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到摄像机的滤光片自动切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81321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摄像机设备领域,具体指一种应用到摄像机上的滤光片自动切换装置,包括装载在摄像机镜头上的切换单元,所述切换单元中设有与镜头同轴配置的光圈,切换单元还包括滤光片转动机构、转动控制部件、控制线及与转动机构连接的滤光片;所述转动控制部件包括与控制线连接的电磁线圈、定位柱及磁性材质的磁性驱动柱,所述滤光片和磁性驱动柱通过定位柱与切换单元转动连接,滤光片与磁性驱动柱连接。所述转动机构的结构较省空间,使得整个装置小巧,当转动控制部件输出滤除状态的控制信号后,滤光片上设有滤光膜将转动到光圈上进行滤光,以达到自动切换的目的。(*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到摄像机的滤光片自动切换装置本技术涉及摄像机设备领域,具体指一种应用到摄像机上的滤光片自动切换直O一般红外摄像机用于时时图像拍摄或进行监视录像,通常人眼可见波长为 320nm-760nm的可见光,大于760nm的红外部分光是看不见的,其进入摄像机内部会干扰影 像,易造成色彩失真,但是当滤除掉这部分波长的光就丧失掉红外本身的夜视功能,因此就 必须有种切换装置,使得在红外滤光的时候,只允许760nm以下波长的光进入,以避免白天 的色彩失真;在光线暗时如夜晚则允许760nm以上波长的光进入,以达到利用红外线夜摄 的功效。现有的滤光片转换装置结构较为复杂,一般包括滤光片支架、滤光片磁吸线圈组、 光敏电阻、滤光片滑架及滤光片,利用光敏电阻控制滤光片磁吸线圈组的开光,从而使得装 载有滤光片的滑架进行移动切换,但是这种结构的滤光片转换装置需要较大的切换空间, 所以整体所占用的空间就较大,难以实现小型化设计,不能安装于便携式摄像机。本技术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与摄像机成一 体的滤光片自动切换装置。一种应用到摄像机的滤光片自动切换装置,包括装载在摄像机镜头上的切换单 元,所述切换单元中设有与镜头同轴配置的光圈,切换单元还包括滤光片转动机构、转动控 制部件、控制线及与转动机构连接的滤光片;所述转动控制部件包括与控制线连接的电磁 线圈、定位柱及磁性材质的磁性驱动柱,所述滤光片和磁性驱动柱通过定位柱与切换单元 转动连接,滤光片与磁性驱动柱连接。优选的,所述滤光片上设有定位连接槽,磁性驱动柱通过套插在定位连接槽内与 滤光片活动连接。所述滤光片上设有滤光膜,所述滤光膜为热镀在滤光片上的薄膜。所述滤光膜为滤除波长大于640nm的滤光薄膜。所述与电磁线圈连接的控制线为FPC线。本技术应用到摄像机的滤光片自动切换装置,包括装载在摄像机镜头上的切 换单元,所述切换单元中设有与镜头同轴配置的光圈,切换单元还包括滤光片转动机构、转 动控制部件、控制线及与转动机构连接的滤光片;所述转动控制部件包括与控制线连接的 电磁线圈、定位柱及磁性材质的磁性驱动柱,所述滤光片和磁性驱动柱通过定位柱与切换 单元转动连接,滤光片与磁性驱动柱连接。所述转动机构的结构较省空间,使得整个装置小 巧,当转动控制部件输出滤除状态的控制信号后,滤光片上设有滤光膜将转动到光圈上进 行滤光,以达到自动切换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第一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第二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沿A-A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 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实例仅仅用以解 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图1所示,为本技术中光圈20外露时的结构示意图,它包括装载在摄像机 镜头上的切换单元10,所述切换单元中设有与镜头同轴配置的光圈20,所述切换单元10还 包括滤光片转动机构30、转动控制部件32、控制线40及与转动机构30连接的滤光片31,所 述滤光片31的一端与切换单元10转动连接,另一端上设有滤光膜33,另所述滤光片31上 设有定位连接槽37,定位连接槽37内套插有磁性驱动柱36,使得磁性驱动柱36通过定位 连接槽37与滤光片31活动连接,并在磁性驱动柱36的旋转驱动下,滤光片31可以与切换 单元31转动连接。所述滤光片31为耐热透明树脂薄片,而所述滤光片31上设有的滤光膜33为热镀 在滤光片31上的薄膜,厚度可达到0. 3mm,其滤光范围为波长大于640nm的光线,为了节省 空间,所述控制线40为FPC线,装载在切换单元10的外壳内。参图2所示,当转动控制部件32输出滤除状态的控制信号后,滤光片31上设有滤 光膜33将转动到光圈20上进行滤光,以达到自动切换的目的。