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模方法及铸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80880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02:43
一种脱模方法,用于使形成于内模具单元及外模具单元间的混凝土成品脱模,包含以下步骤:冷却所述内模具单元以让所述内模具单元的外径缩小,使所述内模具单元的外周面及底端面与所述混凝土成品间产生微间隙,同时于所述内模具单元施加第一拉力,使所述内模具单元朝远离所述外模具单元的方向移动,以使所述内模具单元相对于所述混凝土成品松动,所述第一拉力垂直于所述底端面方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脱模方法及铸模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混凝土制程,特别是涉及一种脱模方法及铸模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一般将混凝土成品脱模的方法是通过机械装置直接将内模具拉出,此种方式由于需要施加较大的拉力,容易使混凝土的连接所述内模具的内表面因为摩擦力而受到磨损

[0003]因此,现有的一种解决前述问题的手段,是采用多片式模板组成的内模具,但此内模具的成本较高,且拆装耗时

[0004]另一种现有的脱模方法是通过先将所述内模具冷却而收缩后,再通过机械装置移除所述内模具,但此种方式受环境温度影响极大,也就是说,在冬天或是寒冷地区时,由于温差小造成内模具收缩程度有限,脱模效果仍然有进步的空间

如要达到一定的温差,需等待较长时间,或是额外加热模具制造温差,更拉长了作业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少作业时间的脱模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的脱模方法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用于使形成于内模具单元及外模具单元间的混凝土成品脱模,并包含以下步骤:
[0007]冷却所述内模具单元以让所述内模具单元的外径缩小,使所述内模具单元的外周面及底端面与所述混凝土成品间产生微间隙,同时于所述内模具单元施加第一拉力,使所述内模具单元朝远离所述外模具单元的方向移动,以使所述内模具单元相对于所述混凝土成品松动,所述第一拉力垂直于所述底端面方向

[0008]再于所述内模具单元施加垂直所述底端面方向的第二拉力,以使所述内模具单元远离所述混凝土成品移动,而使所述内模具单元脱离所述混凝土成品

[0009]本专利技术的脱模方法,冷却所述内模具单元是通过在所述内模具单元的内周面与所述外周面所界定的冷却空间注入冷却液体,而使所述内模具单元降温

[0010]本专利技术的脱模方法,在所述内模具单元冷却过程中,回收位于所述冷却空间的所述冷却液体至所述降温设备,使所述冷却液体在所述内模具与所述降温设备内循环流动

[0011]本专利技术的脱模方法,通过千斤顶或起重机施加所述第一拉力

[0012]本专利技术的脱模方法,通过起重机施加所述第二拉力

[0013]本专利技术的其中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少作业时间的铸模装置

[0014]本专利技术的铸模装置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适用于供混凝土材料注入并固化为混凝土成品,所述铸模装置包含外模具单元

内模具单元,及拉力单元

[0015]所述外模具单元包括环绕轴线界定出贯孔的外模具,所述外模具具有界定出所述贯孔的内表面

[0016]所述内模具单元,设置于所述贯孔,并包括环绕所述轴线的壳体,所述壳体适用于供冷却液体输入,并具有内周面

相反于所述内周面且与所述内周面界定出适用于容置所
述冷却液体的冷却空间的外周面,及连接所述内周面与所述外周面的底端面,所述壳体的外周面,以及所述外模具的内表面间适用于供所述混凝土材料注入并固化成所述混凝土成品,所述冷却液体用于冷却所述壳体并使所述壳体的外径缩小,使所述壳体的外周面及底端面与所述混凝土成品间产生微间隙

[0017]所述拉力单元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内模具单元,并包括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壳体的相反于所述底端面的一侧的第一拉力组,及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拉力组的第二拉力组,所述第一拉力组于所述壳体冷却时施加垂直于所述底端面方向的第一拉力于所述壳体,使所述内模具单元朝远离所述外模具单元的方向移动,以使所述内模具单元相对于所述混凝土成品松动,所述第二拉力组用于施加垂直于所述底端面方向的第二拉力于所述壳体,使所述内模具单元脱离所述贯孔并与所述混凝土成品分离

