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弹性导湿针织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6610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0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弹性导湿针织布,涉及针织布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现有的部分针织布吸湿效果不佳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基层,所述基层设置有两层,所述基层形成为波浪状,两层所述基层之间形成有若干空腔,两层所述基层之间相互粘合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弹性导湿针织布,其通过基层编织形成的结构,使基层形成有多条空腔和多个小孔,使吸收至导湿布内的液体能够在空腔和纱线之间进行相互传导,增强针织布吸湿效果,同时,通过纱线编织所形成的多个小孔设置在空腔处,能够依此促进针织布所含有的液体的挥发,有助于针织布进行持续吸湿。持续吸湿。持续吸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弹性导湿针织布


[0001]本技术涉及针织布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弹性导湿针织布。

技术介绍

[0002]针织布是利用织针将纱线弯曲成圈并相互串套形成的织物,其通过各种编织方法,使纺织面料具有各类不同的性能特点,丰富了纺织市场的产品种类。
[0003]目前,出现了如专利号CN202122074539.X的技术,其包括基布层以及设置于基布层内表面的吸湿层,所述吸湿层为吸湿排汗纤维层。
[0004]上述技术通过使用吸湿排汗纤维,利用纤维表面微细沟槽所产生的毛细现象使汗液经芯吸、扩散、传输等作用,迅速迁移至织物的表面并发散,从而达到导湿快干的目的,从而有效提高针织布的吸湿性能。
[0005]上述技术中的针织布在使用的过程时,其在吸收了汗液之后,织物在导水外层对吸水线芯的阻挡下,并不利于汗液在吸水线芯中的继续传导与挥发,进而降低了针织布的透气性能,影响了使用者的使用体验,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对现有的针织布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弹性导湿针织布。
[0007]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弹性导湿针织布,包括基层,所述基层设置有两层,所述基层形成为波浪状,两层所述基层之间形成有若干空腔,两层所述基层之间相互粘合连接。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层由梳栉GB1、梳栉GB2、梳栉GB3和梳栉GB4织造制成。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梳栉GB1的垫纱组织为:12/10/23/10//,一穿四空。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梳栉GB2的垫纱组织为:12/10/

/10//,一穿四空。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梳栉GB3的垫纱组织为:21/

/23/

//,一穿四空。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梳栉GB4的垫纱组织为:21/56/32/56//,一穿四空。
[001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梳栉GB1、梳栉GB2、梳栉GB3和梳栉GB4均设置为纱束,所述纱束由第一纱线、第二纱线与第三纱线包覆芯纱加捻制成。
[001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纱线、第二纱线与第三纱线均由牦牛绒纤维制成,所述芯纱由PTT纤维制成。
[0015]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针织布中的基层所设置成的截面为波浪状的结构,能够使针织布整体具有厚度方向上的弹性效果,且基层所形成的结构使针织布表面形成有若干小孔,内部形成有若干条空腔,小孔的设置使针织布遇到液体时能够被
吸收,并通过空腔与小孔的结构对液体进行传导,使针织布具有较强的导湿效果。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梳栉GB1、梳栉GB2、梳栉GB3和梳栉GB4织造所形成的剖面示意图;
[0018]图3为梳栉GB1的垫纱运动图;
[0019]图4为梳栉GB2的垫纱运动图;
[0020]图5为梳栉GB3的垫纱运动图;
[0021]图6为梳栉GB4的垫纱运动图;
[0022]图7为梳栉GB1、梳栉GB2、梳栉GB3和梳栉GB4织造所形成的平面示意图;
[0023]图8为纱束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基层;2、空腔;3、第一纱线;4、第二纱线;5、第三纱线;6、芯纱。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26]一种弹性导湿针织布,如图1

