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生物培养装置及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80880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02: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生物培养装置及系统,该微生物培养装置包括筒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生物培养装置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生物培养装置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油藏微生物是地球深部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会受到油藏环境因子的影响,如
pH


温度和压力

在大多数情况下,油藏是高温

高压和厌氧的环境,在深部油藏环境下,随着深度的增加,地层温度和压力在逐渐增高

不同的油藏微生物在油藏环境温压增加的情况下,显示出嗜温压

耐温压和温压敏感等不同的生长特征

因此,研究模拟油藏高温高压厌氧环境下的微生物群落及其功能十分必要

[0003]而且油藏微生物在碳循环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对于
CO2的封存和转化也有重要作用

在碳捕获

利用与封存
(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

CCUS)
的二氧化碳驱油转埋存阶段后,通过厌氧微生物的产甲烷作用,可将埋存于油藏的二氧化碳经生化反应后转变为甲烷

为研究相关机制以提高产率和产量,在实验室模拟油藏温压条件,在密闭系统中注入二氧化碳并进行长期的厌氧微生物的培养,有必要设计一种可进行周期性多次取样的耐温耐压培养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的微生物培养装置将装置内部空间作为培养空间,培养液直接与微生物培养装置的内壁接触,而微生物培养装置材质通常为钢材质,一定种类的微生物会与该材质发生反应,对微生物培养环境产生直接影响,并且,由于材质的限制,无法对培养过程及取样过程进行监测

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有必要提出一种微生物培养装置及系统以解决或部分解决上述问题

[0005]作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微生物培养装置,包括筒体

伸缩取样器以及在所述筒体内依次设置的培养腔和活塞机构;
[0006]所述筒体与所述培养腔具有围压腔,所述围压腔内填充有围压液,所述筒体设置有围压液流体接口,所述围压液流体接口连通所述围压腔;
[0007]所述活塞机构与所述培养腔相匹配,且能够沿筒体轴向移动;
[0008]在使用状态下,调节所述活塞机构的升降高度以及调节所述围压液的通入量,以调节所述培养腔的密封空间体积,使得所述培养腔内的压力达到第一预设压力,且所述围压腔内的压力达到第二预设压力;所述第一预设压力等于所述第二预设压力;
[0009]所述伸缩取样器至少部分伸入所述培养腔内,且所述伸缩取样器的长度可调;
[0010]所述培养腔的腔体可透光,所述筒体对应于所述培养腔位置设置有视窗

[0011]在一个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培养腔包括软体囊,所述软体囊顶部设置有顶板,所述软体囊底部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与所述活塞机构抵接

[0012]在一个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培养腔包括下端开口的内筒体和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与所述内筒体内壁紧密贴合,且与所述活塞机构连接

[0013]在一个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培养腔包括设置在所述内筒体上部的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活塞与所述内筒体内壁紧密贴合

[0014]在一个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筒体包括气体接口,所述气体接口连通于所述培养腔

[0015]在一个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培养腔顶部设置有密封胶塞,所述伸缩取样器通过所述密封胶塞伸入所述培养腔内

[0016]在一个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伸缩取样器底部设置有支撑梁,所述支撑梁设置有通孔

[0017]在一个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伸缩采样器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嵌套连接的顶管

中管和底管,所述顶管与所述中管紧密贴合,所述中管与所述底管紧密贴合

[0018]在一个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筒体包括本体和分别设置于所述本体两端的端盖,所述端盖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本体内,且与所述本体紧密贴合

[0019]在一个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筒体还包括压盖,所述压盖与所述本体连接,且压紧所述端盖

[0020]在一个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筒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视窗两侧的压框,所述压框与所述本体连接,且压紧所述视窗

[0021]在一个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微生物培养装置还包括第一活塞密封件和第二活塞密封件;
[0022]所述活塞机构的上部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活塞密封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且与所述筒体内壁紧密贴合;
[0023]所述活塞机构的下部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活塞密封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且与所述筒体内壁紧密贴合

[0024]所述第一活塞与所述内筒体内壁紧密贴合,且与所述活塞机构连接

[0025]在一个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活塞机构的杆体为中空结构

[0026]在一个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活塞机构与所述筒体具有活塞腔,所述活塞腔内填充有活塞液,所述筒体设置有活塞液流体接口,所述活塞液流体接口连通于所述活塞腔

[0027]作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二个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微生物培养系统,包括动力机构和如上述的微生物培养装置;
[0028]所述动力机构包括注入泵,所述注入泵通过液压管路分别连通于微生物培养装置的所述围压液流体接口和所述活塞液流体接口

[0029]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较现有技术而言的有益效果为:
[0030]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微生物培养装置,通过在筒体内依次设置的培养腔和活塞机构,将培养腔与筒体隔离,避免培养过程受到筒体材质的影响;通过调节活塞机构的升降高度以及调节围压液的通入量,调节培养腔的密封空间体积,使得培养腔的围压达到第一预设压力,且围压腔内的压力达到第二预设压力;第一预设压力等于第二预设压力,保证培养腔内的压力始终维持在微生物的培养压力,保证培养过程的正常进行

[003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微生物培养装置,其伸缩取样器至少部分伸入培养腔内,且伸缩取样器的长度可调,在使用状态下,伸缩取样器能够根据培养腔的密封空间体积调节其长度,保证取样的可持续进行

[003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微生物培养装置,其培养腔的腔体为可透光,且筒体对应于培养腔位置设置有视窗,实现培养过程可视化以及取样过程的可视化,提高取样的准确性

[0033]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了解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

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微生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

伸缩取样器以及在所述筒体内依次设置的培养腔和活塞机构;所述筒体与所述培养腔具有围压腔,所述围压腔内填充有围压液,所述筒体设置有围压液流体接口,所述围压液流体接口连通所述围压腔;所述活塞机构与所述培养腔相匹配,且能够沿筒体轴向移动;在使用状态下,调节所述活塞机构的升降高度以及调节所述围压液的通入量,以调节所述培养腔的密封空间体积,使得所述培养腔内的压力达到第一预设压力,且所述围压腔内的压力达到第二预设压力;所述第一预设压力等于所述第二预设压力;所述伸缩取样器至少部分伸入所述培养腔的密封空间,且所述伸缩取样器的长度可调;所述培养腔的腔体可透光,所述筒体对应于所述培养腔位置设置有视窗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腔包括软体囊,所述软体囊顶部设置有顶板,所述软体囊底部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与所述活塞机构抵接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腔包括下端开口的内筒体和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与所述内筒体内壁紧密贴合,且与所述活塞机构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生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腔包括设置在所述内筒体上部的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活塞与所述内筒体内壁紧密贴合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包括气体接口,所述气体接口连通于所述培养腔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腔顶部设置有密封胶塞,所述伸缩取样器通过所述密封胶塞伸入所述培养腔内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取样器底部设置有支撑梁,所述支撑梁设置有通孔
。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璐吕伟峰宋新民陈兴隆吴晓磊马德胜周新宇田茂章宋文枫姬泽敏廉黎明崔庆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