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升砖砌土窑青砖生产效率的码窑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81539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19: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升砖砌土窑青砖生产效率的码窑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窑炉炉体进行如下划分,将窑炉沿炉膛方向定为纵向,相垂直的方向为横向,沿纵向以炉膛宽度为中心区域依次分为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升砖砌土窑青砖生产效率的码窑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建筑材料生产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提升砖砌土窑青砖生产效率的码窑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当前我国生产青砖的窑炉主要为砖砌土窑,传统窑炉因排放量大

生产效率低等原因,绝大多数已经停止生产,砖砌土窑保持传统生产工艺采用现代砌体结构实现古法制砖

而窑炉的结构

空间大小

焙烧工艺等因素都会影响青砖质量和生产效率

因需兼顾生产质量与生产效率,一般标准砖的码窑密度较低,控制在
350

400

/m3;返青效率受码窑方式

洇水速度及时长

窑炉密闭性等因素影响较大且不稳定;因码窑不合理而倒窑使废品率提高或增加生产周期和能耗等问题较为显著

正所谓“七分码三分烧”,码窑需要做到布局合理,烧窑才能水到渠成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提升砖砌土窑青砖生产效率的码窑方法,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因码窑不合理而倒窑使废品率提高或增加生产周期和能耗,并且导致返青率较低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0005]一种提升砖砌土窑青砖生产效率的码窑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6]将窑炉炉体进行如下划分,将窑炉沿炉膛方向定为纵向,相垂直的方向为横向,沿纵向以炉膛宽度为中心区域依次分为左



右三部分,沿高度方向分为下层

中层

上层三部分;
[0007]码放时上下层分别以纵四与横四交替叠压的方式,在同一层纵向连接成列,横向叠列成排,各横排之间保持一定间距,以形成畅通火道;其中,
[0008]所述下层包括从下至上依次布置的基层

下部承载层和下部叠压码层,
[0009]所述中层包括加密区,所述上层包括上部叠压码层,所述上部叠压码层中的中部靠近炉膛一侧由下往上每两层减少一横排,使得在炉膛正前方上部砖体,形成台阶式进焰区

[0010]进一步的,基层采用红砖或返青不完全的青红砖横卧叠放,纵向成列

横向成排,各排间距7‑
11cm。
[0011]进一步的,下部承载层采用稻穗码法形成

[0012]进一步的,下部叠压码层采用纵四与横四交替叠压码法,左

右部分各设3排,各排间距6‑
10.5cm
,中间部分设有6排,各排间距3‑
7.5cm。
[0013]进一步的,加密区的最底层的中部采用稻穗码法作为中部承载层,其余层的左

右部分仍各设3排,靠近中部两排间距调整为3‑
7.5cm
;中间部分设有7排,各排间距减小至2‑
4cm。
[0014]进一步的,上部叠压码层的最上层采用横向间距为3‑
7cm
的纵向横卧砖铺设形成

[0015]进一步的,下层为1‑
12
层,所述中层为
13

33
层,所述上层为
34

43


[0016]进一步的,基层为第1‑2层,所述下承载层为第3层

[0017]进一步的,在码窖的过程中,在横向码放的砖层设置各排的横向联接砖

[0018]进一步的,在进行所述下层码窖时,第
5、7、9、11
层为横向码放砖层,在其中第
5、9
层设置左



右横向联接砖6道,纵向间隔为
16

18
砖;
[0019]在进行所述中层码窖时,第
15、17、19、21、23、25、27、29、31、33
层为横向码放砖层,左



右横向联接砖3道,纵向间隔
32

35
砖;
[0020]在进行所述上层码窖时,第
34、36、38、40、42
层为横向码放砖层,设置左



右横向联接砖4‑5道,纵向间隔为
16


[002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0022]本专利技术采用纵横向四压四中间加密联排码窑方法,能够兼顾青砖生产质量与生产效率提升的码窑方法,缩减了常规码法的生产周期

降低了倒窑事故率

提高了平均码窑密度和返青效率,对当前砖砌土窑青砖生产工艺提质增效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从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因码窑不合理而倒窑使废品率提高或增加生产周期和能耗,并且导致返青率较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

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窖炉的俯视示意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窖炉的剖面示意图;
[0026]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第
1、2
层的码法示意图;
[0027]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第3层的码法示意图;
[0028]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第
4、6、8、10、12
层的码法示意图;
[0029]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第5层的码法示意图;
[0030]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第7层的码法示意图;
[0031]图8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第9层的码法示意图;
[0032]图9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第
11
层的码法示意图;
[0033]图
10
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第
13
层的码法示意图;
[0034]图
11
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第
14、16、18、20、22/24/26/28/30/32
层的码法示意图;
[0035]图
12
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第
15/17/19/21/23/25/27/29/31/33
层的码法示意图;
[0036]图
13
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第
34
层的码法示意图;
[0037]图
14
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第
35
层的码法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提升砖砌土窑青砖生产效率的码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将窑炉炉体进行如下划分,将窑炉沿炉膛方向定为纵向,相垂直的方向为横向,沿纵向以炉膛宽度为中心区域依次分为左



右三部分,沿高度方向分为下层

中层

上层三部分;码放时上下层分别以纵四与横四交替叠压的方式,在同一层纵向连接成列,横向叠列成排,各横排之间保持一定间距,以形成畅通火道;其中,所述下层包括从下至上依次布置的基层

下部承载层和下部叠压码层,所述中层包括加密区,所述上层包括上部叠压码层,所述上部叠压码层中的中部靠近炉膛一侧由下往上每两层减少一横排,使得在炉膛正前方上部砖体,形成台阶式进焰区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砖砌土窑青砖生产效率的码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采用红砖或返青不完全的青红砖横卧叠放,纵向成列

横向成排,各排间距7‑
11cm。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升砖砌土窑青砖生产效率的码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承载层采用稻穗码法形成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升砖砌土窑青砖生产效率的码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叠压码层采用纵四与横四交替叠压码法,左

右部分各设3排,各排间距6‑
10.5cm
,中间部分设有6排,各排间距3‑
7.5cm。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提升砖砌土窑青砖生产效率的码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密区的最底层的中部采用稻穗码法作为中部承载层,其余层的左

右部分仍各设3排,靠近中部两排间距调整为3‑
7.5cm
;中间部分设有7排,各排间距减小至2‑
4cm。6.
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阙继亮蔡佩钢陈姗黄继城
申请(专利权)人:永泰大圣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