图2所示,包括基层1,基层1设置有两层,基层1形成为波浪状,两层基层1之间形成有若干空腔2,两层基层1之间相互粘合连接,两层基层1之间的凸起部位相互连接,内凹的部位不连接,以此使两层基层1之间能够具有空腔2,以使编织制成的针织布能够促进液体的传导流动,达到导湿的效果,并通过空腔2提升容腔空间,而在基层编织成型后,基层上能够形成多个小孔,在湿气进入容腔时,湿气能够在人体散发热量的情况下加快传导速度,并能够通过小孔向空腔2的外侧溢出,在有气流朝向基层吹过时,小孔的设置能够支持气流穿插流过,增加基层的湿气蒸发效果。
[0027]如图3

图7所示,基层1由梳栉GB1、梳栉GB2、梳栉GB3和梳栉GB4织造制成,由纱束通过梳栉GB1、梳栉GB2、梳栉GB3和梳栉GB4织造制成的基层1,其能够使基层1的剖面形状为波浪状的结构进行保持,以使针织布具有厚度方向上的弹性,并在织造结构上保证了针织布的导湿性能。
[0028]梳栉GB1通过经编机沿图3上所展示的垫纱运动图进行编制,其垫纱组织为:12/10/23/10//,以一穿四空的方式进行编织。梳栉GB2通过经编机沿图4上所展示的垫纱运动图进行编制,其垫纱组织为:12/10/

/10//,以一穿四空的方式进行编织。梳栉GB3通过经编机沿图5上所展示的垫纱运动图进行编制,其垫纱组织为:21/

/23/

//,以一穿四空的方式进行编织。梳栉GB4通过经编机沿图6上所展示的垫纱运动图进行编制,其垫纱组织为:21/56/32/56//,以一穿四空的方式进行编织。
[0029]梳栉GB1、梳栉GB2、梳栉GB3和梳栉GB4织造制成的基层1具有4层,梳栉GB1作为第一层,能够与另一侧的基层1相互接触,梳栉GB2设置在梳栉GB1之上,使其表面形成凸起,从而扩大基层的整体蒸发面积,从而使导湿过来的湿气能够在基层上快速蒸发,从而让基层的整体效果变好,梳栉GB3设置在梳栉GB2之上,提高基层表面的凸起程度,并且与GB2形成的凸起产生错位,使其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增加,并且减少对GB2本身的蒸发面积的影响,进而让基层的整体效果变得更好,并使梳栉GB4靠近梳栉GB3一侧能够被垫高,并且梳栉GB4通过和梳栉GB1、梳栉GB2以及梳栉GB3与另一梳栉GB1形成三角结构,通过三角形的稳定
性,使得梳栉GB4被更好的支撑隆起,从而与另一基层上的梳栉GB4形成更大更稳定的空腔2,从而让空气更好的流动,达到更好的带动基层上的水份,使其更好更快的蒸发,从而让针织布的整体效果变得更好,并保持垫层厚度方向的弹性,基层1形成多条空腔2结构的同时,能够在梳栉GB4的区域形成多个小孔,其能够在遇到液体时,增强对液体的吸收与引导效果,梳栉GB1、梳栉GB2、梳栉GB3同时对梳栉GB4形成牵拉,以保持梳栉GB4所形成的易透气结构,以及基层1所形成的多条空腔2,编织后的基层1能够通过梳栉GB1、梳栉GB2、梳栉GB3和梳栉GB4织造制成的纱线结构形成可形变的状态,使用者将其进行延展时,基层1上所形成的若干个小孔能够被扩大,加快液体挥发的速度,并延长针织布后续吸湿导湿的效率,达到持续导湿与易干的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弹性导湿针织布,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层,所述基层设置有两层,所述基层形成为波浪状,两层所述基层之间形成有若干空腔,两层所述基层之间相互粘合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弹性导湿针织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由梳栉GB1、梳栉GB2、梳栉GB3和梳栉GB4织造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弹性导湿针织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梳栉GB1的垫纱组织为:12/10/23/10//,一穿四空。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弹性导湿针织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梳栉GB2的垫纱组织为:12/10/

/10//,一穿四空。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弹性导湿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章桂张高峰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市昊昱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