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抗鱼类中寄生虫的环丙基酰胺化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9999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02: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环丙基酰胺化合物,其可用于治疗鱼类的寄生虫侵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对抗鱼类中寄生虫的环丙基酰胺化合物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治疗或预防动物的寄生虫侵染


技术介绍

[0002]寄生虫对鱼类的侵染是商业鱼类养殖的主要问题

面临寄生虫问题的养鱼户通常遭受重大的经济损失并且承担额外的费用

[0003]海虱是属于桡足亚纲的体外寄生虫,海虱以鱼类宿主的黏液

皮肤

组织和血液为食,会对鱼类
(
特别是养殖鲑鱼
)
产生负面影响

海虱会对宿主鱼类造成严重伤害
(
即,严重的鳍损伤

皮肤糜烂

出血和开放性伤口
)。
另外,海虱还会引起鱼类中的慢性应激响应,这转而又可能使鱼类易患其他疾病

另外,海虱似乎对宿主鱼类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并且可以作为传播其他鱼类疾病的媒介

由于来自海虱的寄生虫侵染的损害导致严重的动物福祉问题

鱼类损失和费用增加

海虱侵染被认为是鲑科鱼
(
尤其是大西洋鲑鱼
(Salmo salar)
和虹鳟鱼
(Oncorhynchus mykiss))
养殖中最重要的疾病问题之一

[0004]海虱侵染也可能发生在其他鱼类物种中,例如海鲈鱼

罗非鱼

鲤鱼等

除了与治疗相关的成本之外,屠宰鱼的分类等级降低和由于饲料摄入量减少导致的生长率降低也造成经济损失

[0005]与此同时,海虱非常普遍并且在所有养鱼场都会遇到

严重的侵染会杀死鱼类

根据挪威养鱼场的报告,由于海虱侵染,鱼死亡率超过
50


损害的程度取决于一年中的时间和环境因素,例如水的盐度和平均水温

在第一阶段,海虱侵染见于附着至鱼类的寄生虫的外观以及后来

甚至更清楚地

见于对皮肤和组织造成的损害

最严重的损害在刚刚处于它们从淡水改变为海水的阶段的二龄鲑中可观察到

养鱼场中的特定条件使得情况更糟糕:其中不同年龄组但重量级别相同的鲑鱼被放在一起;其中使用缠结网或笼子;其中将发现盐浓度高;其中通过网和笼子的流量很小,并且鱼类被置于非常狭窄的空间里

[0006]市场上已经有许多用于控制海虱的治疗,包括浴治疗,诸如有机磷酸盐
(
例如,敌敌畏和甲基吡噁磷
)
和除虫菊素
(
例如,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
)
,以及饲用治疗
(in

feed

treatment)
,诸如阿维菌素
(
例如,依维菌素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
和生长调节剂
(
例如,虱螨脲和氟苯脲
)。
然而,已经观察到对许多这些治疗的抗性,并且因此仍然需要新的治疗,特别是具有长作用持续时间的治疗

[0007]因此,仍然需要新的治疗方案来控制海虱对鱼类

特别是在养殖鱼类群体中的侵染,这种新的治疗方案是安全且对目标寄生虫有选择性的,并且能够治疗对当前产品示出抗性或降低的敏感性的海虱群体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案,以用于控制鱼类上的海虱

[0008]国际专利申请
WO 2016/168056、WO 2016/168058、WO 2016/168059

WO 2018/071327
公开了某些化合物具有杀昆虫和杀螨活性,并且因此可用于控制农业植物有害生物

然而,这些引文均未例示或描述它们在水产养殖中的用途

[0009]已经出人意料地发现,式
(I)
的脂肪族环丙基酰胺化合物有效控制鱼类的寄生虫
侵染,尤其是海虱侵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10]在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涉及以下的化合物
[0011][0012]和
N

