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车用电池头部吸塑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8252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02: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车用电池头部吸塑部件;包括吸塑盘本体,所述吸塑盘本体包括托板和侧板,所述侧板的前后两侧分别均匀布设有多个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均匀布设于侧板的左右两侧,所述托板上开设有多个凸台,所述凸台的外侧设有加强环,所述加强环上均匀分布有多个定位柱,所述加强环的高度小于圆形状电池顶盖的高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加强环的高度小于圆形状电池顶盖的高度,便于拿取电池顶盖,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设置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能够有效提高本吸塑盘本体的侧壁强度,降低处于本吸塑盘本体外侧的电池顶盖的损坏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车用电池头部吸塑部件


[0001]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车用电池头部吸塑部件。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汽车是指除汽油、柴油发动机之外所有其它能源汽车,包括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氢能源动力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等,现有新能源汽车中普及率最广的为燃料电池汽车与混合动力汽车,该类汽车中主要的驱动能源来自车内的蓄电池,且多为镍氢蓄电池和锂离子电池。
[0003]新能源汽车电池即为工具提供动力来源的电源,多指为电动汽车、电动列车、电动自行车、高尔夫球车提供动力的蓄电池其主要区别于用于汽车发动机起动的起动电池,多采用阀口密封式铅酸蓄电池、敞口式管式铅酸蓄电池以及磷酸铁锂蓄电池。而在圆形状蓄电池顶盖的焊接工序中,需要工作人员频繁地搬电池运顶盖至设备上料工位,搬运过程通常使用托盘来装载电池顶盖,托盘的重量以及质量制约着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工作人员的搬运效率直接影响了焊接工序的作业流程。
[0004]鉴于此,现有申请号为CN202122505725.4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电池顶盖的吸塑盘,其设置两端设置有相反螺纹的螺纹杆、移动块、连接杆和夹持块,使得电池顶盖在安装槽内固定的更加牢固,通过设置弹簧和固定块,使得电池顶盖不会在固定时由于受力过大而受损,从而提高电池顶盖的质量和生产效率。但该吸塑盘还存在一些缺陷:虽然利用螺纹杆、移动块、连接杆、夹持块、弹簧和固定块,能够有效防止电池顶盖在安装槽内晃动,但是结构较为复杂,且安装槽较深,因此电池顶盖在拿取时较为困难,另外,吸塑盘在搬运过程中,由于吸塑盘强度小,吸塑盘的侧壁处常会受到挤压碰撞,处于边缘安装槽内的电池顶盖损坏率较高,实用性较差。
[0005]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能源车用电池头部吸塑部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06]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能源车用电池头部吸塑部件。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新能源车用电池头部吸塑部件,包括吸塑盘本体,所述吸塑盘本体包括水平设置的托板以及围绕于托板周面竖直固接的侧板,所述侧板的前后两侧分别均匀布设有多个第一加强筋,所述侧板的左右两侧分别向内凹陷形成手位槽,且手位槽的旁侧布设有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均匀布设于侧板的左右两侧,所述托板上开设有多个用于放置圆形状电池顶盖的凸台,所述凸台的外侧设有加强环,所述加强环与凸台为同心圆结构,所述加强环上均匀分布有多个定位柱,所述定位柱包括一体成型的上段结构和下段结构,电池顶盖放置在凸台内后,上段结构的侧壁下端与圆形状电池顶盖侧壁上端相抵接,所述加强环的高度小于圆形状电池顶盖的高度。
[0009]优选的,所述侧板的前后两侧分别均匀开设有多个向内凹陷的安装槽,所述第一加强筋设置于安装槽内,所述第一加强筋为矩形状结构。
[0010]优选的,相邻两个所述安装槽之间开设有插槽,所述托板的下端对应插槽的位置设有相适配的插块,所述托板的下端对应安装槽的位置设有相适配的对接块,且对接块对应第一加强筋的位置设有避让槽。
[0011]优选的,所述第二加强筋为矩形状结构,所述第二加强筋对应于侧板的左右两侧的端部位置。
[0012]优选的,所述定位柱的数量为三个,相邻两个所述定位柱之间的夹角为120
°

