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推车学校食堂送餐的机器人以及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831339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9 16: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送餐设备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推车学校食堂送餐的机器人以及使用方法,包括主体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推车学校食堂送餐的机器人以及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送餐设备
,具体为一种智能推车学校食堂送餐的机器人以及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送餐机器人多用于室内的饭店,使用送餐机器人之前,需要餐厅员工首先按照送餐路线手动推着机器人走一遍,将路线图预设到机器人系统中;进而根据点餐的桌号进行设定移动送餐;
[0003]但是这种机器人并不适用于学校食堂,其原因有
1)、
现有送餐机器人只能按照设定桌号和路线进行平地行走,而食堂内含有门槛;
2)、
现有送餐机器人只能送餐盘装载的食物,不能像食堂一样大量饭菜转送;因此现有食堂的饭菜送餐多采用人工手推进行移动,从厨房将其移动至售卖的窗口楼中,因此现设计一种智能推车学校食堂送餐的机器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推车学校食堂送餐的机器人以及使用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推车学校食堂送餐的机器人,包括主体结构

推升结构

移动结构以及辅助结构,所述推升结构固定设置于主体结构上,所述移动结构固定安置于主体结构下方,所述辅助结构固定设置于主体结构上

[0006]优选的,所述主体结构包括保温箱

底盖

一对磁吸门

一对上托架
r/>扶手

一对第一托盘

蓄电池

控制集成板组

若干控制键

显示屏

一对第一摄像头

第一转接架

第二转接架以及第二摄像头;所述保温箱为矩形无前侧壁的箱体结构,且靠近底部内固定设置有隔板,所述保温箱下壁中心线上开设有动力槽,所述保温箱左右两侧壁均开设有伸缩口,且位于隔板下方,所述保温箱左右两侧壁均开设有一对导送槽,且位于隔板上方,所述保温箱顶端前侧壁沿对称设置有第一磁铁,且保温箱后侧壁底部设置有充电口,所述底盖通过安装螺栓扣装于保温箱前侧壁底部,且与隔板相契合,一对所述磁吸门一端分别活动安置于保温箱左右两侧壁上,且分别能够与第一磁铁相吸附贴合,所述磁吸门另一端均设置有门把手,一对所述上托架分别固定设置于保温箱左右两端上壁,且相对称,一对所述上托架中部均设置有托杆,一对所述第一托盘分别活动插装于上托架之间,且分别位于保温箱上壁以及托杆上方;所述扶手两端分别固定焊接于其中一个上托架上,所述蓄电池固定设置于保温箱内下壁,且位于靠近左端,所述控制集成板组固定设置于保温箱内下壁,且位于蓄电池右侧,若干所述控制键分别固定设置于保温箱右侧壁,且靠近前端部位处,所述显示屏固定设置于保温箱右侧壁,且位于两个导送槽之间,所述显示屏下方设置有设定键,一对所述第一摄像头分别固定设置于保温箱左右两侧壁上,且位于显示屏下方,所述第一转接架具有三端,且其中两端固定安置于保温箱左端下壁,所述第二转接架具有四端,且其中两端于第一转接架两端相同,所述第二转接架其中两端固定安置于保温箱右端下壁,且与第一转
接架相对,所述第二摄像头固定安置于第二转接架下壁,所述控制集成板组上设置有分析模块

存储模块

控制模块

环境地图模块等,所述控制集成板组分别与蓄电池

控制键以及显示屏相连

[0007]优选的,所述推升结构由两组推升组件构成,且两组推升组件分别对称固定设置于保温箱左右两侧壁上;所述推升组件包括一对限位盘

一对辊轴

两对第三带轮

一对输送带

拖爪

一对第二托盘以及一对第三电机;一对所述限位盘分别对称固定设置于保温箱右侧壁的两个导送槽内,且限位盘相对侧壁均开圆周开设有弧形轨道,一对所述辊轴活动插装于保温箱右侧壁内,且分别活动贯穿于导送槽靠近上下两端,所述辊轴分别活动贯穿于限位盘两端内,两对所述第三带轮分别固定套装于辊轴上,且分别位于导送槽内,一对所述输送带分别活动套装于第三带轮上,且输送带一端位于保温箱内,一端位于保温箱外侧,所述拖爪分别等距对称设置于输送带上,且拖爪一端设置有贯穿输送带的限位轴,并限位中一端活动嵌装于限位盘的轨道内,所述拖爪在输送带上对称设置有三对,一对所述第二托盘分别可拆卸插装于保温箱内,且分别位于其中两对拖爪上,一对所述第三电机分别固定设置于保温箱右端右侧壁,且驱动端分别与辊轴一端相连