氧化物

兽医学上可接受的酸加成盐

盐衍生物

溶剂化物

酯衍生物

晶体多晶型物

同位素

立体异构体和互变异构体,用于在控制鱼类中寄生虫侵染的方法中使用,其中
[0013]R1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
H、F、Cl、Br、I、CN、NH2、NO2、(C1‑
C6)
烷基
、(C3‑
C6)
环烷基
、(C2‑
C6)
烯基
、(C3‑
C6)
环烯基
、(C2‑
C6)
炔基
、(C1‑
C6)
烷氧基
、(C1‑
C6)
卤代烷基
、(C3‑
C6)
卤代环烷基
、(C2‑
C6)
卤代烯基
、(C3‑
C6)
卤代环烯基
、(C1‑
C6)
卤代烷氧基
、S(C1‑
C6)
烷基
、S(O)(C1‑
C6)
烷基
、S(O)2(C1‑
C6)
烷基
、S(C1‑
C6)
卤代烷基
、S(O)(C1‑
C6)
卤代烷基
、S(O)2(C1‑
C6)
卤代烷基
、(C1‑
C6)
烷基

S(O)2NH2和
(C1‑
C6)
卤代烷基

S(O)2NH2;
[0014]R2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
H、F、Cl、Br、I、CN、NH2、NO2、(C1‑
C6)
烷基
、(C3‑
C6)
环烷基
、(C2‑
C6)
烯基
、(C3‑
C6)
环烯基
、(C2‑
C6)
炔基
、(C1‑
C6)
烷氧基
、(C1‑
C6)
卤代烷基
、(C3‑
C6)
卤代环烷基
、(C2‑
C6)
卤代烯基
、(C3‑
C6)
卤代环烯基
、(C1‑
C6)
卤代烷氧基
、S(C1‑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
一种以下式的化合物和
N

氧化物

兽医学上可接受的酸加成盐

盐衍生物

溶剂化物

酯衍生物

晶体多晶型物

同位素

立体异构体和互变异构体,用于在控制鱼类中寄生虫侵染的方法中使用,其中
R1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
H、F、Cl、Br、I、CN、NH2、NO2、(C1‑
C6)
烷基
、(C3‑
C6)
环烷基
、(C2‑
C6)
烯基
、(C3‑
C6)
环烯基
、(C2‑
C6)
炔基
、(C1‑
C6)
烷氧基
、(C1‑
C6)
卤代烷基
、(C3‑
C6)
卤代环烷基
、(C2‑
C6)
卤代烯基
、(C3‑
C6)
卤代环烯基
、(C1‑
C6)
卤代烷氧基
、S(C1‑
C6)
烷基
、S(O)(C1‑
C6)
烷基
、S(O)2(C1‑
C6)
烷基
、S(C1‑
C6)
卤代烷基
、S(O)(C1‑
C6)
卤代烷基
、S(O)2(C1‑
C6)
卤代烷基
、(C1‑
C6)
烷基

S(O)2NH2和
(C1‑
C6)
卤代烷基

S(O)2NH2;
R2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
H、F、Cl、Br、I、CN、NH2、NO2、(C1‑
C6)
烷基
、(C3‑
C6)
环烷基
、(C2‑
C6)
烯基
、(C3‑
C6)
环烯基
、(C2‑
C6)
炔基
、(C1‑
C6)
烷氧基
、(C1‑
C6)
卤代烷基
、(C3‑
C6)
卤代环烷基
、(C2‑
C6)
卤代烯基
、(C3‑
C6)
卤代环烯基
、(C1‑
C6)
卤代烷氧基
、S(C1‑
C6)
烷基
、S(O)(C1‑
C6)
烷基
、S(O)2(C1‑
C6)
烷基
、S(C1‑
C6)
卤代烷基
、S(O)(C1‑
C6)
卤代烷基
、S(O)2(C1‑
C6)
卤代烷基
、(C1‑
C6)
烷基

S(O)2NH2、(C1‑
C6)
卤代烷基

S(O)2NH2和
S

(
卤基
)5;
R3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
H、F、Cl、Br、I、CN、NH2、NO2、(C1‑
C6)
烷基
、(C3‑
C6)
环烷基
、(C2‑
C6)
烯基
、(C3‑
C6)
环烯基
、(C2‑
C6)
炔基
、(C1‑
C6)
烷氧基
、(C1‑
C6)
卤代烷基
、(C3‑
C6)
卤代环烷基
、(C2‑
C6)
卤代烯基
、(C3‑
C6)
卤代环烯基
、(C1‑
C6)
卤代烷氧基
、S(C1‑
C6)
烷基
、S(O)(C1‑
C6)
烷基
、S(O)2(C1‑
C6)
烷基
、S(C1‑
C6)
卤代烷基
、S(O)(C1‑
C6)
卤代烷基
、S(O)2(C1‑
C6)
卤代烷基
、(C1‑
C6)
烷基

