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整体预制房屋浇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82001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19:39
本申请涉及一种整体预制房屋浇筑模具,涉及预制构件成型技术领域,整体预制房屋浇筑模具包括外模架和内模架,所述外模架上设置有一外模,所述内模架上滑设有一内模,所述内模可沿远离或靠近所述外模的方向进行滑动,当所述内模滑动至所述外模内时,所述内模与所述外模之间围设出顶部敞开的浇筑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整体预制房屋浇筑模具


[0001]本申请涉及预制构件成型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整体预制房屋浇筑模具


技术介绍

[0002]在房屋建筑工程中,常见的施工方式是直接进行混凝土浇筑,但这种传统的施工方式存在工序烦杂

周期长

人工输出成本高以及质量难以统一等问题,且施工过程中还会产生较多的建筑垃圾和极大的噪声和沙尘污染,给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极大的干扰

[0003]因此,目前在一些中小型建筑工程中已中逐渐开始采用预先在工厂制作好的预制建筑单元,通过将预制建筑单元与建筑的现浇部分结合在一起,可以大大减少现场施工作业量,缩短施工时间

减少人工,并能较大程度地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干扰

[0004]目前,在房屋建筑工程中有使用一种整体式的预制房屋
48
,参照图1,其包括一体成型的底板
39、
顶板
40、
侧板
41
以及支撑柱
42
,底板
39
上固定有两个支撑柱
42
和侧板
41
,侧板
41
上开设有用于安装窗户的预留洞口
43
,两个支撑柱
42
顶部和侧板
41
顶部均与顶板
40
固定;顶板
40
远离底板
39
的一侧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凹槽
44
,另一端开设有第二凹槽
45
,中部间隔开设有多个下沉槽
46
,其靠近第二凹槽
45
的一端部还设置有凸棱
47。
[0005]现有技术中,对上述预制房屋进行生产时,需要先搭建并安装好内模和外模,内模和外模之间形成浇筑腔,再向浇筑腔中浇筑混凝土,混凝土成型后即形成建筑单元,随后将外模拆除,外模拆除后再拆掉内模,随后即可将建筑单元吊起以进行使用;在实际作业中,由于预制房屋为大型构件,预制房屋的模具也为大型模具,由此使得模具的拆模过程中较为麻烦,需要大量的人力参与,费时费力,拆模效率较低;且当拆模之后,需对预制房屋进行在生产时,又需重新安装内模和外模,内模和外模还需重新再定位,进而导致预制房屋的生产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改善上述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整体预制房屋浇筑模具

[0007]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整体预制房屋浇筑模具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整体预制房屋浇筑模具,包括外模架和内模架,所述外模架上设置有一外模,所述内模架上滑设有一内模,所述内模可沿远离或靠近所述外模的方向进行滑动,当所述内模滑动至所述外模内时,所述内模与所述外模之间围设出顶部敞开的浇筑腔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模架用以对外模进行支撑,内模则可在内模架上进行滑动,当使用模具对预制房屋进行浇筑生产时,驱动内模在内模架上进行滑动,直至内模滑动至外模内,此时内模与外模之间围设出顶部敞开的浇筑腔,随后即可向浇筑腔中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凝结成型后,驱动内模沿远离外模的方向滑动,内模由此滑出,随后即可将成型的预制房屋从外模中取出,由此完成预制房屋的浇筑成型;上述过程中,带预制房屋成型后,无需对内模和外模进行一一拆除以将预制房屋取出,通过内模的滑动即可实现模具与预制房屋的分离;当需要在此浇筑新的预制房屋时,再次驱使内模滑动至外模内即可,由
此降低了现有技术中拆模作业时的人力消耗,提高了预制房屋的生产效率

[0009]可选的,所述外模架包括第一外模轨和第二外模轨,所述外模包括滑设于所述第一外模轨上的第一外侧模和滑设于所述第二外模轨上的第二外侧模,所述第一外侧模上开设有窗孔,所述第二外侧模上设置有固定座;所述第一外侧模和所述第二外侧模之间设置有底模,所述底模上设置有两个第三外侧模,两个第三外侧模相对设置且均位于所述第一外侧模与所述第二外侧模之间,两所述第三外侧模的两端均设置有隔断板,两所述第三外侧模之间设置有第一凹槽模和第二凹槽模,所述第一凹槽模和所述第二凹槽模之间设置有多个下沉槽模,两所述第三外侧模之间设置有凸棱模;所述内模架设置于所述底模上方,所述内模架与所述底模之间留有用于浇筑底板的底板浇筑腔,所述内模包括滑设于所述内模架上的内侧立架,所述内侧立架上设置有第一推拉件,所述第一推拉件上设置有内侧模,所述内侧模上设置有窗座,所述第一推拉件用以驱动所述窗座移动至插入所述窗孔中,所述内侧立架顶端设置有顶模;所述顶模位于第一外侧模

第二外侧模以及两个第三外侧模之间以形成顶板浇筑腔,所述凸棱模与所述顶模之间形成与所述顶板浇筑腔连通的凸棱浇筑腔,所述第一凹槽模

所述第二凹槽模以及多个下沉槽模均位于所述顶板浇筑腔中,两所述第三外侧模靠近所述固定座一端的隔断板与所述固定座之间形成支撑柱浇筑腔,当所述窗座插入所述窗孔中时,两所述第三外侧模远离所述固定座的一端的隔断板

