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浮锚杆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8528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02: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浮锚杆结构,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包括底部环块,所述底部环块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等距离分布的转动关节一,每个所述转动关节一的外表面均转动连接有连接杆一,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底部环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浮锚杆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抗浮锚杆结构,属于建筑工程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抗浮锚杆作为建筑工程地下结构中的一种常见抗浮措施,其目的是为了抵抗锚杆上方建筑物由于地下水位的浮力而向上移位

[0003]经过检索,公开号为
CN218894074U
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抗浮锚杆锚固结构,其技术要点在于:包括抗浮锚杆杆体,抗浮锚杆杆体的外表面环设有防护外管,抗浮锚杆杆体包括锚固机构

驱动机构以及固定底盘,固定底盘与防护外管固定连接,锚固机构固定连接于固定底盘上,驱动机构一端与锚固机构固定连接,通过转动驱动盘使连接盘带动多个加固锚杆以及连接杆进行转动,进而可带动活动盘进行转动,当活动盘转动时,由于多个固定座处于固定状态,驱动杆会在弧形槽内进行移动,进而使得加固杆在固定座内进行伸展,使加固杆刺入土层内进行加固,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设备的稳固性,在连接杆

加固杆

驱动杆以及加固锚杆的外表面均覆有防水涂层来提高耐腐蚀效果

[0004]上述方案中解决了锚杆受力后筋体周围的注浆体容易产生开裂,使钢筋或钢绞线极易受到地下水侵蚀,影响锚杆的耐久性的问题,但是仍存在装置通过加固杆在固定座内进行伸展,使加固杆刺入岩土层内进行加固时,加固杆能够伸展的长度较短且加固杆与岩土层的接触面积较小,使得装置提供的锚固力较小的问题

[0005]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r/>。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抗浮锚杆结构,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装置的锚固结构与岩土层的接触面积较小,能够提供的锚固力较小的问题

[0007]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8]一种抗浮锚杆结构,包括底部环块,所述底部环块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等距离分布的转动关节一,每个所述转动关节一的外表面均转动连接有连接杆一,每个所述连接杆一的内部均转动连接有转动关节二,每个所述转动关节二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加固锚板,每个所述转动关节二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二,每个所述连接杆二的内部均转动连接有转动关节三,所述底部环块的上方设有连接块,每个所述转动关节三均与连接块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缩减底部环块与连接块之间的距离,使得连接杆一绕转动关节一的外表面转动,从而使得连接杆一远离底部环块的一端推动连接杆二绕转动关节三的外表面转动,通过连接杆二与转动关节二

加固锚板的固定连接关系,从而达到随着底部环块与连接块之间距离的缩小,加固锚板逐渐向外扩展的效果,从而增大装置底部与锚孔底部的接触面积,以此增大装置底部的承压性能,从而提高装置的稳定性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部环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等距离分布的滑动
杆,每个所述滑动杆均与连接块的内部滑动连接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滑动杆连接底部环块与连接块,并使得底部环块与连接块始终处于同一条直线上,在底部环块处于锚孔底部后,连接块继续下降,滑动杆滑动至连接块的内部,从而达到缩减底部环块与连接块之间的距离的效果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块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防护外管,所述防护外管的内部设有三个等距离分布的锚杆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设置防护外管在锚杆的外面,能够防止地下水渗透砂浆对锚杆腐蚀,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001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护外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环,每个所述固定环均与三个锚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固定环连接锚杆与防护外管,并对三个锚杆起到固定支撑的作用

[001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每个所述固定环的内部均开设有通孔,所述固定环的上方设有封口盖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灌浆管通过通孔安装在装置内且灌浆管的底端处于防护外管的底部,装置在灌浆完成后,从装置中取出灌浆管后安装封口盖

[001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封口盖的内部开设有三个焊接孔,每个所述焊接孔的内壁均与相对应的锚杆相套接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焊接的方式对封口盖与锚杆

防护外管焊接,使得装置的顶端密封起来,具有防水的作用

[002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部环块的底面固定连接有支撑锥架,所述支撑锥架的内部开设有等距离分布的注浆孔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装置安装在锚孔内部后,支撑锥架支撑在锚孔底面,浆液通过支撑锥架的底部流出,并通过注浆孔向四周扩散,直至注满锚孔与防护外管的内部后,把注浆管从装置内抽离

[002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3]1.
本技术通过设置底部环块

连接块等部件,在底部环块放置在锚孔底部后,继续使得连接块沿滑动杆的外表面滑动下降,使得底部环块与连接块之间的距离缩减,从而使得连接杆一远离底部环块的一端推动连接杆二绕转动关节三的外表面转动,通过连接杆二与转动关节二

加固锚板的固定连接关系,从而达到随着底部环块与连接块之间距离的缩小,加固锚板逐渐向外扩展的效果,从而增大装置底部与锚孔底部的接触面积,达到装置能够通过简单的下压装置便能增大装置底部与锚孔底部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装置的锚固力的目的;
[0024]2.
本技术通过设置防护外管

封口盖等部件,通过在锚杆的外部固定有防护外管,防止装置外部的注浆体在受力开裂后,地下水渗透过注浆体对锚杆进行腐蚀的问题,在注浆完成从装置内抽离出注浆管后,通过在装置的顶端焊接固定封口盖,从而对装置的顶端密封起来,具有防水的效果,从而达到提高装置的使用耐久性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三维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技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本技术的底部环块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本技术的锚杆结构示意图

[0029]图5为本技术的加固锚板展开结构示意图

[0030]图中:
1、
底部环块;
2、
转动关节一;
3、
连接杆一;
4、
转动关节二;
5、
加固锚板;
6、
连接杆二;
7、
转动关节三;
8、
连接块;
9、...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抗浮锚杆结构,包括底部环块
(1)
,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环块
(1)
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等距离分布的转动关节一
(2)
,每个所述转动关节一
(2)
的外表面均转动连接有连接杆一
(3)
,每个所述连接杆一
(3)
的内部均转动连接有转动关节二
(4)
,每个所述转动关节二
(4)
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加固锚板
(5)
,每个所述转动关节二
(4)
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二
(6)
,每个所述连接杆二
(6)
的内部均转动连接有转动关节三
(7)
,所述底部环块
(1)
的上方设有连接块
(8)
,每个所述转动关节三
(7)
均与连接块
(8)
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浮锚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环块
(1)
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等距离分布的滑动杆
(9)
,每个所述滑动杆
(9)
均与连接块
(8)
的内部滑动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浮锚杆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建峰王宇健李杏赵呈尧袁伟温立柱周飞帆郭帅将张博煜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建工集团第四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