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机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9431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02: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机体,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一种发动机机体,包括气缸体、气缸套和冷却水套,所述气缸体上设置有缸孔,所述冷却水套对应所述缸孔固定设置在所述气缸体的上端面上;所述气缸套具有与所述气缸体的上端面相互配合以对所述气缸套进行支撑的支撑肩,所述支撑肩的两侧分别为所述气缸套的水冷部和非水冷部,所述水冷部内为高温爆压区;所述非水冷部伸入且固定在所述缸孔内,所述水冷部套设在所述冷却水套内且与所述冷却水套共同围成环形的冷却水腔;所述冷却水套上设置有与所述冷却水腔相连通的进水道和出水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发动机机体不仅达到了高效冷却的目的,而且降低了维护成本和生产成本。而且降低了维护成本和生产成本。而且降低了维护成本和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机体


[0001]本技术涉及发动机
,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机体。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发动机机体,其气缸套装在气缸体的缸孔中,以气缸套顶部的支撑肩作为支撑,同时以气缸套的圆柱面进行定位并支撑,来保证气缸套的整体刚性;其冷却水腔布置在气缸体内部,冷却水腔的冷却水进口对应气缸套的下部设置,同时气缸体内布置有与冷却水进口相连通的进水道,通过冷却水腔内的冷却水对气缸套、活塞和活塞环等进行冷却。
[0003]上述结构的发动机机体虽然能够满足使用需求,但是由于冷却水腔布置在气缸体内部,极易出现气缸体穴蚀故障,一旦出现气缸体穴蚀故障就需要更换整个气缸体,且将冷却水腔设置在气缸体内部不利于冷却水腔的优化改进,一旦改动冷却水腔就会导致整个气缸体模具的改进,具有维护成本较高的弊端;同时,由于冷却水腔的冷却水进口对应气缸套的下部设置,致使冷却水的冷却路径较长,因此,极大地降低了冷却效率,无法达到高效冷却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发动机机体,该发动机机体不仅达到了高效冷却的目的,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机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缸体、气缸套和冷却水套,所述气缸体上设置有缸孔,所述冷却水套对应所述缸孔固定设置在所述气缸体的上端面上;所述气缸套具有与所述气缸体的上端面相互配合以对所述气缸套进行支撑的支撑肩,所述支撑肩的两侧分别为所述气缸套的水冷部和非水冷部,所述水冷部内为高温爆压区;所述非水冷部伸入且固定在所述缸孔内,所述水冷部套设在所述冷却水套内且与所述冷却水套共同围成环形的冷却水腔;所述冷却水套上设置有与所述冷却水腔相连通的进水道和出水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腔包括相连通的冷却水缓冲区和高效冷却区,所述冷却水缓冲区靠近所述支撑肩且与所述进水道相连通;所述高效冷却区与所述出水道相连通,且所述高效冷却区包括活塞处于上止点时活塞环所处的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缓冲区具有通向所述高效冷却区的缓冲区出水口,所述缓冲区出水口的截面积小于所述冷却水缓冲区的截面积。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道包括相连通的主水道和支水道,所述支水道与所述冷却水缓冲区连通且切向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刚陈世江史长平张皓钰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潍柴发动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