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的柔性复合内衬袋及生产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824984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9 16:00
本发明专利技术集装箱柔性复合内衬袋,涉及包装运输技术领域,包括内衬袋本体,内衬袋本体上至少设置一上料口,以及用于固定内衬袋本体的固定部,内衬袋本体的一端为护挡,护挡至少包裹内衬袋本体的端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集装箱的柔性复合内衬袋及生产加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运输包装
,特别涉及集装箱柔性复合内衬袋,以及生产该柔性复合内衬袋的生产方法,该内衬袋主要应用于铁路

海运以及公路中的集装箱运输


技术介绍

[0002]集装箱内衬袋
(container liner)
多被用于
20/30/40/
英尺标准集装箱中,用于装载运输非危险化学品

矿物

农产品以及其他多种散装货物,散装货物包括但不限于粉状类

散装或颗粒类

食品类物品,相比传统的编织类包装和吨袋运输的方式,集装箱运输的方式具备运输效率高

装卸方便

节约劳动力

货物不易受到污染等优点

[0003]通常,柔性内衬袋的袋体为圆形或方形筒装结构,柔性内衬袋材料优选低线性密度聚乙烯
(LLDPE)
,具有单层或多层结构

在运输干燥的颗粒状物体的散装货物中,通常将这些散装货物装进柔性包装容器内,然后再用集装箱运输,这种柔性包装容器就是集装箱内衬袋

在海运集装箱内部使用内衬袋,用来运输干燥的散装货物变得越来越普遍,这种运输方式代替了传统的散装容器的运输方式

[0004]目前现有柔性内衬袋在生产

安装及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生产

安装及使用过程不规范,导致产品标准化低,产品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另外由于安装和使用不规范导致柔性内衬袋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出现损伤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集装箱柔性复合内衬袋,提升了集装箱内衬袋生产

安装

使用的便捷性和运输过程的稳定性

[0006]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集装箱柔性复合内衬袋,包括内衬袋本体,内衬袋本体上至少设置一上料口,以及用于固定内衬袋本体的固定部,所述内衬袋本体的一端设置护挡,所述护挡至少包裹内衬袋本体的端部;所述内衬袋本体一端设置的护挡为后门挡,用于运输粉料或颗粒物料的防护,后门挡通过贴合

粘合和
/
或缝合的方式安装在内衬袋本体的后端部

[0007]本申请除上述记载的技术特征以外,还在如下方面做出改进: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护挡包括前门挡和后门挡,分别对应设置在内衬袋本体的前后两端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后门挡上设置多条吊带,包括主吊带和辅吊带,所述主吊带和辅吊带缝合和
/
或粘合在后门挡上用于对内衬袋进行防护和固定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吊带横向设置,并与后门挡缝合,连接在后门挡上;主吊带与后门挡的缝合由横向缝合向左右两侧斜向上延伸,缝合延伸部位至少延伸至内衬袋后端面两侧面的过渡面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主吊带至少设置为两条 ,两主吊带相对于后门挡横向中心轴线对称设置,形成上下对角拉伸结构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辅吊带沿后门挡的两条对角线交错分布,其交错点设置在后门挡的两条对角线交点位置偏上的位置处;所述辅吊带的自由端均设置锁扣,用于将后门挡固定于集装箱内铁环上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后门挡的两侧及底部对应设置后门挡侧兜

后门挡底兜,所述后门挡底兜上设置固定带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包括多条束带吊位和
/
或吊绳吊位,分布在内衬袋本体上部和下部的不同位置处,束带吊位和
/
或吊绳吊位上设置锁扣,用于将内衬袋固定在集装箱内部,锁扣用于调节束带或吊绳的锁紧位置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内衬袋本体采用
PE
单层

双层或多层膜结构

[0015]本申请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集装箱柔性复合内衬袋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内衬袋本体制作
a1:
选材

裁剪和下料根据订单要求选取内衬袋本制作材料

裁剪

下料,对生产加工点画点标注;
a2:
吊位热合将吊位放在步骤
a1
裁剪下来的片料相应的标记位置处,使用热合机进行按压热合;
a3:
内衬袋本体袖口选材

裁剪

热合选取袖口材料,裁剪制作袖筒,将袖筒热合到内衬袋本体的袖口拼接处;
a4:
内衬袋本体封口热合对齐内衬袋本体的封口热合标记处,启动热合机对封口部位加热,完成封口热合;后门挡制作
b1:
根据订单要求选取门挡材料

