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内源反硝化强化污水脱氮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584381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6 20:08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内源反硝化强化污水脱氮的装置,包括:厌氧区、厌氧缺氧可切换区、好氧缺氧可切换区、沉淀池、硝化液内回流管以及污泥外回流管;所述厌氧区、所述厌氧缺氧可切换区、所述好氧缺氧可切换区依次分布连接;所述好氧缺氧可切换区连接所述沉淀池,所述沉淀池通过所述污泥外回流管连接所述厌氧区和所述好氧缺氧可切换区;所述好氧缺氧可切换区通过所述硝化液内回流管连接所述厌氧缺氧可切换区。本申请通过各回流口、各回流泵、搅拌或推流设备以及曝气设备的配合,应用灵活、管理简单,可实现三种运行模式,针对不同的需求仅通过简单的相关设备的通断或开关即可实现好的处理效果,适用于不同规模的污水处理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装置领域,具体地,涉及通过内源反硝化强化污水脱氮的装置


技术介绍

1、随着人类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目前,随着污水排放标准的日益严格,节能经济有效的从低c/n比的污水中有效去除污染物,满足日益严格的质量标准是污水处理厂面临的重要挑战。

2、目前污水处理厂的工艺均可分为前置反硝化和后置反硝化工艺。前置反硝化工艺在缺氧区以进水中的有机物为电子供体脱氮。但是由于较高的回流比会将大量溶解氧带入缺氧区破坏缺氧环境,且成本较高。一般情况下为100%-200%。因此脱氮效率受回流比的限制,工艺本身难以实现深度脱氮。后置反硝化工艺在无外加碳源的条件下,通过内源反硝化脱氮,即内源反硝化微生物在厌氧条件下将有机物贮存为细胞内碳源(phas或gly),在缺氧条件下以细胞内碳源为电子供体进行反硝化。该工艺理论上可以实现完全脱氮,但其缺点是内源反硝化速率慢,缺氧区水力停留时间比较长,低温时硝化效果不稳定。

3、现有工艺均未能满足污水处理厂多方面的需求,在进水条件、环境条件、出水标准改变时,面临部分时段出水超标的风险,仅能通过投加碳源、减少进水量、提标改造等方式,增加了运行成本、投资成本、或需水厂停运改造,不利于水厂的运行及碳减排的目标实现。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能适用于多种处理需求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内源反硝化强化污水脱氮的装置。

2、根据本技术提供的通过内源反硝化强化污水脱氮的装置,包括:厌氧区、厌氧缺氧可切换区、好氧缺氧可切换区、沉淀池、硝化液内回流管以及污泥外回流管;

3、所述厌氧区、所述厌氧缺氧可切换区、所述好氧缺氧可切换区依次分布连接;

4、所述好氧缺氧可切换区连接所述沉淀池,所述沉淀池通过所述污泥外回流管连接所述厌氧区和所述好氧缺氧可切换区;

5、所述好氧缺氧可切换区通过所述硝化液内回流管连接所述厌氧缺氧可切换区。

6、优选地,所述厌氧区远离厌氧缺氧可切换区一端设置第一回流口;

7、所述好氧缺氧可切换区包括:靠近所述远离厌氧缺氧可切换区一侧的前段和远离所述厌氧缺氧可切换区一侧的后段,所述好氧缺氧可切换区前段设置第三回流口,所述污泥外回流管连接至所述第一回流口和所述第三回流口。

8、优选地,所述污泥外回流管连接所述第一回流口的支路上设置第三回流泵,所述污泥外回流管连接所述第三回流口的支路上设置第四回流泵。

9、优选地,所述厌氧缺氧可切换区设置第二回流口,所述硝化液内回流管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回流口,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好氧缺氧可切换区的前段靠近后段一侧和后段。

10、优选地,所述硝化液内回流管连接所述好氧缺氧可切换区前段靠近后段一侧的支路上设置第一回流泵,所述硝化液内回流管连接所述好氧缺氧可切换区后段的支路上设置第二回流泵。

11、优选地,所述厌氧区、所述厌氧缺氧可切换区以及所述好氧缺氧可切换区的后段内设置搅拌或推流设备;

12、所述好氧缺氧可切换区内设置曝气设备。

13、优选地,所述第一回流口、所述第二回流口以及所述第三回流口的电动闸板连接控制系统,所述第一回流泵、所述第二回流泵、所述第三回流泵以及所述第四回流泵连接控制系统,所述曝气设备连接控制系统。

14、优选地,所述控制系统包括:进水流量计、水温和总氮在线检查仪表、氨氮和总氮在线监测仪表以及传输分析控制模块;

