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直流充电桩测试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充电桩检测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直流充电桩测试系统
。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基础充电设施的建设也面临充分的挑战,对数量
、
充电效率
、
充电质量
、
覆盖率以及节能属性,都提出的较高的要求,而目前相比于交流新能源充电桩,直流新能源充电桩具备更大的优势,其一是效率更高,其二是电能损耗更低,所以直流新能源充电桩的普遍性也就越来越高,而由于供电方提供的是交流电能,所以直流充电桩需要配置更大的整流器件,这样就会导致直流充电桩对安全性提出了更高了要求,所以一来其数量巨大,一旦出现险情造成的社会损失较大,二来其电路器件的组合在公共设备领域是较为新颖的,所以也没有较为普遍的风险一致性认知,所以质量测试就成了关键环节,而作为质量测试中较为重要的温度环境测试,而目前的测试方式仅仅是通过模拟温度环境同时测试电流输出以及监控机组产热,从而判断是否异常,而测温一般通过热成像仪或者内置的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新能源汽车直流充电桩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热场模拟子系统以及器件测试子系统;所述热场模拟子系统包括热场模拟设备
、
测点规划模块以及产热模拟模块,所述热场模拟设备包括若干内感测温单元
、
内感产热单元
、
外感测温单元以及测温机械手,所述热场模拟设备内部形成有热场模拟腔,所述热场模拟腔用于放置目标壳体,所述目标壳体中安装有仿真器件,所述内感测温单元和内感产热单元预先安装于所述仿真器件的内部,所述外感测温单元安装于测温机械手,所述测点规划模块配置有测点规划策略,所述测点规划策略用于生成对应于目标壳体的测点信息,所述测点信息包括内感测点数据以及外感测点数据,所述内感测点数据对应于内感测温单元的安装位置,所述外感测点数据用于对应于外感测温单元的移动位置,所述产热模拟模块配置有产热模拟策略,所述产热模拟策略用于根据测试指令生成产热信息以控制对应的内感产热单元工作;所述器件测试子系统包括器件测试设备
、
模拟比对模块以及环境模拟模块,所述器件测试设备包括若干拟态产热单元以及测试反馈接口,所述器件测试设备内部形成有器件模拟腔,所述器件模拟腔用于放置仿真壳体支架,所述仿真壳体支架中安装有目标器件,所述拟态产热单元安装于所述仿真壳体支架,所述测试反馈接口与目标器件耦接以获取目标器件的测试运行信号,所述测试反馈接口连接于模拟比对模块,所述模拟比对模块用于将测试运行信号和预设的基准运行信号进行比对并输出比对结果,所述环境模拟模块配置有环境模拟策略,所述环境模拟策略用于根据测试指令生成环境模拟信息以控制对应的拟态产热单元工作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直流充电桩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场模拟子系统包括热场反馈模块,所述热场反馈模块用于获取内感测温单元和外感测温单元反馈的温度信息;所述器件测试子系统包括等效转换模块,所述等效转换模块根据热场反馈模块获取的温度信息生成目标器件的等效温控信息,所述环境模拟策略根据等效温控信息生成每一拟态产热单元的独立温控值,并根据独立温控值控制拟态产热单元工作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直流充电桩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点规划策略包括,步骤
A1、
获取目标壳体的参数信息;步骤
A2、
根据目标壳体的参数信息通过仿真软件进行建模以生成目标壳体模型;步骤
A3、
通过热力学仿真算法对目标壳体进行热力学仿真以获得对应的热响应分布模型;步骤
A4、
提取热响应分布模型中的热响应特征;步骤
A5、
将热响应特征带入预先构建的特征标记识别网络中以获得对应目标壳体的测点坐标;步骤
A6、
集合测点坐标以生成所述测点信息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直流充电桩测试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业华,廖武名,田永盛,陈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北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