[0018]本专利技术铸模装置,所述第一拉力组具有至少一个可脱离地抵靠所述外模具单元的支撑件,及可移除地设置于所述至少一个支撑件的千斤顶,所述千斤顶具有抵靠于所述至少一个支撑件的缸体,及可相对所述缸体伸缩且连接所述内模具单元的杆件

[0019]本专利技术铸模装置,所述内模具单元还包括连接所述壳体且用于供所述千斤顶的杆件可拆卸地固定的固定座,所述壳体的内周面界定出开口朝向所述拉力单元的内模空间,所述固定座自所述壳体的内周面向所述开口延伸

[0020]本专利技术铸模装置,所述第二拉力组具有移除地连接于所述千斤顶的起重机,所述起重机具有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千斤顶的缸体的吊挂件,及连接所述吊挂件且用于使所述吊挂件上下移动的升降件

[0021]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以下功效:通过所述第一拉力组在所述壳体冷却而外径缩小时,同时通过所述第一拉力辅助使所述壳体相对于所述混凝土成品松动,因此,即使在冬天或是低温环境下导致所述壳体的收缩程度不够时,仍能通过第一拉力辅助使所述内模具单元朝远离所述外模具的方向移动,使所述内模具单元相对于所述混凝土成品松动,而不须通过额外的制程以增加所述壳体的收缩程度,借此,达到减少作业时间的功效

附图说明
[0022]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附图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
[0023]图1是本专利技术铸模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一个不完整的立体图;
[0024]图2是所述第一实施例的一个不完整的立体分解图;
[0025]图3是所述第一实施例的一个不完整的顶视图;
[0026]图4是沿图3的线
IV

IV
所撷取的剖视示意图;
[0027]图5是类似于图4的剖视图,说明所述第一实施例的内模具与一顶板
13
结合后灌浆的情形;
[0028]图6是所述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0029]图7是本专利技术铸模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说明所述第二实施例的一个底板安装于一个壳体的顶端面;
[0030]图8是类似于图7的剖视图,说明灌浆成形并翻转一个外模具单元及一个内模具单元后的情形;
[0031]图9是类似于图7的剖视图,说明所述底板卸离所述壳体的情形;及
[0032]图
10
是所述第二实施例的不完整的顶视图,说明所述第二实施例的所述壳体与所述外模具的变化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0033]在本专利技术被详细描述之前,应当注意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0034]参阅图
1、
图2与图3,本专利技术铸模装置的第一实施例,适用于供一个混凝土材料注入并固化为一个混凝土成品,所述铸模装置包含一个外模具单元
1、
一个内模具单元2,及一个拉力单元
3。
[0035]补充说明的是,所述混凝土材料可以但不限于是树酯或水泥类

此外,在本实施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混凝土成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脱模方法,用于使形成于内模具单元及外模具单元间的混凝土成品脱模,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冷却所述内模具单元以让所述内模具单元的外径缩小,使所述内模具单元的外周面及底端面与所述混凝土成品间产生微间隙,同时于所述内模具单元施加第一拉力,以使所述内模具单元朝远离所述外模具单元的方向移动,以使所述内模具单元相对于所述混凝土成品松动,所述第一拉力垂直于所述底端面方向;及再于所述内模具单元施加垂直所述底端面方向的第二拉力,以使所述内模具单元远离所述混凝土成品移动,而使所述内模具单元脱离所述混凝土成品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脱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冷却所述内模具单元是通过在所述内模具单元的内周面与所述外周面所界定的冷却空间注入冷却液体,而使所述内模具单元降温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脱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模具单元冷却过程中,回收位于所述冷却空间的所述冷却液体至所述降温设备,使所述冷却液体在所述内模具与所述降温设备内循环流动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脱模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千斤顶或起重机施加所述第一拉力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脱模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起重机施加所述第二拉力
。6.
一种铸模装置,适用于供混凝土材料注入并固化为混凝土成品,其特征在于:外模具单元,包括环绕轴线界定出贯孔的外模具,所述外模具具有界定出所述贯孔的内表面;及内模具单元,设置于所述贯孔,并包括环绕所述轴线的壳体,所述壳体适用于供冷却液体输入,并具有内周面

相反于所述内周面且与所述内周面界定出适用于容置所述冷却液体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松毅陈驷侑
申请(专利权)人:联曜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