[0008]优选的,所述移动结构包括车架

第一连架

第二连架

第三摄像头

转向单元以及后驱单元;所述车架为凹型结构,所述车架一端固定焊接于第一转接架另一端上,车架位于保温箱中部下方,所述第一连架一端固定设置于车架左端内前侧壁上,所述第二连架长度小于第一连架,所述第二连架设置于车架上且位于第一连接右侧,所述第三摄像头固定设置于车架左端下壁中部,所述转向单元活动安置于车架左端上,所述后驱单元固定活动安置于车架右端上

[0009]优选的,所述转向单元包括转向架

一对转向连杆

电动推杆

一对轮轴架

一对第一轮轴以及一对第一车轮;所述转向架为
T
型结构,且其具有三端,所述转向架靠近一端中部活动安置于第一连架另一端上且位于车架内中部,一对所述转向连杆一端分别活动连接于转向架另外两端上,所述电动推杆一端活动安置于第二连架另一端上,且电动推杆伸缩端倾斜活动连接于转向架一端上,一对所述轮轴架靠近中部均活动安置于车架左端的前后两侧上壁,且轮轴架一端分别相对倾斜活动连接于转向连杆另一端上,一对所述轮轴架另一端分别垂直向下,并位于车架前后两侧,一对所述轮轴架另一端中部均嵌装有轴承,一对所述轮轴架分别能够通过转向架的摆动进行同向摆动,一对所述第一轮轴一端分别固定插装于轮轴架另一端的轴承内,一对所述第一车轮分别可拆卸安置于第一轮轴另一端上

[0010]优选的,所述后驱单元包括第二轮轴

一对第二车轮

第一电机

一对第一带轮以及第一传动带;所述第二轮轴两端分别活动贯穿于车架右端,且第二轮轴与第一轮轴在同一水平线上,一对所述第二车轮分别可拆卸安置于第二轮轴两端上,所述第二车轮与第一车轮相同,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安置于保温箱内下壁,且位于蓄电池右侧,所述电机与控制集成板组相连,一对第一带轮分别固定套装于第一电机驱动端以及第二轮轴中部,且带轮分别与动力槽相对,所述第一传动带分别活动套装于第一带轮上,且第一传动带活动套装于第二连架左端上