所述内侧模以及所述第一外侧模之间形成侧板浇筑腔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预制房屋进行浇筑生产时,底模位于第一外侧模和第二外侧模之间,而内模架位于底模上方,内模架与底模之间留有用于浇筑底板的底板浇筑腔,此时第一推拉件推动窗座插入窗孔中,而两个第三外侧模上的一端的隔断板分别与窗座两端抵接,此时隔断板

内侧模以及第一外侧模之间形成用以浇筑侧板的侧板浇筑腔;第二外侧模上设置有固定座,此时两第三外侧模靠近固定座一端的隔断板分别与固定座的两端抵接,隔断板

固定座以及第二外侧板之间形成用以浇筑支撑柱的支撑柱浇筑腔;顶模位于第一外侧模

第二外侧模以及两个第三外侧模之间从而形成用以浇筑顶板的顶板浇筑腔,而凸棱模与顶模之间形成用以浇筑凸棱的凸棱浇筑腔,且凸棱浇筑腔与顶板浇筑腔连通;底板浇筑腔

侧板浇筑腔

支撑柱浇筑腔以及顶板浇筑腔共同形成用以浇筑预制房屋的浇筑腔,通过向顶板浇筑腔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可向底板浇筑腔

侧板浇筑腔以及支撑柱浇筑腔进行流动以成型预制房屋,由于第一凹槽模

第二凹槽模以及多个下沉槽模均位于顶板浇筑腔中,因此,当通过顶板浇筑腔进行浇筑后,第一凹槽模

第二凹槽模以及多个下沉槽模所处位置的混凝土成型后则形成第一凹槽

第二凹槽以及多个下沉槽

带混凝土整体凝结成型后,拆除凸棱模

第一凹槽模

第二凹槽模以及多个下沉槽模,此时预制房屋的顶板结构完全露出,随后通过第一推拉件驱动窗座移动直至其从窗孔中移出,再分别驱动第一外侧模和第二外侧模滑动至远离预制房屋,此时预制房屋的侧板和支撑柱结构露出,随后进行顶模的拆除,再驱动内侧立架沿远离预制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整体预制房屋浇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模架
(1)
和内模架
(2)
,所述外模架
(1)
上设置有一外模
(3)
,所述内模架
(2)
上滑设有一内模
(4)
,所述内模
(4)
可沿远离或靠近所述外模
(3)
的方向进行滑动,当所述内模
(4)
滑动至所述外模
(3)
内时,所述内模
(4)
与所述外模
(3)
之间围设出顶部敞开的浇筑腔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整体预制房屋浇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模架
(1)
包括第一外模轨
(5)
和第二外模轨
(22)
,所述外模
(3)
包括滑设于所述第一外模轨
(5)
上的第一外侧模
(6)
和滑设于所述第二外模轨
(22)
上的第二外侧模
(7)
,所述第一外侧模
(6)
上开设有窗孔
(8)
,所述第二外侧模
(7)
上设置有固定座
(9)
;所述第一外侧模
(6)
和所述第二外侧模
(7)
之间设置有底模
(10)
,所述底模
(10)
上设置有两个第三外侧模
(11)
,两个第三外侧模
(11)
相对设置且均位于所述第一外侧模
(6)
与所述第二外侧模
(7)
之间,两所述第三外侧模
(11)
的两端均设置有隔断板,两所述第三外侧模
(11)
之间设置有第一凹槽模
(13)
和第二凹槽模
(14)
,所述第一凹槽模
(13)
和所述第二凹槽模
(14)
之间设置有多个下沉槽模
(15)
,两所述第三外侧模
(11)
之间设置有凸棱模
(16)
;所述内模架
(2)
设置于所述底模
(10)
上方,所述内模架
(2)
与所述底模
(10)
之间留有用于浇筑底板的底板浇筑腔,所述内模
(4)
包括滑设于所述内模架
(2)
上的内侧立架
(17)
,所述内侧立架
(17)
上设置有第一推拉件
(18)
,所述第一推拉件
(18)
上设置有内侧模
(19)
,所述内侧模
(19)
上设置有窗座
(20)
,所述第一推拉件
(18)
用以驱动所述窗座
(20)
移动至插入所述窗孔
(8)
中,所述内侧立架
(17)
顶端设置有顶模
(21)
;所述顶模
(21)
位于第一外侧模
(6)、
第二外侧模
(7)
以及两个第三外侧模
(11)
之间以形成顶板浇筑腔,所述凸棱模
(16)
与所述顶模
(21)
之间形成与所述顶板浇筑腔连通的凸棱浇筑腔,所述第一凹槽模
(13)、
所述第二凹槽模
(14)
以及多个下沉槽模
(15)
均位于所述顶板浇筑腔中,两所述第三外侧模
(11)
靠近所述固定座
(9)
一端的隔断板与所述固定座
(9)
之间形成支撑柱浇筑腔,当所述窗座
(20)
插入所述窗孔
(8)
中时,两所述第三外侧模
(11)
远离所述固定座
(9)
的一端的隔断板

所述内侧模
(19)
以及所述第一外侧模
(6)
之间形成侧板浇筑腔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整体预制房屋浇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模轨
(5)
和所述第二外模轨
(22)
平行且沿所述内侧立架
(17)
的滑动方向设置,所述底模
(10)
设置有两个,两所述底模
(10)
均位于所述第一外模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彬肖祖成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蕉城建筑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