[0013]本技术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能源车用电池头部吸塑部件,工作时,将电池顶盖放置于凸台处时,由于加强环和定位柱均为塑料材质,可以通过外部施压压力,使得定位柱产生弹性形变,从而可使电池顶盖置于凸块处,定位柱的上段结构的侧壁下端抵接于电池顶盖的侧壁上端,且定位柱的自身弹性复位作用,能够卡住电池顶盖,从而能够防止电池顶盖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晃动,保证电池顶盖的稳定运输;通过加强环的高度小于圆形状电池顶盖的高度,便于拿取电池顶盖,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设置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能够有效提高本吸塑盘本体的侧壁强度,降低处于本吸塑盘本体外侧的电池顶盖的损坏率。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新能源车用电池头部吸塑部件的俯视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新能源车用电池头部吸塑部件的仰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定位柱的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托板1、侧板2、第一加强筋3、安装槽4、插槽5、第二加强筋6、手位槽7、凸台8、加强环9、定位柱10、插块11、对接块12、避让槽13、下段结构14、上段结构15。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9]参考附图1

3,一种新能源车用电池头部吸塑部件,包括吸塑盘本体,所述吸塑盘本体包括水平设置的托板1以及围绕于托板1周面竖直固接的侧板2,所述侧板2的前后两侧分别均匀布设有多个第一加强筋3,所述侧板2的左右两侧分别向内凹陷形成手位槽7,且手位槽7的旁侧布设有第二加强筋6,所述第二加强筋6均匀布设于侧板2的左右两侧,所述托板1上开设有多个用于放置圆形状电池顶盖的凸台8,所述凸台8的外侧设有加强环9,所述加强环9与凸台8为同心圆结构,所述加强环9上均匀分布有多个定位柱10,所述定位柱10包括一体成型的上段结构15和下段结构14,电池顶盖放置在凸台8内后,上段结构15的侧壁下端与圆形状电池顶盖侧壁上端相抵接,所述加强环9的高度小于圆形状电池顶盖的高度。
[0020]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加强筋3和第二加强筋6,二者交错围绕侧板2设置,便于有效提高本吸塑盘本体的侧壁强度,降低处于本吸塑盘本体外侧的电池顶盖的损坏率。
[0021]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手位槽7,便于操作人员搬运本吸塑盘本体,操作方便。
[0022]在本实施例中,定位柱10由一体成型的上段结构15和下段结构14组成,其中,上段结构15和下段结构14均为圆柱状结构,且上段结构15的直径大于下段结构14的直径,当将电池顶盖放置于凸台8处时,由于本吸塑盘本体采用塑料材质制成,即所涉及的所有部件均为塑料材质,通过外部施压压力,使得定位柱10自加强环9向外产生弹性形变,从而可使电池顶盖置于凸块处后,上段结构15的侧壁下端抵接于电池顶盖的侧壁上端,且定位柱10的自身弹性复位作用,能够卡住电池顶盖,从而能够防止电池顶盖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晃动,保证电池顶盖的稳定运输。
[0023]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加强环9的高度小于圆形状电池顶盖的高度,便于拿取电池顶盖,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002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侧板2的前后两侧分别均匀开设有多个向内凹陷的安装槽4,所述第一加强筋3设置于安装槽4内,所述第一加强筋3为矩形状结构;相邻两个所述安装槽4之间开设有插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车用电池头部吸塑部件,包括吸塑盘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塑盘本体包括水平设置的托板以及围绕于托板周面竖直固接的侧板,所述侧板的前后两侧分别均匀布设有多个第一加强筋,所述侧板的左右两侧分别向内凹陷形成手位槽,且手位槽的旁侧布设有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均匀布设于侧板的左右两侧,所述托板上开设有多个用于放置圆形状电池顶盖的凸台,所述凸台的外侧设有加强环,所述加强环与凸台为同心圆结构,所述加强环上均匀分布有多个定位柱,所述定位柱包括一体成型的上段结构和下段结构,电池顶盖放置在凸台内后,上段结构的侧壁下端与圆形状电池顶盖侧壁上端相抵接,所述加强环的高度小于圆形状电池顶盖的高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车用电池头部吸塑部件,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亚妮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冠泓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