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用双向夹持的固定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807724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02: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池用双向夹持的固定夹具,包括固定夹具和自锁机构,所述自锁机构设置在固定夹具上,所述固定夹具包括基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用双向夹持的固定夹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软包电池电夹
,具体涉及一种电池用双向夹持的固定夹具


技术介绍

[0002]锂电池具有高工作电压

体积小

无记忆效应和寿命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通讯产品

汽车动力电池等领域,在锂电池的生产过程中,化成工序是通过充放电测试的方式将电池中的正负极化学物质激活,改善其使用过程中充电性能及放电效率,使锂电池具有电化学性,即锂电池材料的激活过程

[0003]在锂电池进行充放电测试的过程中,测试探针会放出恒量电流注入电池内部,此时锂电池内部电解液受到电流影响会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产生热量,外表面的电池壳在内部化学反应的影响下会发生膨胀

[0004]在中国专利申请号为
202310243726.7
,公布日为
2023.07.14
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水循环控温的软包拘束托盘,包括拘束托盘本体,所述的拘束托盘本体包括
U
型架

夹持机构和传动机构,该结构是通过传动机构推动压板向单一的方向移动实现夹持板(电夹)对电池进行夹持,而单向的驱动无法保证所有的电夹都在同一状态,可以存在有的松开,有的还在夹紧,由此使得,当电池退出时,可能会存在刮伤极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用双向夹持的固定夹具,利用楔形凸轮实现对固定夹具的双向同步运动和自锁,实现软包电池压床电夹的夹紧和松开,使得所有的电池能够保持同一夹紧或松开状态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一种电池用双向夹持的固定夹具,包括固定夹具和自锁机构,所述自锁机构设置在固定夹具上,所述固定夹具包括基座

第一夹手和第二夹手,所述第一夹手和第二夹手通过自锁机构活动的设置在基座上,且第一夹手和第二夹手上下叠放设置

[0007]所述自锁机构包括自锁气缸

楔形凸轮

第一随动轮装置和第二随动轮装置,所述自锁气缸设置在基座一侧的两端,在基座的另一侧设有第一随动轮装置和第二随动轮装置,所述自锁气缸的活塞杆延伸至基座的另一侧且连接楔形凸轮,所述楔形凸轮位于第一随动轮装置和第二随动轮装置之间

[0008]所述第一夹手的两端连接第一随动轮装置,第二夹手的两端连接第二随动轮装置,所述第一随动轮装置带动第一夹手沿基座的长度方向移动,第二随动轮装置带动第二夹手沿基座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第一夹手和第二夹手的移动方向相反,位于基座两端的自锁气缸同步驱动楔形凸轮伸出或回缩驱动第一随动轮装置和第二随动轮装置移动

[0009]上述结构,通过设置第一随动轮装置和第二随动轮装置,且第一随动轮装置驱动第一夹手沿基座的长度方向从基座的一端移动至基座另一端,而通过第二随动轮装置驱动第二夹手以第一夹手相反的方向从基座的另一端移动至基座的一端,由此通过第一夹手和第二夹手交错移动进而即可将电池夹紧,同时,通过设置楔形凸轮,由此通过楔形凸轮驱动
第一随动轮和第二随动轮同步进行方向相反的双向移动,由此实现第一夹手和第二夹手对电池进行夹紧,且通过楔形凸轮的挤压作用即可使得第一夹手和第二夹手不容易松动,使得自锁结构简单且稳定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随动轮装置包括第一驱动轮

第一随动轮

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一随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活动的设置在基座的一端,在第一驱动组件上设有第一驱动轮,第一随动组件活动的设置在基座的另一端,所述第一随动轮设置在第一随动组件上,第一夹手的一端设置在第一驱动组件上,第一夹手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一随动组件上

由此设置,通过第一随动轮装置活动的设置在基座上,由此即可保证楔形凸轮能够推动第一夹手进行移动,通过同步夹持的作用,能够使得所有的电池能够保持同一夹紧或松开状态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随动装置包括第二驱动轮

第二随动轮

第二驱动组件和第二随动组件,所述第二随动组件活动的设置在基座一端且与第一驱动组件相对应的位置上,在第二随动组件上设有第二随动轮,所述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随动轮相对应,所述第一驱动组件驱动第一驱动轮向第二随动轮的方向移动;位于基座一端的楔形凸轮位于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随动轮之间且楔形凸轮挤压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随动轮设置;第二夹手的一端设置在第二驱动组件上,第二夹手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二随动组件上

