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南大学专利>正文

同一始发井内顶管双向顶进后背体系及其施工和拆除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806007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02: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同一始发井内顶管双向顶进后背体系及其施工和拆除方法,采用肋板式后背墙作为顶管后背支撑,可同时进行双向的顶管作业,加快了工期,同时也减小了工期受工程条件等各方因素的影响,底座采用现有顶管工作井靠背墙,可较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同一始发井内顶管双向顶进后背体系及其施工和拆除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土木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同一始发井内顶管双向顶进后背体系及其施工和拆除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道路综合管廊工程建设中,当需要进行两段及以上的顶管作业时,通常情况下采取的方式是分段先后进行,这种传统方式下的顶管设备的后背体系具有较大空间,且可以利用工作井后壁安装后背体系,设计施工均较为简便

目前一般的后背结构形式主要有:板桩式

重力式和拼装式,拼装式后背需要现成的预制件;而桩板式后背的稳定性和抗扭性没有重力式好,但重力式后背存在结构尺寸大的缺点;分步分段施工存在工期长

闲置工作面的问题,对于资源充足

工期紧迫的工程项目而言尤为不利,此外,若其中一段顶管作业出现问题,将直接影响到后续作业的进行,使工期受工程条件等各方因素影响较大

[0003]基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同一始发井内顶管双向顶进后背体系及其施工和拆除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同一始发井内顶管双向顶进后背体系及其施工和拆除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同一始发井内顶管双向顶进后背体系的施工和拆除方法,其中,同一始发井内顶管双向顶进后背体系包括底板和固定在所述底板上的第一肋板式后背墙及第二肋板式后背墙

固定在所述底板上的第一钢筋混凝土斜撑及第二钢筋混凝土斜撑,所述同一始发井内顶管双向顶进后背体系的施工和拆除方法包括:
[0007]步骤1,所述第一肋板式后背墙及所述第二肋板式后背墙与顶管井主体结构同时施工;
[0008]步骤2,始发顶管工作井采用围护结构地下连续墙结合内支撑的支护方式,并施作顶管井主体结构;
[0009]步骤3,在盾构始发及接收前对土层进行加固止水,始发井端头加固采用超高压旋喷桩地层加固,布置降水井;
[0010]步骤4,所述第一肋板式后背墙及所述第二肋板式后背墙与顶管机接触面采用钢套箱后靠背对主顶油缸反力进行分配,采用预埋钢筋焊接固定在所述第一肋板式后背墙及所述第二肋板式后背墙上,缝隙采用
C25
细石混凝土层填充密实,完成所述同一始发井内顶管双向顶进后背体系的施工;
[0011]步骤5,始发井吊装孔范围主体结构负一层侧墙施工完成达到强度后,吊组装顶管机,开始顶管顶进;
[0012]步骤6,顶管贯通后采用绳锯切割拆除所述第一肋板式后背墙及所述第二肋板式
后背墙和所述第一钢筋混凝土斜撑及所述第二钢筋混凝土斜撑,现浇恢复孔洞范围主体结构顶板

[0013]进一步地,步骤3中,在盾构始发及接收前对
1.5
倍顶管机长度和隧道外边线外侧
3m
范围的土层进行加固止水

[0014]进一步地,步骤3中,在端头加固边线外侧
2m
处,每间隔
15m
布置1口降水井

[0015]进一步地,步骤6中包括:
[0016]步骤
6.1
,准备切割施工工具,对切割位置进行放线标识,采用水钻取孔将切割设备固定;
[0017]步骤
6.2
,切割所述第一肋板式后背墙及所述第二肋板式后背墙和所述第一钢筋混凝土斜撑及所述第二钢筋混凝土斜撑

[0018]进一步地,步骤
6.2
中,切割所述第一肋板式后背墙及所述第二肋板式后背墙和所述第一钢筋混凝土斜撑及所述第二钢筋混凝土斜撑时,采用钻孔机配合绳锯施工及切割块的吊装孔施工,在切割过程中遇到切割盲点时,采用钻孔机打通盲点,完成整个切割施工

[0019]进一步地,步骤
6.2
中,切割所述第一肋板式后背墙及所述第二肋板式后背墙和所述第一钢筋混凝土斜撑及所述第二钢筋混凝土斜撑时,遵循由外至内,由上至下的顺序进行切割

[0020]进一步地,步骤
6.2
中,切割所述第一肋板式后背墙及所述第二肋板式后背墙和所述第一钢筋混凝土斜撑及所述第二钢筋混凝土斜撑时,切割长度成
≤2m
的块

[0021]进一步地,步骤
6.2
中,切割所述第一肋板式后背墙及所述第二肋板式后背墙和所述第一钢筋混凝土斜撑及所述第二钢筋混凝土斜撑时,每一切割块通过起吊孔预先临时起吊固定以防止切割块塌下