裁剪下料,对缝合加工点进行画点标注;
b2:
结合对应标注点对
b1
步骤中裁剪的片料进行缝合;
b3:
对缝合完成的门挡贴胶处理;内衬袋整体组装整理内衬袋本体,完成附件安装,检测密封性,完成整体组装

[0016]本申请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集装箱柔性复合内衬袋的安装方法,其安装步骤包括:
S1
:检查集装箱内部安装工况检查及清洁集装箱内部,确保集装箱内表面无尖锐物

污染源;
S2:
铺设集装柔性内衬袋将已折叠好的内衬袋置于集装箱中,将柔性内衬袋左右展开,使内衬袋平铺开在集装箱地板上;
S3
:固定柔性内衬袋
a1:
固定前门挡将内衬袋前门挡通过前门挡上设置的吊绳和
/
或吊环固定于集装箱门口内侧;
a2:
固定后门档第一步,将后门挡左上角的两个锁扣一起挂到集装箱门口左侧上方自外向内数第二个吊位上;
第二步,将后门挡右上角的两个锁扣一起挂到集装箱门口右侧上方自外向内数第二个吊位上;第三步,将两侧后挡板侧兜向内折叠包裹内衬袋本体;第四步,将后门挡底兜向内折,其左右两角各有一根系带,分别系到集装箱左右两侧底部自外向内第二个吊位上
;
第五步,将后门挡左右下角主吊带两端上的两个锁扣分别挂到跟上述系带相同的吊位上,后门挡下角辅吊带上的两个锁扣分别挂到集装箱门口下角吊位上

[0017]第六步,将内衬袋后门挡上方中间的两根弹力绳分别挂到集装箱门外对应位置的门勾上

[0018]S4:
完成柔性内衬袋吊挂和铺装

[00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1.
本申请一种集装箱柔性复合内衬袋采用了柔性门档结构,相对硬性门档安装使用更加方便,同时为了保证柔性门档的稳定性,柔性门档上设置了主吊带,主吊带与后门挡的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集装箱柔性复合内衬袋,包括内衬袋本体
(1)
,内衬袋本体
(1)
上至少设置一上料口
(11)
,以及用于固定内衬袋本体
(1)
的固定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袋本体
(1)
的端部设置护挡
(3)
,所述护挡
(3)
至少包裹内衬袋本体
(1)
的端部;所述内衬袋本体
(1)
端部设置的护挡
(3)
为柔性门挡,柔性门挡通过贴合

粘合和
/
或缝合的方式安装在内衬袋本体
(1)
的后端部
。2.
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集装箱柔性复合内衬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挡
(3)
包括前门挡
(31)
和后门挡(
32
),分别对应设置在内衬袋本体
(1)
的前后两端
。3.
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集装箱柔性复合内衬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门挡
(32)
上设置多条吊带,包括主吊带
(33)
和辅吊带
(34)
,所述主吊带
(33)
和辅吊带
(34)
缝合和
/
或粘合在后门挡
(32)
上用于对内衬袋进行防护和固定
。4.
根据权利要求书3所述的集装箱柔性复合内衬袋,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吊带
(33)
横向设置,并与后门挡
(32)
缝合,连接在后门挡
(32)
上;主吊带
(33)
与后门挡
(32)
的缝合由横向缝合向左右两侧斜向上延伸,缝合延伸部位至少延伸至内衬袋后端面两侧面的过渡面
。5.
根据权利要求书3或4所述的集装箱柔性复合内衬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吊带
(33)
至少设置为两条 ,两主吊带
(33)
相对于后门挡
(32)
横向中心轴线对称设置,形成上下对角拉伸结构
。6.
根据权利要求书3所述的集装箱柔性复合内衬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吊带
(34)
沿后门挡
(32)
的两条对角线交错分布,其交错点设置在后门挡
(32)
的两条对角线交点位置偏上的位置处;所述辅吊带
(34)
的自由端均设置锁扣
(23)
,用于将后门挡
(32)
固定于集装箱内铁环上
。7.
根据权利要求书1~6任意一项所述的集装箱柔性复合内衬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后门挡
(32)
的两侧及底部对应设置后门挡
(32)
侧兜

后门挡
(32)
底兜,所述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鹏卞慎坤刘尊平姜正礼
申请(专利权)人:喜亚包装科技青岛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