S(O)2NH2、(C1‑
C6)
卤代烷基

S(O)2NH2和
S

(
卤基
)5;
R4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
H、F、Cl、Br、I、CN、NH2、NO2、(C1‑
C6)
烷基
、(C3‑
C6)
环烷基
、(C2‑
C6)
烯基
、(C3‑
C6)
环烯基
、(C2‑
C6)
炔基
、(C1‑
C6)
烷氧基
、(C1‑
C6)
卤代烷基
、(C3‑
C6)
卤代环烷基
、(C2‑
C6)
卤代烯基
、(C3‑
C6)
卤代环烯基
、(C1‑
C6)
卤代烷氧基
、S(C1‑
C6)
烷基
、S(O)(C1‑
C6)
烷基
、S(O)2(C1‑
C6)
烷基
、S(C1‑
C6)
卤代烷基
、S(O)(C1‑
C6)
卤代烷基
、S(O)2(C1‑
C6)
卤代烷基
、(C1‑
C6)
烷基

S(O)2NH2、(C1‑
C6)
卤代烷基

S(O)2NH2和
S

(
卤基
)5;
R5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
H、F、Cl、Br、I、CN、NH2、NO2、(C1‑
C6)
烷基
、(C3‑
C6)
环烷基
、(C2‑
C6)
烯基
、(C3‑
C6)
环烯基
、(C2‑
C6)
炔基
、(C1‑
C6)
烷氧基
、(C1‑
C6)
卤代烷基
、(C3‑
C6)
卤代环烷基
、(C2‑
C6)
卤代烯基
、(C3‑
C6)
卤代环烯基
、(C1‑
C6)
卤代烷氧基
、S(C1‑
C6)
烷基
、S(O)(C1‑
C6)
烷基
、S(O)2(C1‑
C6)
烷基
、S(C1‑
C6)
卤代烷基
、S(O)(C1‑
C6)
卤代烷基
、S(O)2(C1‑
C6)
卤代烷基
、(C1‑
C6)
烷基

S(O)2NH2和
(C1‑
C6)
卤代烷基

S(O)2NH2;
R6选自由
H

(C1‑
C6)
烷基组成的组;
R7选自由
H、F、Cl、Br

I
组成的组;
R8选自由
F、Cl、Br

I
组成的组;
R9选自由
H

(C1‑
C6)
烷基组成的组;
R
10
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
H、(C1‑
C6)
烷基
、(C2‑
C6)
烯基
、(C1‑
C6)
卤代烷基
、(C1‑
C6)
烷基
(C1‑
C6)
烷氧基
、C(

O)(C1‑
C6)
烷基和
(C1‑
C6)
烷氧基
C(

O)(C1‑
C6)
烷基;
R
11
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
H、F、Cl、Br、I、CN、NH2、NO2、(C1‑
C6)
烷基
、(C3‑
C6)
环烷基
、(C2‑
C6)
烯基
、(C3‑
C6)
环烯基
、(C2‑
C6)
炔基
、(C1‑
C6)
烷氧基
、(C1‑
C6)
卤代烷基
、(C3‑
C6)
卤代环烷基
、(C2‑
C6)
卤代烯基
、(C3‑
C6)
卤代环烯基
、(C1‑
C6)
卤代烷氧基
、S(C1‑
C6)
烷基
、S(O)(C1‑
C6)
烷基
、S(O)2(C1‑
C6)
烷基
、S(C1‑
C6)
卤代烷基
、S(O)(C1‑
C6)
卤代烷基
、S(O)2(C1‑
C6)
卤代烷基
、(C1‑
C6)
烷基

