)
连接所述沉淀池
(4)
,所述沉淀池
(4)
通过所述污泥外回流管
(6)
连接所述厌氧区
(1)
和所述好氧缺氧可切换区
(3)
;所述好氧缺氧可切换区
(3)
通过所述硝化液内回流管
(5)
连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静李朋曹效鑫庞洪涛侯锋
申请(专利权)人:信开环境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