如图3所示,所述转动控制部件32包括与控制线40连接的电磁线圈34、定位柱 35及磁性材质的磁性驱动柱36,所述滤光片31和磁性驱动柱36通过定位柱35与切换单 元10转动连接,滤光片31与磁性驱动柱36连接。当控制信号为红外光滤除状态时,信号通过控制线40作用与电磁线圈34,电磁线 圈34产生磁通量变化,吸引或排斥磁性驱动柱36与定位柱35转动连接;所述滤光片31也 可根据定位柱35轴向转动。所述磁性驱动柱36与滤光片31的连接方式为所述滤光片31上设有定位连接槽 37,磁性驱动柱36通过套插在定位连接槽37内与滤光片31活动连接。这样可增加磁性驱 动柱36驱动滤光片31的适配性和灵活性,由于磁性驱动柱36套插于定位连接槽37并伸 出,便于在磁性驱动柱36上加装驱动把手,进行人工操作切换。本技术结构小巧,可广泛的应用在各种环境下便携式摄像机中。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 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 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一种应用到摄像机的滤光片自动切换装置,包括装载在摄像机镜头上的切换单元,所述切换单元中设有与镜头同轴配置的光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单元还包括滤光片转动机构、转动控制部件、控制线及与转动机构连接的滤光片;所述转动控制部件包括与控制线连接的电磁线圈、定位柱及磁性材质的磁性驱动柱,所述滤光片和磁性驱动柱通过定位柱与切换单元转动连接,滤光片与磁性驱动柱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到摄像机的滤光片自动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光 片上设有定位连接槽,磁性驱动柱通过套插在定位连接槽内与滤光片活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到摄像机的滤光片自动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光 片上设有滤光膜,所述滤光膜为热镀在滤光片上的薄膜。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应用到摄像机的滤光片自动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光 膜为滤除波长大于640nm的滤光薄膜。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到摄像机的滤光片自动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与电 磁线圈连接的控制线为FPC线。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摄像机设备领域,具体指一种应用到摄像机上的滤光片自动切换装置,包括装载在摄像机镜头上的切换单元,所述切换单元中设有与镜头同轴配置的光圈,切换单元还包括滤光片转动机构、转动控制部件、控制线及与转动机构连接的滤光片;所述转动控制部件包括与控制线连接的电磁线圈、定位柱及磁性材质的磁性驱动柱,所述滤光片和磁性驱动柱通过定位柱与切换单元转动连接,滤光片与磁性驱动柱连接。所述转动机构的结构较省空间,使得整个装置小巧,当转动控制部件输出滤除状态的控制信号后,滤光片上设有滤光膜将转动到光圈上进行滤光,以达到自动切换的目的。文档编号G03B17/14GK201689255SQ201020159160公开日2010年12月29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8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8日专利技术者李军, 邓岿 申请人:深圳中西霓虹数码视频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用到摄像机的滤光片自动切换装置,包括装载在摄像机镜头上的切换单元,所述切换单元中设有与镜头同轴配置的光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单元还包括滤光片转动机构、转动控制部件、控制线及与转动机构连接的滤光片;所述转动控制部件包括与控制线连接的电磁线圈、定位柱及磁性材质的磁性驱动柱,所述滤光片和磁性驱动柱通过定位柱与切换单元转动连接,滤光片与磁性驱动柱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军邓岿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中西霓虹数码视频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