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烧结机余热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76850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02: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烧结机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第一集气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烧结机余热回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烧结
,具体涉及一种烧结机余热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烧结是钢铁生产工艺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将各种粉状含铁原料,配入适量的燃料和熔剂,加入适量的水,经混合和造球后在烧结设备上使物料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将矿粉颗粒黏结成块的过程

烧结工序的能耗约占冶金总能耗的
10

12%
,其排放的余热约占总能耗热能的
49%
,高效回收和利用烧结排放的低温烟气余热意义重大

烧结机余热回收装置是余热回收的关键设备,其结构与设置方式对回收利用的效果影响很大,目前的余热回收主要是利用烧结机余热锅炉对烧结热量进行回收;而实际生产中,为提高混合料温度降低烧结过湿层的影响,普遍在梭式料仓加入蒸汽,在正常生产时会出现高温蒸汽,同时在烧结机机头处及泥辊布料处会出现高温蒸汽,普遍的处理方法是:采用湿式除尘器对高温蒸气

粉尘

废气进行收集和处理,此方法对烧结工序能耗造成较大浪费
,
同时会产生废水,引起环保问题

[0003]申请号为
CN201220648050.7、
名称为“烧结机和环冷机余热回收装置”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烧结机余热锅炉和环冷机余热锅炉,烧结机余热锅炉包括烧结机余热锅炉汽包,其设有烧结机余热锅炉蒸汽出口;烧结机余热锅炉蒸汽出口与环冷机余热锅炉蒸汽出口相连接,环冷机余热锅炉蒸汽出口与中压过热器相连接

通过这种结构的烧结机和环冷机余热回收装置,其有效提高了蒸汽的品质,提高了汽轮机做功能力,从而提高了余热回收的效率

但其仍是传统的锅炉余热回收,并没有涉及到本申请所提及的梭式料仓

烧结机机头处台车及泥辊下部台车处的余热回收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用于克服已有技术之缺陷

提供一种烧结机余热回收装置,它能够解决梭式料仓

烧结机机头处台车及泥辊下部台车处产生的高温气体余热浪费问题,同时省去了对其高温气体进行处理引起的能耗及环保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烧结机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第一集气罩

主风管及抽风机;抽风机设置于主风管中段;第一集气罩设置于梭式料仓上方,其通过第一支管与主风管的前段相连通;主风管的后段通过送风支管与烧结机料面烟罩相连通;抽风机由第七电机
D7
驱动

[0007]上述烧结机余热回收装置,在第一集气罩内增设第一温度传感器,在第一支管上增设第一阀门,所述第一阀门为电动蝶阀,由第一电机
D1
驱动

[0008]上述烧结机余热回收装置,增设
CPU
及控制电路,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接
CPU

P0.0
输入端;
CPU 的
P1.0

、P1.1
端分别通过第一三极管
T1、
第二三极管
T2
与第一继电器
J1、
第二继电器
J2
的控制线圈相连接,直流电源的两极通过第一继电器
J1
的常开触点
J1
‑1与第一电机
D1
的两极相连,第二继电器
J2
的常开触点
J2
‑1将电源两极的极性交换
后也与第一电机
D1
的两极相连
。CPU
的 P2.0
输出端通过第七三极管
T7
与第七继电器
J7
相连接,第七继电器
J7
的常闭触点
J7
‑1将交流电接至第七电机
D7
,控制第七电机
D7
的启停

[0009]上述烧结机余热回收装置,在烧结机机头处台车及泥辊下部台车上方分别增设第二集气罩及第三集气罩,第二集气罩及第三集气罩分别通过第二支管及第三支管与主风管的前段相连通

[0010]上述烧结机余热回收装置,在第二集气罩及第三集气罩内分别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及第三温度传感器,并在第二支管及第三支管上分别设置第二阀门及第三阀门,第二阀门及第三阀门为电动蝶阀

[0011]上述烧结机余热回收装置,第二温度传感器及第三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分别接
CPU
的输入端;第二阀门及第三阀门的驱动电机分别通过继电器及三极管连接
CPU
的输出端,其连接方式与
CPU
连接控制第一阀门的方式相同

[0012]上述烧结机余热回收装置,所述送风支管设置3‑4根,在烧结机料面烟罩内各送风支管的管口附近设置有第四温度传感器,在送风支管上设置有送风电动蝶阀;所述第四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接
CPU
的输入端;
CPU
的其他输出端通过三极管及继电器控制送风电动蝶阀的驱动电机,其控制连接方式与
CPU
连接控制第一阀门的方式相同

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较之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4]一是,在梭式料仓

烧结机机头处台车及泥辊下部台车上方分别设置了集气罩,通过风机将上述三处产生的热量送至后续的烧结机料面烟罩内,对后续台车温度提升起到积极作用,不但解决了上述三处热量浪费的问题,而且克服了传统处理方法涉及的废水

废气问题

[0015]二是,在三个集气罩与主风管连接的支管内设置的温度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集气罩内的气温,根据监测温度,由
CPU
控制安装在各支管上的电动蝶阀的开启与闭合,既确保了热量的回收,又不影响梭式料仓

烧结机机头处台车及泥辊下部台车三处的正常工况

[0016]三是,设置3‑4根送风支管,分散设置且与烧结机料面烟罩相连通,并通过设置于烧结机料面烟罩内的温度传感器的温度监测,由
CPU
控制安装于送风支管上阀门的开启与闭合,确保热量均匀送至烧结机料面烟罩内,使后续烧结机台车加温均匀

附图说明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

[0018]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控制电路示意图;
[0020]图中各标号分别表示为:
[0021]1、
第一集气罩,1‑
1、
第一支管,1‑
2、
第一阀门,1‑...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烧结机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集气罩(1)

主风管(8)及抽风机(7);抽风机(7)设置于主风管(8)中段;第一集气罩(1)设置于梭式料仓(4)上方,其通过第一支管(1‑1)与主风管(8)的前段相连通;主风管(8)的后段通过送风支管(9‑1)与烧结机料面烟罩(9)相连通;抽风机(7)由第七电机
D7
驱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烧结机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一集气罩(1)内增设第一温度传感器(1‑3),在第一支管(1‑1)上增设第一阀门(1‑2),所述第一阀门(1‑2)为电动蝶阀,由第一电机
D1
驱动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烧结机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增设
CPU
及控制电路,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1‑3)的信号输出端接
CPU

P0.0
输入端;
CPU 的
P1.0

、P1.1
端分别通过第一三极管
T1、
第二三极管
T2
与第一继电器
J1、
第二继电器
J2
的控制线圈相连接,直流电源的两极通过第一继电器
J1
的常开触点
J1
‑1与第一电机
D1
的两极相连,第二继电器
J2
的常开触点
J2
‑1将电源两极的极性交换后也与第一电机
D1
的两极相连;
CPU
的 P2.0
输出端通过第七三极管
T7
与第七继电器
J7
相连接,第七继电器
J...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维杰张猛范常宏葛志彬苏士豹田欢欢
申请(专利权)人:德龙钢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