[0022]进一步地,步骤
6.1
中包括:将施工现场通水

通电;在切割区域周围设置临时挡水墙,设置排水设施

[0023]进一步地,步骤
6.1
中包括:对要切除的混凝土实体进行喷漆标识,将所述混凝土支撑

所述第一肋板式后背墙及所述第二肋板式后背墙分块切除;计算切割块的重量,满足起重设备的荷载要求,进行分块

[0024]进一步地,步骤
6.1
中包括:采用水钻切割时,搭设门式临时脚手架;将水钻设备固定于待引孔处,水钻的侧边采用膨胀螺栓紧固

[0025]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同一始发井内顶管双向顶进后背体系包括:底板和固定在所述底板上的第一肋板式后背墙及第二肋板式后背墙

固定在所述底板上的第一钢筋混凝土斜撑及第二钢筋混凝土斜撑,其中,所述第一钢筋混凝土斜撑及所述第二钢筋混凝土斜撑位于所述第一肋板式后背墙及所述第二肋板式后背墙之间

[0026]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上设有混凝土找平层,所述混凝土找平层采用
C20
素混凝土

[0027]进一步地,所述同一始发井内顶管双向顶进后背体系还包括钢套箱,所述钢套箱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肋板式后背墙及所述第二肋板式后背墙上,其中,所述第一肋板式后背墙及所述第二肋板式后背墙上预埋有与所述钢套箱相焊接的钢筋,所述第一肋板式后背墙及所述第二肋板式后背墙和所述钢套箱的缝隙处采用
C25
细石混凝土层填充密实

[002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钢筋混凝土斜撑及所述第二钢筋混凝土斜撑的高度与所述第一肋板式后背墙及所述第二肋板式后背墙平齐

[002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30]1、
本专利技术所述同一始发井内顶管双向顶进后背体系施工及拆除方法,采用肋板式后背墙作为顶管后背支撑,可同时进行双向的顶管作业,加强了始发井内的安全设计,具有施工快捷

技术可靠

减少材耗

节约工期的特点,同时也减小了工期受工程条件等各方因素的影响,底座采用现有顶管工作井靠背墙,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同一始发井内顶管双向顶进后背体系施工及拆除方法,所述顶管双向顶进后背体系包括底板和固定在所述底板上的第一肋板式后背墙及第二肋板式后背墙

固定在所述底板上的第一钢筋混凝土斜撑及第二钢筋混凝土斜撑,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包括:步骤1,所述第一肋板式后背墙及所述第二肋板式后背墙与顶管井主体结构同时施工;步骤2,始发顶管工作井采用围护结构地下连续墙结合内支撑的支护方式,并施作顶管井主体结构;步骤3,在盾构始发及接收前对土层进行加固止水,始发井端头加固采用超高压旋喷桩地层加固,布置降水井;步骤4,所述第一肋板式后背墙及所述第二肋板式后背墙与顶管机接触面采用钢套箱后靠背对主顶油缸反力进行分配,采用预埋钢筋焊接固定在所述第一肋板式后背墙及所述第二肋板式后背墙上,缝隙采用
C25
细石混凝土层填充密实,完成所述同一始发井内顶管双向顶进后背体系的施工;步骤5,始发井吊装孔范围主体结构负一层侧墙施工完成达到强度后,吊组装顶管机,开始顶管顶进;步骤6,顶管贯通后采用绳锯切割拆除所述第一肋板式后背墙及所述第二肋板式后背墙和所述第一钢筋混凝土斜撑及所述第二钢筋混凝土斜撑,现浇恢复孔洞范围主体结构顶板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一始发井内顶管双向顶进后背体系施工及拆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包括:步骤
6.1
,准备切割施工工具,对切割位置进行放线标识,采用水钻取孔将切割设备固定;步骤
6.2
,切割所述第一肋板式后背墙及所述第二肋板式后背墙和所述第一钢筋混凝土斜撑及所述第二钢筋混凝土斜撑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一始发井内顶管双向顶进后背体系施工及拆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
6.2

,
切割所述第一肋板式后背墙及所述第二肋板式后背墙和所述第一钢筋混凝土斜撑及所述第二钢筋混凝土斜撑时,采用钻孔机配合绳锯施工及切割块的吊装孔施工,在切割过程中遇到切割盲点时,采用钻孔机打通盲点,完成整个切割施工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一始发井内顶管双向顶进后背体系施工及拆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
6.2
中,切割所述第一肋板式后背墙及所述第二肋板式后背墙和所述第一钢筋混凝土斜撑及所述第二钢筋混凝土斜撑时,切割长度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旺谭际鸣逯长清刘维正彭焱锋左志鹏张兆军黄鹏鲜斌琪陈常辉张毅殷松姚树春白海龙王宁于景阳梁振张如平邹景成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