15、所述厌氧区远离所述厌氧缺氧可切换区一侧设置所述进水流量计和所述水温和总氮在线检查仪表,所述沉淀池设置氨氮和总氮在线监测仪表,所述进水流量计、所述水温和总氮在线检查仪表以及所述氨氮和总氮在线监测仪表连接所述传输分析控制模块。

16、优选地,所述传输分析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第一回流口、所述第二回流口以及所述第三回流口的电动闸板、所述第一回流泵、所述第二回流泵、所述第三回流泵、所述第四回流泵以及所述曝气设备。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8、1、本申请通过各回流口、各回流泵、搅拌或推流设备以及曝气设备的配合,应用灵活、管理简单,可实现三种运行模式,分别为仅通过外源反硝化脱氮的传统aao模式、通过外源反硝化和后缺氧区内源反硝化强化脱氮的aaoa模式、通过内源反硝化脱氮的污泥双回流aoa模式,针对不同的需求仅通过简单的相关设备的通断或开关即可实现好的处理效果,适用于不同规模的污水处理厂。

19、2、本申请充分利用内碳源、节能降耗,通过运行模式的切换可实现内源反硝化强化脱氮,具体指在内源反硝化强化脱氮aaoa模式和污泥双回流aoa模式中,厌氧区的内源反硝化微生物将进水中的有机物以内碳源的形式贮存到细胞内,在内源反硝化强化脱氮aaoa模式和污泥双回流aoa模式的好氧缺氧可切换区的缺氧区无可利用的外源有机物条件下,利用细胞内碳源作为电子供体进行内源反硝化脱氮,无需投加碳源,节省处理成本,此外,部分模式下,好氧区切换为缺氧区可减少曝气能耗。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过内源反硝化强化污水脱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厌氧区(1)、厌氧缺氧可切换区(2)、好氧缺氧可切换区(3)、沉淀池(4)、硝化液内回流管(5)以及污泥外回流管(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通过内源反硝化强化污水脱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区(1)远离厌氧缺氧可切换区(2)一端设置第一回流口(6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通过内源反硝化强化污水脱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外回流管(6)连接所述第一回流口(61)的支路上设置第三回流泵(63),所述污泥外回流管(6)连接所述第三回流口(62)的支路上设置第四回流泵(6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通过内源反硝化强化污水脱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缺氧可切换区(2)设置第二回流口(51),所述硝化液内回流管(5)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回流口(51),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好氧缺氧可切换区(3)的前段靠近后段一侧和后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通过内源反硝化强化污水脱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硝化液内回流管(5)连接所述好氧缺氧可切换区(3)前段靠近后段一侧的支路上设置第一回流泵(52),所述硝化液内回流管(5)连接所述好氧缺氧可切换区(3)后段的支路上设置第二回流泵(5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通过内源反硝化强化污水脱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区(1)、所述厌氧缺氧可切换区(2)以及所述好氧缺氧可切换区(3)的后段内设置搅拌或推流设备(1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通过内源反硝化强化污水脱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流口(61)、所述第二回流口(51)以及所述第三回流口(62)的电动闸板连接控制系统(7),所述第一回流泵(52)、所述第二回流泵(53)、所述第三回流泵(63)以及所述第四回流泵(64)连接控制系统(7),所述曝气设备(31)连接控制系统(7)。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通过内源反硝化强化污水脱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7)包括:进水流量计(71)、水温和总氮在线检查仪表(72)、氨氮和总氮在线监测仪表(73)以及传输分析控制模块(7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通过内源反硝化强化污水脱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分析控制模块(74)连接所述第一回流口(61)、所述第二回流口(51)以及所述第三回流口(62)的电动闸板、所述第一回流泵(52)、所述第二回流泵(53)、所述第三回流泵(63)、所述第四回流泵(64)以及所述曝气设备(3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过内源反硝化强化污水脱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厌氧区(1)、厌氧缺氧可切换区(2)、好氧缺氧可切换区(3)、沉淀池(4)、硝化液内回流管(5)以及污泥外回流管(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通过内源反硝化强化污水脱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区(1)远离厌氧缺氧可切换区(2)一端设置第一回流口(6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通过内源反硝化强化污水脱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外回流管(6)连接所述第一回流口(61)的支路上设置第三回流泵(63),所述污泥外回流管(6)连接所述第三回流口(62)的支路上设置第四回流泵(6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通过内源反硝化强化污水脱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缺氧可切换区(2)设置第二回流口(51),所述硝化液内回流管(5)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回流口(51),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好氧缺氧可切换区(3)的前段靠近后段一侧和后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通过内源反硝化强化污水脱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硝化液内回流管(5)连接所述好氧缺氧可切换区(3)前段靠近后段一侧的支路上设置第一回流泵(52),所述硝化液内回流管(5)连接所述好氧缺氧可切换区(3)后段的支路上设置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静李朋曹效鑫庞洪涛侯锋
申请(专利权)人:信开环境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