由此设置,通过第二随动轮装置活动的设置在基座上设置,由此即可保证楔形凸轮挤压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随动轮能够推动第一夹手和第二夹手进行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驱动组件活动的设置在基座另一端且与第一随动组件相对应的位置上,在第二驱动组件上设有第二驱动轮,所述第二驱动轮和第一随动轮相对应,所述第二驱动组件驱动第二驱动轮向第一随动轮的方向移动;位于基座另一端的楔形凸轮位于第二驱动轮和第一随动轮之间且楔形凸轮挤压第二驱动轮和第一随动轮设置

由此设置,通过楔形凸轮挤压第二驱动轮和第一随动轮即可带动第一夹手和第二夹手进行移动

[0012]进一步的,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气缸

第一驱动滑块

第一驱动导轨和第一驱动连接板,所述第一驱动导轨设置在基座的一端上,所述第一驱动滑块滑动的设置在第一驱动导轨上,在第一驱动滑块上设有第一驱动连接板,在第一驱动连接板一端的基座上设有第一驱动气缸,所述第一驱动气缸的活塞杆连接第一驱动连接板的一端,第一驱动轮通过第一驱动轮轴转动的设置在第一驱动连接板的另一端上,第一夹手的一端设置在第一驱动连接板上

由此设置,通过设置第一驱动组件,当楔形凸轮回缩后,第一驱动气缸驱动第一驱动滑块带动第一驱动轮移动,从而驱动第一夹手从基座的另一端向基座的一端方向移动,由此使得第一夹手离开第二夹手,从而实现松开电池

[0013]进一步的,第一随动组件包括第一随动导轨

第一随动滑块和第一随动连接板,所述第一随动导轨设置在基座的另一端,第一随动滑块滑动的设置在第一随动导轨上,在第一随动滑块上设有第一随动连接板,第一随动轮通过第一随动轮轴转动的设置在第一随动连接板的一端,第一夹手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一随动连接板上

通过第一随动组件,使得能够方便第一夹手进行移动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驱动气缸,第二驱动滑块

第二驱动导轨和第二驱动连接板,所述第二驱动导轨设置在基座另一端,第二驱动滑块滑动的设置在第二驱动导轨上,在第二驱动滑块上设有第二驱动连接板,第二驱动轮通过第二驱动轮轴转动的设置在第二驱动连接板靠近第一随动轮的一端,第二驱动轮靠近第一随动轮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电池用双向夹持的固定夹具,包括固定夹具和自锁机构,所述自锁机构设置在固定夹具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夹具包括基座

第一夹手和第二夹手,所述第一夹手和第二夹手通过自锁机构活动的设置在基座上,且第一夹手和第二夹手上下叠放设置;所述自锁机构包括自锁气缸

楔形凸轮

第一随动轮装置和第二随动轮装置,所述自锁气缸设置在基座一侧的两端,在基座的另一侧设有第一随动轮装置和第二随动轮装置,所述自锁气缸的活塞杆延伸至基座的另一侧且连接楔形凸轮,所述楔形凸轮位于第一随动轮装置和第二随动轮装置之间;所述第一夹手的两端连接第一随动轮装置,第二夹手的两端连接第二随动轮装置,所述第一随动轮装置带动第一夹手沿基座的长度方向移动,第二随动轮装置带动第二夹手沿基座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第一夹手和第二夹手的移动方向相反,位于基座两端的自锁气缸同步驱动楔形凸轮伸出或回缩驱动第一随动轮装置和第二随动轮装置移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用双向夹持的固定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随动轮装置包括第一驱动轮

第一随动轮

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一随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活动的设置在基座的一端,在第一驱动组件上设有第一驱动轮,第一随动组件活动的设置在基座的另一端,所述第一随动轮设置在第一随动组件上,第一夹手的一端设置在第一驱动组件上,第一夹手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一随动组件上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池用双向夹持的固定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随动装置包括第二驱动轮

第二随动轮

第二驱动组件和第二随动组件,所述第二随动组件活动的设置在基座一端且与第一驱动组件相对应的位置上,在第二随动组件上设有第二随动轮,所述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随动轮相对应,所述第一驱动组件驱动第一驱动轮向第二随动轮的方向移动;位于基座一端的楔形凸轮位于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随动轮之间且楔形凸轮挤压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随动轮设置;第二夹手的一端设置在第二驱动组件上,第二夹手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二随动组件上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池用双向夹持的固定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活动的设置在基座另一端且与第一随动组件相对应的位置上,在第二驱动组件上设有第二驱动轮,所述第二驱动轮和第一随动轮相对应,所述第二驱动组件驱动第二驱动轮向第一随动轮的方向移动;位于基座另一端的楔形凸轮位于第二驱动轮和第一随动轮之间且楔形凸轮挤压第二驱动轮和第一随动轮设置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池用双向夹持的固定夹具,其特征在于:第一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赟费佳良戴大雷黄景童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朗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