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甲壳透光度对虾类蜕壳回收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79152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02: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甲壳透光度对虾类蜕壳回收的装置,属于虾类养殖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通过重量风选甲壳分选效果较差的问题,包括第一传送带,第一传送带上连接有入料件,入料件内设置有呈上大下小的漏斗状的投料腔,入料件的底部设置有与投料腔的最低处连通的排料口,排料口设置在第一传送带上方,排料口的尺寸与单虾的尺寸匹配,排料口的相邻两侧分别设置有透光度检测机构和吹风机构,第一传送带的周围与透光度检测机构相对的一侧和与吹风机构相对的一侧分别设置有虾收集框和甲壳收集框,透光度检测机构和吹风机构电连接有控制器,控制器与第一传送带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透光度和风选配合实现精确的将甲壳与虾分离。现精确的将甲壳与虾分离。现精确的将甲壳与虾分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甲壳透光度对虾类蜕壳回收的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虾类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甲壳透光度对虾类蜕壳回收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小龙虾在发育过程中一共要蜕壳12次,这些甲壳不仅会污染小龙虾生长的水生环境,而且会影响小龙虾的后续采收,故需要及时清理。甲壳中含有丰富的甲壳素,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农副产品开发,增加经济价值。
[0003]申请人在以前的研究中公开了一种基于风力的小龙虾分级装备,具体公开了通过冷冻设备将小龙虾冷冻麻醉,避免其在分选过程中乱动,然后将冷冻麻醉后的小龙虾输送到传送带上,传送带的侧面设置有风力依次增大的数个风口,从而将不同重量的小龙虾按重量范围吹落至不同的收集框中从而实现小龙虾的按重量分级,虽然该装置也可以用于小龙虾和甲壳的分类,但是容易将甲壳与重量与甲壳重量相近的小龙虾(例如体积较大的龙虾的甲壳与体积较小的小龙虾)一起吹送到同一收集框中,导致甲壳分选效果较差,因此有必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甲壳透光度对虾类蜕壳回收的装置,拟解决现有技术中容易将甲壳与重量与甲壳重量相近的小龙虾一起吹送到同一收集框中,导致甲壳分选效果较差的问题。
[0005]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基于甲壳透光度对虾类蜕壳回收的装置,所述第一传送带上方连接有入料件,所述入料件内设置有投料腔,所述入料件的底部设置有与投料腔连通的排料口,所述排料口设置在第一传送带上方,所述排料口的尺寸与单虾的尺寸匹配,所述排料口周围的相邻两侧分别设置有透光度检测机构和吹风机构,所述第一传送带的周围与透光度检测机构相对的一侧和与吹风机构相对的一侧分别设置有虾收集框和甲壳收集框,所述透光度检测机构和吹风机构电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第一传送带电连接。
[0007]采用该技术方案后,当投料腔内的虾或甲壳从排料口落到第一传送带上时,通过透光度检测机构对虾或甲壳进行透光度检测,当检测到透光度大于阈值时,说明为甲壳,则开启吹风机构,将甲壳吹到甲壳收集框;当检测到透光度小于阈值时,说明为虾,则开启第一传送带,通过第一传送带将虾传送到虾收集框,从而精确的将甲壳与虾分离。
[0008]作为优选,所述排料口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之间形成检测通道,所述第一挡板与入料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挡板与入料件转动连接。
[0009]采用该技术方案后,通过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形成每次可以容纳一只虾的检测通道,提高了检测精确度,避免外部干扰。
[0010]作为优选,所述透光度检测机构包括光源和接收器,所述光源设置在第一挡板靠近第二挡板的一侧,所述接收器设置在第二挡板与所述光源相对应处,所述虾收集框设置在第一传送带靠近第二挡板的一侧,所述第一传送带的传送方向为从第一挡板到第二挡板。
[0011]采用该技术方案后,当虾或甲壳落入检测通道后,接收器接收到的光线发生变化,检测到透光率低于阈值则说明是虾,则启动第一传送带,第一传送带带动虾朝虾收集框移动,将第二挡板推开,到达虾收集框内,虾经过第二挡板后,第二挡板在重力的作用下,回转归位。
[0012]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传送带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板,所述吹风机构设置在支撑板与检测通道相对应处,所述甲壳收集框设置在吹风机构的相对侧。
[0013]作为优选,所述排料口与第一传送带之间的距离与单只虾的厚度匹配。
[0014]作为优选,所述虾收集框内设置有海绵垫。
[0015]采用该技术方案后,避免小龙虾的损伤。
[0016]作为优选,所述入料件的进料端还连接有冷冻麻醉机构。
[0017]采用该技术方案后,虾冷冻麻醉后再进行分选避免其在分选过程中乱动,影响分选结果。
[0018]作为优选,所述冷冻麻醉机构包括与入料件连接的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有冷冻机构和分散输送机构;
[0019]所述分散输送机构包括与空腔转动连接的转动柱,所述转动柱连接有驱动机构,所述转动柱的外表面固定设置有输送件,所述输送件内设置有呈螺旋状的输送腔,所述输送件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输送腔连通的第一竖管,所述第一竖管与所述空腔的内顶壁转动连接,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漏斗,所述漏斗的最低处设置有麻醉入料口,所述麻醉入料口的尺寸大于体积最大的单只虾的尺寸,所述麻醉入料口设置在所述第一竖管的转动路径上,所述输送件设置有第一竖管的相对侧设置有与所述输送腔连通的第二竖管,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环形开口,所述第二竖管的一端贯穿所述环形开口伸入到所述投料腔内。
[0020]作为优选,所述冷冻麻醉机构的进料端连接有冲洗机构。
[0021]作为优选,所述冲洗机构包括冲洗池和设置在冲洗池下部的废水收集池,所述冲洗池内设置有第二传送带和冲洗件,所述冲洗件的出水口朝向所述第二传送带,所述第二传送带上设置有滤水孔,所述冲洗池与废水收集池之间通过过水孔连通,所述冲洗池内还设置有第三传送带,所述第三传送带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传送带抵接,另一端与伸出所述冲洗池,且位于所述冷冻麻醉机构的入料端的上部;
[0022]所述冲洗池靠近所述冷冻麻醉机构的一侧设置有伸出口,所述第三传送带从所述伸出口伸出;
[0023]所述第三传送带为刮板传送带,所述第三传送带为倾斜结构,且第三传送带的最低端位于所述冷冻麻醉机构的入料端的上部;
[0024]所述废水收集池的底部设置有排水管。
[0025]作为优选,所述投料腔呈上大下小的漏斗状结构,所述排料口与投料腔的最低处连通。
[0026]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7]1.当投料腔内的虾或甲壳从排料口落到第一传送带上时,通过透光度检测机构对虾或甲壳进行透光度检测,当检测到透光度大于阈值时,说明为甲壳,则开启吹风机构,将甲壳吹到甲壳收集框;当检测到透光度小于阈值时,说明为虾,则开启第一传送带,通过第一传送带将虾传送到虾收集框,从而精确的将甲壳与虾分离。
[0028]2.虾冷冻麻醉后再进行分选避免其在分选过程中乱动,影响分选结果。
附图说明
[0029]本技术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003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0032]其中:1

