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余晖消除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808293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02: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余晖消除电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余晖消除电路、PCB板及LED驱动电源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驱动电源
,特别涉及一种余晖消除电路
、PCB
板及
LED
驱动电源


技术介绍

[0002]LED
驱动电源是把电源供应转换为特定的电压电流以驱动
LED
发光的电源转换器,通常情况下:
LED
驱动电源的输入包括高压工频交流
(
即市电
)、
低压直流

高压直流

低压高频交流
(
如电子变压器的输出
)


[0003]目前,灯具根据安全防护等级可分为一类

二类和三类,一类防护等级最高,其通过灯具外壳接地来放置触电,但是因为灯具外壳接地,导致了灯具输入到输出再到
LED
灯珠,然后再到灯具外壳的铝基板的回路中存在寄生电容,进而导致一些集成了0‑
10V
调光功能的灯具,在使用0‑
10V
调光功能对灯具进行线控关灯的时候,
LED
灯珠由于寄生参数形成回路的原因不能完全关灭,形成了灯具余晖,俗称鬼火,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0004]可见,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余晖消除电路,可解决现有技术中因寄生参数形成回路而导致的灯具余晖问题,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余晖消除电路,包括升压单元

输出降压单元

调光单元和触发单元,所述输出降压单元包括第一降压部

浮地供电部和触发部,所述升压单元用于对输入电压进行升压,所述升压单元的反馈端与所述第一降压部的使能端连接,所述升压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触发单元的输入端以及所述浮地供电部连接,所述调光单元的输入端用于获取调光信号,所述调光单元的输出端以及所述触发单元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降压部连接;所述第一降压部的输出端与所述浮地供电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触发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触发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浮地供电部的输出端用于连接灯具的正极,所述触发部的输出端用于连接灯具的负极

[0008]所述的余晖消除电路中,还包括输入处理单元,所述输入处理单元的输入端用于连接外部灯具,所述输入处理单元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降压部以及所述升压单元的输入端连接

[0009]所述的余晖消除电路中,所述调光单元包括信号处理部和信号转换部,所述信号处理部的输入端用于接收外部调光信号,所述信号处理部的输出端与所述信号转换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信号转换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降压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0010]所述的余晖消除电路中,所述信号处理部包括第三整流桥
BD3、
第一三极管
Q1、
第二三极管
Q2、
第三场效应管
Q3、
第一光耦
B1
和第二光耦
B2
,所述信号转换部包括第二控制芯片
U2
;所述第三整流桥
BD3
的引脚2和引脚4分别用于接收外部调光信号,所述第三整流桥
BD3
的引脚3分别与所述第一三极管
Q1
的发射极

第一三极管
Q1
的基极

第三三极管
Q2
的发射极以及第三场效应管
Q3
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
Q1
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
Q2
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
Q2
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二光耦
B2
的引脚1连接,所述第三场效应管
Q3
的栅极与所述第一光耦
B1
的引脚1连接,所述第一光耦
B1
的引脚2与所述第二光耦
B2
的引脚2连接,所述第一光耦
B1
的引脚4与所述第二控制芯片
U2
的引脚
18
连接,所述第二光耦
B1
的引脚3与所述第二控制芯片
U2
的引脚9连接,所述第二控制芯片
U2
的引脚
29
和引脚
30
分别与所述降压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整流桥
BD3
的引脚
1、
第三场效应管
Q3
的源极

第一光耦
B1
的引脚3以及第二光耦
B2
的引脚4分别接地

[0011]所述的余晖消除电路中,还包括电流调整单元,所述电流调整单元的输入端用于接收电流调整信号,所述电流调整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信号转换部的输入端连接

[0012]所述的余晖消除电路中,所述触发单元包括第二降压部和第三降压部,所述第二降压部的输入端与所述升压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降压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三降压部的输入端

所述第一降压部以及所述触发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降压部的输出端用于提供
3.3V
电压

[0013]所述的余晖消除电路中,所述第二降压部包括第七二极管
D7、
第八二极管
D8、
第九二极管
D9、
第十六电容
C16
和第三控制芯片
U3
,所述第三降压部包括第七电感
L7
和第四控制芯片
U4
,所述触发部包括可控硅
SCR
;所述升压单元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八二极管
D8
与所述第三控制芯片
U3
的引脚1和引脚2连接;所述第三控制芯片
U3
的引脚8分别与所述第十六电容
C16
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九二极管
D9
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三控制芯片
U3
的引脚5和引脚6分别与所述第十六电容
C16
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七电感
L7
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七电感
L7
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九二极管
D9
的正极分别与所述第四控制芯片
U4
的引脚1连接,所述第四控制芯片
U4
的引脚3用于输出
3.3V
电压;所述第九二极管
D9
的正极还与所述第七二极管
D7
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七二极管
D7
的的负极与所述可控硅
SCR
以及所述降压部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余晖消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升压单元

输出降压单元

调光单元和触发单元,所述输出降压单元包括第一降压部

浮地供电部和触发部,所述升压单元用于对输入电压进行升压,所述升压单元的反馈端与所述第一降压部的使能端连接,所述升压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触发单元的输入端以及所述浮地供电部连接,所述调光单元的输入端用于获取调光信号,所述调光单元的输出端以及所述触发单元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降压部连接;所述第一降压部的输出端与所述浮地供电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触发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触发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浮地供电部的输出端用于连接灯具的正极,所述触发部的输出端用于连接灯具的负极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余晖消除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输入处理单元,所述输入处理单元的输入端用于连接外部灯具,所述输入处理单元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降压部以及所述升压单元的输入端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余晖消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光单元包括信号处理部和信号转换部,所述信号处理部的输入端用于接收外部调光信号,所述信号处理部的输出端与所述信号转换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信号转换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降压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余晖消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处理部包括第三整流桥
BD3、
第一三极管
Q1、
第二三极管
Q2、
第三场效应管
Q3、
第一光耦
B1
和第二光耦
B2
,所述信号转换部包括第二控制芯片
U2
;所述第三整流桥
BD3
的引脚2和引脚4分别用于接收外部调光信号,所述第三整流桥
BD3
的引脚3分别与所述第一三极管
Q1
的发射极

第一三极管
Q1
的基极

第三三极管
Q2
的发射极以及第三场效应管
Q3
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
Q1
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
Q2
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
Q2
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二光耦
B2
的引脚1连接,所述第三场效应管
Q3
的栅极与所述第一光耦
B1
的引脚1连接,所述第一光耦
B1
的引脚2与所述第二光耦
B2
的引脚2连接,所述第一光耦
B1
的引脚4与所述第二控制芯片
U2
的引脚
18
连接,所述第二光耦
B1
的引脚3与所述第二控制芯片
U2
的引脚9连接,所述第二控制芯片
U2
的引脚
29
和引脚
30
分别与所述降压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整流桥
BD3
的引脚
1、
第三场效应管
Q3
的源极

第一光耦
B1
的引脚3以及第二光耦
B2
的引脚4分别接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军谈世尧李锦红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科谷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科谷智享电器有限公司广东云谷电源有限公司江苏科谷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