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素阵列及同时实现LFM和HDR的图像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83256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02: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像素阵列,由若干像素单元组成,每个像素单元包括第一组像素和第二组像素,其中,第二组像素的光电二极管的垂直方向上用开孔金属遮挡。此外还公开了能够同时实现LFM和HDR的图像传感器,通过对有遮挡处理的像素进行超长曝光,其他像素正常曝光,再分别以高、低增益读出正常曝光像素的图像和一帧低增益超长曝光像素的图像,最后将这三帧图像合成。像合成。像合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像素阵列及同时实现LFM和HDR的图像传感器


[0001]本技术涉及图像传感器技术,更具体地,实施例涉及一种像素阵列及同时实现LFM和HDR的图像传感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自动驾驶时代的到来,车载芯片的需求呈几何级增长。例如,在自动驾驶L3级别中,传感器模块中的摄像头从3

4个/车提升至最高达22个,分辨率从1MP上升至8MP甚至是15MP。在此发展趋势下,高清高画质的图像传感器才能满足市场需求。
[0003]然而,由于具有功耗低、寿命长、可靠性高等优点,LED照明正逐步取代传统的照明方式,这使得LED闪烁的问题尤其突出。所谓图像传感器的LED闪烁现象是指,当图像传感器曝光时间正好在LED熄灭的期间内,此时图像传感器拍到的图像就是暗的,而其他期间拍到的图像是亮的,这就带来一些不可预知的安全隐患。因此,LED闪烁抑制(LED Flicker Mitigation,简称LFM)是车载用图像传感器亟需解决的。
[0004]图像动态范围是指图像中最亮处与最暗处的亮度之比。由于普通彩色图像的动态范围要远小于自然界中的真实场景,因此对亮度差异较大的场景获得的图像会存在高光区域和黑暗区域,而高动态范围HDR技术能使高光和黑暗区域获得比普通彩色图像更多的细节和层次,从而更接近于真实的视觉效果。
[0005]从已公开的报道来看,斩波技术和分离像素技术均能够实现LFM和HDR。其中,斩波技术因需要多次曝光,曝光控制相对复杂;而分离像素技术即分大小像素,因制造难度大导致成本较高,应用受限。鉴于此,需要提供一种制造难度小、曝光次数少、易控制的方案,能够同时实现LFM和HDR的图像传感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降低制造难度、曝光次数的前提下,同时实现LED闪烁抑制和高动态范围。
[0007]本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同时实现LED闪烁抑制和HDR的图像传感器。
[0008]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9]在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像素阵列,其由若干像素单元组成,每个像素单元包括第一组像素和第二组像素,其中,第二组像素的光电二极管的垂直方向上用开孔金属遮挡。
[0010]进一步地,所述像素单元的电路包括:第一光电二极管的阴极接第一传输控制管MN1的漏极,第二光电二极管的阴极接第二传输控制管MN2的漏极,第三光电二极管的阴极接第三传输控制管MN3的漏极,第四光电二极管的阴极接第四传输控制管MN4的漏极,第一传输控制管MN1的源极、第二传输控制管MN2的源极、第三传输控制管MN3的源极和第四传输控制管MN4的源极的公共端接增益调节管MN6的源极,增益调节管MN6的漏极接复位晶体管MN5的源极,复位晶体管MN5的漏极接电源VDD,复位晶体管MN5的源极与增益调节管MN6的漏极的公共端接电容C;增益调节管MN6的源极接源极跟随管MN7的栅极,源极跟随管MN7的源
极接像素选择管MN8的漏极,源极跟随管MN7的漏极接VDD,像素选择管MN8的源极输出像素信号;
[0011]第一传输控制管MN1的栅极接控制信号线tx1,第二传输控制管MN2的栅极接控制信号线tx2,第三传输控制管MN3的栅极接控制信号线tx3,第四传输控制管MN4的栅极接控制信号线tx4,复位晶体管的栅极接控制信号线rx,增益调节管MN6的栅极接控制信号线fdg,像素选择管的栅极接控制信号线sx。
[0012]进一步地,所述开孔金属的孔的形状为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或倒圆锥结构,且孔的内壁粗糙。
[0013]在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像素阵列的图像传感器,该图像传感器包括:
[0014]像素阵列,由上述像素单元组成,用于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并输入比较器模块的信号输入端;
[0015]斜坡发生器,用于产生斜坡信号,比较器的参考电压信号;
[0016]比较器,用于将像素信号和参考电压信号进行比较,当斜坡信号与参考电压信号相交时,比较器发生翻转;
[0017]计数器,用于将模拟信号转为量化计数值,当斜坡发生时开始计数,当比较器发生翻转时停止计数;
[0018]数据处理电路,用于对计数器输出的数字信号进行处理。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0]1、通过采用开孔金属遮挡光电二极管的方式,使得该光电二极管对应的像素能够超长时间曝光而不过曝。
[0021]2、金属的孔采用倒锥形且内壁粗糙的结构,既增大了像素接受光的入射角度范围,同时又不会增加过多的光量。
[0022]3、曝光次数少,易控制。对于用开孔的金属遮挡的像素,采用超长曝光,其余像素正常曝光。
[0023]4、在像素结构变化较小的前提下,通过对遮挡处理的像素进行超长曝光,其他像素正常曝光,再分别以高、低增益读出正常曝光像素的图像和一帧低增益超长曝光像素的图像,最后将这三帧图像合成,这样既实现了LED闪烁抑制又实现了HDR。
附图说明
[0024]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
[0025]图1示出了本公开的2
×
2像素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示出本公开的倒锥形金属孔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3示出本公开的一种用金属遮挡的像素的剖面图;
[0028]图4示出本公开的另一种用金属遮挡的像素的剖面图;
[0029]图5示出本公开的像素电路的动作时序;
[0030]图6示出本公开的RGB像素阵列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7示出本公开的像素电路实现LED闪烁抑制的工作原理图;
[0032]图8示出本公开的像素电路实现高动态范围的工作原理图;
[0033]图9示出本技术图像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为了简洁,本文将不对本领域公知的技术进行描述,若有未特别详细说明的过程,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参照现有技术实现的。
[0035]如图6所示,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像素阵列,由若干像素单元组成,每个像素单元包括第一组像素和第二组像素,其中,第二组像素的光电二极管的垂直方向上用开孔的金属遮挡。
[0036]如图1所示,本公开还提供了像素单元的电路结构,下文以2
×
2的像素单元为例进行说明,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公开的像素单元的电路包括:第一光电二极管的阴极接第一传输控制管MN1的漏极,第二光电二极管的阴极接第二传输控制管MN2的漏极,第三光电二极管的阴极接第三传输控制管MN3的漏极,第四光电二极管的阴极接第四传输控制管MN4的漏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像素阵列,其特征在于,该像素阵列由若干像素单元组成,每个像素单元包括第一组像素和第二组像素,其中,第二组像素的光电二极管的垂直方向上用开孔金属遮挡;所述开孔金属的孔形状为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或倒圆锥结构,且孔的内壁粗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像素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单元的电路包括:第一光电二极管的阴极接第一传输控制管MN1的漏极,第二光电二极管的阴极接第二传输控制管MN2的漏极,第三光电二极管的阴极接第三传输控制管MN3的漏极,第四光电二极管的阴极接第四传输控制管MN4的漏极,第一传输控制管MN1的源极、第二传输控制管MN2的源极、第三传输控制管MN3的源极和第四传输控制管MN4的源极的公共端接增益调节管MN6的源极,增益调节管MN6的漏极接复位晶体管MN5的源极,复位晶体管MN5的漏极接电源VDD...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创视微电子成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