冲洗池,2

第二传送带,3

滤水孔,4

第三传送带,5

麻醉入料口,6

漏斗,7

壳体,8

环形开口,9

排水管,10

废水收集池,11

过水孔,12

甲壳收集框,13

虾收集框,14

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甲壳透光度对虾类蜕壳回收的装置,包括第一传送带(2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送带(21)上方连接有入料件(17),所述入料件(17)内设置有投料腔,所述入料件(17)的底部设置有与投料腔连通的排料口,所述排料口设置在第一传送带(21)上方,所述排料口的尺寸与单虾的尺寸匹配,所述排料口周围的相邻两侧分别设置有透光度检测机构和吹风机构,所述第一传送带(21)的周围与透光度检测机构相对的一侧和与吹风机构相对的一侧分别设置有虾收集框(13)和甲壳收集框(12),所述透光度检测机构和吹风机构电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第一传送带(21)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甲壳透光度对虾类蜕壳回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料口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挡板(18)与第二挡板(20),所述第一挡板(18)与第二挡板(20)之间形成检测通道,所述第一挡板(18)与入料件(17)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挡板(20)与入料件(17)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甲壳透光度对虾类蜕壳回收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度检测机构包括光源(19)和接收器,所述光源(19)设置在第一挡板(18)靠近第二挡板(20)的一侧,所述接收器设置在第二挡板(20)与所述光源(19)相对应处,所述虾收集框(13)设置在第一传送带(21)靠近第二挡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家瑾庞骁舰魏震冯浪坤熊银林陈晓晶谭超伦陈前余徐紫涵邵乌云塔娜严朝展杨世勇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