[0011]优选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智能推车学校食堂送餐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结构
(1)、
推升结构
(3)、
移动结构
(4)
以及辅助结构
(5)
,所述推升结构
(3)
固定设置于主体结构
(1)
上,所述移动结构
(4)
固定安置于主体结构
(1)
下方,所述辅助结构
(5)
固定设置于主体结构
(1)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推车学校食堂送餐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结构
(1)
包括保温箱
(11)、
底盖
(12)、
一对磁吸门
(13)、
一对上托架
(14)、
扶手
(15)、
一对第一托盘
(16)、
蓄电池
(17)、
控制集成板组
(18)、
若干控制键
(19)、
显示屏
(20)、
一对第一摄像头
(21)、
第一转接架
(22)、
第二转接架
(23)
以及第二摄像头
(24)
;所述保温箱
(11)
为矩形无前侧壁的箱体结构,且靠近底部内固定设置有隔板,所述保温箱
(11)
下壁中心线上开设有动力槽
(7)
,所述保温箱
(11)
左右两侧壁均开设有伸缩口
(8)
,且位于隔板下方,所述保温箱
(11)
左右两侧壁均开设有一对导送槽
(6)
,且位于隔板上方,所述保温箱
(11)
顶端前侧壁沿对称设置有第一磁铁,且保温箱
(11)
后侧壁底部设置有充电口,所述底盖
(12)
通过安装螺栓扣装于保温箱
(11)
前侧壁底部,且与隔板相契合,一对所述磁吸门
(13)
一端分别活动安置于保温箱
(11)
左右两侧壁上,且分别能够与第一磁铁相吸附贴合,所述磁吸门
(13)
另一端均设置有门把手,一对所述上托架
(14)
分别固定设置于保温箱
(11)
左右两端上壁,一对所述上托架
(14)
中部均设置有托杆,一对所述第一托盘
(16)
分别活动插装于上托架
(14)
之间,且分别位于保温箱
(11)
上壁以及托杆上方;所述扶手
(15)
两端分别固定焊接于其中一个上托架
(14)
上,所述蓄电池
(17)
固定设置于保温箱
(11)
内下壁,所述控制集成板组
(18)
固定设置于保温箱
(11)
内下壁,且位于蓄电池
(17)
右侧,若干所述控制键
(19)
分别固定设置于保温箱
(11)
右侧壁,所述显示屏
(20)
固定设置于保温箱
(11)
右侧壁,且位于两个导送槽
(6)
之间,所述显示屏
(20)
下方设置有设定键,一对所述第一摄像头
(21)
分别固定设置于保温箱
(11)
左右两侧壁上,且位于显示屏
(20)
下方,所述第一转接架
(22)
具有三端,且其中两端固定安置于保温箱
(11)
左端下壁,所述第二转接架
(23)
具有四端,且其中两端于第一转接架
(22)
两端相同,所述第二转接架
(23)
其中两端固定安置于保温箱
(11)
右端下壁,且与第一转接架
(22)
相对,所述第二摄像头
(24)
固定安置于第二转接架
(23)
下壁,所述控制集成板组
(18)
分别与蓄电池
(17)、
控制键
(19)
以及显示屏
(20)
相连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推车学校食堂送餐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升结构
(3)
由两组推升组件构成,且两组推升组件分别对称固定设置于保温箱
(11)
左右两侧壁上;所述推升组件包括一对限位盘
(31)、
一对辊轴
(32)、
两对第三带轮
(33)、
一对输送带
(34)、
拖爪
(35)、
一对第二托盘
(36)
以及一对第三电机
(37)
;一对所述限位盘
(31)
分别对称固定设置于保温箱
(11)
右侧壁的两个导送槽
(6)
内,且限位盘
(31)
相对侧壁均开圆周开设有弧形轨道,一对所述辊轴
(32)
活动插装于保温箱
(11)
右侧壁内,且分别活动贯穿于导送槽
(6)
靠近上下两端,所述辊轴
(32)
分别活动贯穿于限位盘
(31)
两端内,两对所述第三带轮
(33)
分别固定套装于辊轴
(32)
上,且分别位于导送槽
(6)
内,一对所述输送带
(34)
分别活动套装于第三带轮
(33)
上,且输送带
(34)
一端位于保温箱
(11)
内,一端位于保温箱
(11)
外侧,所述拖爪
(35)
分别等距对称设置于输送带
(34)
上,且拖爪
(35)
一端设置有贯穿输送带
(34)
的限位轴,并限位中一端活动嵌装于限位盘
(31)
的轨道内,所述拖爪
(35)
在输送带
(34)
上对称设置有三对,一对所述第二托盘
(36)
分别可拆卸插
装于保温箱
(11)
内,且分别位于其中两对拖爪
(35)
上,一对所述第三电机
(37)
分别固定设置于保温箱
(11)
右端右侧壁,且驱动端分别与辊轴
(32)
一端相连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推车学校食堂送餐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结构
(4)
包括车架
(41)、
第一连架
(42)、
第二连架
(43)、
第三摄像头
(44)、
转向单元
(45)
以及后驱单元
(46)
;所述车架
(41)
为凹型结构,所述车架
(41)
一端固定焊接于第一转接架
(22)
另一端上,车架
(41)
位于保温箱
(11)
中部下方,所述第一连架
(42)
一端固定设置于车架
(41)
左端内前侧壁上,所述第二连架
(43)
长度小于第一连架
(4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敌钱金晶夏萍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星芽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