S(O)2NH2和
(C1‑
C6)
卤代烷基

S(O)2NH2;
R
12
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
H、F、Cl、Br、I、CN、NH2、NO2、(C1‑
C6)
烷基
、(C3‑
C6)
环烷基
、(C2‑
C6)
烯基
、(C3‑
C6)
环烯基
、(C2‑
C6)
炔基
、(C1‑
C6)
烷氧基
、(C1‑
C6)
卤代烷基
、(C3‑
C6)
卤代环烷基
、(C2‑
C6)
卤代烯基
、(C3‑
C6)
卤代环烯基
、(C1‑
C6)
卤代烷氧基
、S(C1‑
C6)
烷基
、S(O)(C1‑
C6)
烷基
、S(O)2(C1‑
C6)
烷基
、S(C1‑
C6)
卤代烷基
、S(O)(C1‑
C6)
卤代烷基
、S(O)2(C1‑
C6)
卤代烷基
、(C1‑
C6)
烷基

S(O)2NH2和
(C1‑
C6)
卤代烷基

S(O)2NH2;
R
13
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
H、F、Cl、Br、I、CN、NH2、NO2、CHO、(C1‑
C6)
烷基
、(C3‑
C6)
环烷基
、(C2‑
C6)
烯基
、(C3‑
C6)
环烯基
、(C2‑
C6)
炔基
、(C1‑
C6)
烷氧基
、(C1‑
C6)
卤代烷基
、(C3‑
C6)
卤代环烷基
、(C2‑
C6)
卤代烯基
、(C3‑
C6)
卤代环烯基
、(C1‑
C6)
卤代烷氧基
、S(C1‑
C6)
烷基
、S(O)(C1‑
C6)
烷基
、S(O)2(C1‑
C6)
烷基
、S(C1‑
C6)
卤代烷基
、S(O)(C1‑
C6)
卤代烷基
、S(O)2(C1‑
C6)
卤代烷基
、(C1‑
C6)
烷基

S(O)2NH2、(C1‑
C6)
卤代烷基

S(O)2NH2和三唑基;
R
14
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
H、F、Cl、Br、I、CN、NH2、NO2、(C1‑
C6)
烷基
、(C3‑
C6)
环烷基
、(C2‑
C6)
烯基
、(C3‑
C6)
环烯基
、(C2‑
C6)
炔基
、(C1‑
C6)
烷氧基
、(C1‑
C6)
卤代烷基
、(C3‑
C6)
卤代环烷基
、(C2‑
C6)
卤代烯基
、(C3‑
C6)
卤代环烯基
、(C1‑
C6)
卤代烷氧基
、S(C1‑
C6)
烷基
、S(O)(C1‑
C6)
烷基
、S(O)2(C1‑
C6)
烷基
、S(C1‑
C6)
卤代烷基
、S(O)(C1‑
C6)
卤代烷基
、S(O)2(C1‑
C6)
卤代烷基
、(C1‑
C6)
烷基

S(O)2NH2和
(C1‑
C6)
卤代烷基

S(O)2NH2;
R
15
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
H、(C1‑
C6)
烷基
、(C2‑
C6)
烯基
、(C2‑
C6)
炔基
、(C1‑
C6)
卤代烷基
、(C1‑
C6)
烷基
(C1‑
C6)
烷氧基
、C(

O)(C1‑
C6)
烷基和
(C1‑
C6)
烷氧基
C(

O)(C1‑
C6)
烷基;
R
16
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
(C1‑
C8)
烷基
、(C3‑
C8)
环烷基
、(C1‑
C8)
烷基

O

(C1‑
C8)
烷基
、(C1‑
C8)
烷基
(C3‑
C8)
环烷基
、(C1‑
C8)
烷基苯基
、(C2‑
C8)
烯基
、(C2‑
C8)
炔基
、(C1‑
C8)
卤代烷基
、(C1‑
C8)
烷基

S

(C1‑
C8)
烷基
、(C1‑
C8)
烷基

S(O)

(C1‑
C8)
烷基
、(C1‑
C8)
烷基

S(O)2‑
(C1‑
C8)
烷基
、O

苯基
、O

(C2‑
C8)
烯基
、O

(C1‑
C8)
烷基
(C3‑
C8)
环烷基
、O

(C1‑
C8)
烷基苯基
、(C1‑
C8)
烷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
申请(专利权)人:科迪华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