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81021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焊极,用于焊机,属于焊机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个焊极的接触端面为圆形平面,另一个焊极的接触端面为弧形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不改变焊极原有设计的情况下,加大了焊极与电池外壳一端的接触面积,起到固定电池目的,从而实现了压力分散、电阻变小、过流变小、热量降低的目的。有效的解决了在连接电池棒焊接中与电池外壳相接处时对电池外壳的损伤,并且有效的提高了焊极的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焊极,用于圆柱形动力电池正、负机端面焊杯的焊接,属于焊 机领域。
技术介绍
在圆柱形动力电池的连接与组装过程当中,为提高电池的焊接强度与焊接质量, 提高电池的动力性能,实现大倍率充放电,需要对电池正负极两端焊接焊杯5。焊杯5是一 个直径比电池直径略大的金属梯形圆杯,圆杯的底部是与电池3的正极面相接触,中央有 三个定位爪,四周有四个对等的开槽,每个开槽两边有两个凹点,共八点,这八个点就是要 焊接的焊点,焊杯5的杯壁与电池3的底部负极相接触,杯壁四周有四个对等的开槽,开槽 的两边分别焊两点,共八个焊点。目前国内外电池生产企业主要采用电阻焊机,完成焊杯与电池正负极端面的焊 接,所采用的焊极多为一对圆柱形焊极,此焊极由一对对称的焊极组成。它们的两根焊极分 别接到焊机电源的正负极上,焊极的一端放在焊杯的杯壁开槽处,另一端放在电池外壳上。 由于平行焊极的压力作用而紧密粘合,当焊机电源接通后电流从一根焊极流出通过焊杯杯 壁经电池外壳流向另一根焊极,由于焊杯杯壁与电池外壳交叉点处的电流相对集中,故交 叉处会产生高热直至将此处熔化,从而达到焊接的目的。依靠距离、压力或其它条件的触发 形成供电流回路,利用电流、电阻的有关原理,将上面讲到的交叉点熔化而完成焊接。现有技术中,采用圆柱平行焊极焊接焊杯5,可以完成杯壁开槽处一点的焊接,但 由于焊极的本身结构特点,每完成一次焊接都需将电池棒转一次位,从而使接触电池一端 的焊极因焊机的压力作用造成在电池外壳上形成凹坑,共八处,对电池造成损伤;另外圆柱 形焊极一端与电池外壳相接触,因接触点面积小,电阻增大,过流量大,焊接时产生热量,会 击穿电池外壳表面镀镍层,产生焊印和烧伤现象。这样虽然能够完成电池棒的焊接,但生产 效率大大降低,很难保证焊接质量。要实现保质保量的连续焊接,还需要增加投资添置性能 更好的焊接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焊接效率高、焊接效果好,能够满足焊接质量要求 的焊极。技术解决方案本技术焊极1的接触端面为圆形平面,焊极的接触端面为弧 形面。焊极的接触端面与圆柱形电池外表面相吻合。焊极上与焊极相临侧壁为平面,另一 侧壁为半圆形。本技术在不改变焊极原有设计的情况下,实现了与电池外壳一端相接触的焊 极,压力分散、电阻变小、过流变小、压力降低,有效的解决了在连接电池棒焊接中与电池外 壳相接处时对电池外壳的损伤,并且有效的提高可焊极的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焊接2的侧面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结构使用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焊极1的接触端面为圆形平面,焊极2接触端面为弧形面。确保焊极 2的接触端面与圆柱形电池壳外表面紧密配合,焊极1与焊极2平行,焊极2上与焊极1相 临侧壁为平面,另一侧壁为半圆形。使用本技术时,将焊极1固定于焊机的焊极爪上,将焊极1的接触端面放在焊 件5上,焊极2根据圆柱形电池3外壳形状,将焊极2的接触面加工弧形面,与电池3壳外 表面形状相吻合,焊接时,用焊件5将要焊接的两个电池3连接在一起,电池3之间加上绝 缘圈4,在预焊前焊极1落下,将电池3卡住并固定,这样可以增大与电池的接触面积,在焊 接时可以达到接触面积增大、电阻变小、过流量变小、热量降低、焊接时不产生火花、焊极压 力分散均勻。这样在焊接时对电池外壳不会造成损伤,以保证另一端焊极的焊接效果,提高 电池棒的焊接质量。权利要求焊极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焊极,其特征在于,焊极(1)的接触端面为圆形平面,焊极(2)接触端面为弧形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焊极,其特征在于,焊极(2)接触端面与圆柱形电池外表面相 吻合。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焊极,其特征在于,焊极⑵上与焊极⑴相临的侧壁为 平面,另一侧壁为半圆形。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焊极,用于焊机,属于焊机领域。本技术一个焊极的接触端面为圆形平面,另一个焊极的接触端面为弧形面。本技术在不改变焊极原有设计的情况下,加大了焊极与电池外壳一端的接触面积,起到固定电池目的,从而实现了压力分散、电阻变小、过流变小、热量降低的目的。有效的解决了在连接电池棒焊接中与电池外壳相接处时对电池外壳的损伤,并且有效的提高了焊极的使用寿命。文档编号B23K35/04GK201613429SQ20102015887公开日2010年10月27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19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19日专利技术者吴凤明, 杨永刚, 沈诗萍, 王珺, 田爽, 祖永胜, 胡德江, 赵小龙 申请人:内蒙古稀奥科镍氢动力电池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焊极: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焊极,其特征在于,焊极(1)的接触端面为圆形平面,焊极(2)接触端面为弧形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永刚吴凤明胡德江祖永胜赵小龙沈诗萍田爽王珺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稀奥科镍氢动力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5[中国|内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