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肠溶益生菌微丸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75328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7 23:52
本申请公开一种肠溶益生菌微丸,所述肠溶益生菌微丸由内到外依次包括丸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肠溶益生菌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说明书涉及益生菌
,特别涉及一种肠溶益生菌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益生菌
(Probiotic)
又称微生态调节剂,是指能够定植于人体肠道的活性微生物,促进肠内菌群生态平衡,对宿主起有益作用的活的微生物制剂

益生菌具有改善肠道菌群结构

增强免疫系统

降低胆固醇和血压

降低氧化应激和餐后血糖等多种功效

市场上存在多种形态的益生菌产品,其中益生菌粉是其主要产品形式之一

各种产品中所含益生菌数量和种类都不同
。《
益生菌类保健食品申报与评定
(
征求意见稿
)》

GB 7101—2015《
食品安全标准饮料

规定标识活菌型的产品乳酸菌数应
≥1
×
106CFU/mL(g)。
目前食品类的益生菌产品均通过口服使用,而胃酸属于强酸物质,具有强腐蚀性,且益生菌通过胃部的时间需要
0.5
‑2小时,因此,大部分缺乏保护的益生菌都被胃酸破坏,难以保证到达肠道末端定植作用部位的益生菌有效数量

益生菌晶球产品具备保护益生菌免受胃酸破坏的作用,但其加工过程涉及高温处理,对益生菌产生直接的破坏作用,且益生菌晶球产品易产生菌体沉降

晶球变色等质量问题,同时晶球的载菌量较低,难以满足高剂量益生菌产品的需求

[0003]微丸是直径
0.5

2.0mm
范围内的球形或类球形固体剂型,可装入胶囊

压制成片剂,或制成其他制剂类型

微丸具有外形美观

流动性好

载药量高的优点,可以制成缓控释制剂,改善药物的释药特性,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

现有技术公开的益生菌肠溶微丸制备工艺包括微晶纤维素丸芯制备

层积制丸法上益生菌粉

肠溶包衣等,这些工艺能够满足益生菌的肠溶释放和提高胃中益生菌稳定性的要求,但忽略了肠溶包衣材料Ⅰ号丙烯酸树脂不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要求,只能用于药品,不能用于食品

并且现有技术工艺过程中使用了乙醇,这个对于生产加工而言增加了生产难度和危险性,并会带来溶剂残留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提供一种肠溶益生菌微丸,所述肠溶益生菌微丸由内到外依次包括丸芯

益生菌层和包衣;所述丸芯包括重量比为
400

950

50

900
:0~
50
的微晶纤维素

低聚糖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所述益生菌层包括重量比为
50

500

200

950
:1~
40
的益生菌粉

微晶纤维素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所述包衣包括重量比为
10

40

30

200

10

100

850

1000
的海藻酸钠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糖和纯水,所述糖包括乳糖

抗性糊精或甘露糖中至少一种

[0005]本申请还提供上述的肠溶益生菌微丸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
将丸芯与益生菌混粉混合,加入粘合剂,干燥,制得益生菌微丸;
2)
向益生菌微丸加入包衣液,制得肠溶益生菌微丸

[0006]本说明书提出的肠溶益生菌微丸及其制备方法,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但不限于:
(1)
本申请中肠溶益生菌微丸所有成分都是食品级,更加安全健康;
(2)
采用益生元作为丸
芯材料,能够促进微丸所载益生菌在体内的代谢和增殖,发挥协同增效作用,进一步改善宿主健康;
(3)
本申请制备工艺完全使用纯水,避免了乙醇等溶剂残留问题,降低了生产难度和危险性;
(4)
本申请制备的肠溶益生菌微丸在人工胃液处理
2h
后或
0.3
%胆盐溶液处理
3h
后,益生菌存活率仍能达到
80
%以上;
(5)
本申请制备的肠溶益生菌微丸圆整度和均一性好

附图说明
[0007]本申请将以示例性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这些示例性实施例将通过附图进行详细描述

这些实施例并非限制性的,其中:
[0008]图1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圆整度较差,未进行肠溶包衣的微丸图片

[0009]图2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示的肠溶益生菌微丸图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说明书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

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说明书的一些示例或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将本说明书应用于其它类似情景

除非从语言环境中显而易见或另做说明,图中相同标号代表相同结构或操作

[0011]如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所示,除非上下文明确提示例外情形,“一”、“一个”、“一种”和
/
或“该”等词并非特指单数,也可包括复数

一般说来,术语“包括”与“包含”仅提示包括已明确标识的步骤和元素,而这些步骤和元素不构成一个排它性的罗列,方法或者设备也可能包含其它的步骤或元素

[0012]本说明书中使用了流程图用来说明根据本说明书的实施例的系统所执行的操作

应当理解的是,前面或后面操作不一定按照顺序来精确地执行

相反,可以按照倒序或同时处理各个步骤

同时,也可以将其他操作添加到这些过程中,或从这些过程移除某一步或数步操作

[0013]益生元是一类不被宿主消化吸收却能够选择性地促进体内有益菌的代谢和增殖,从而改善宿主健康的有机物质

常用的益生元包括低聚糖类,如低聚果糖

低聚半乳糖

低聚木糖

低聚异麦芽糖

大豆低聚糖

低聚乳果糖,水苏糖,耦合糖,菊粉等,有些微藻类也可作为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肠溶益生菌微丸,其特征在于,所述肠溶益生菌微丸由内到外依次包括丸芯

益生菌层和包衣;所述丸芯包括重量比为
400

950

50

900
:0~
50
的微晶纤维素

低聚糖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所述益生菌层包括重量比为
50

500

200

950
:1~
40
的益生菌粉

微晶纤维素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所述包衣包括重量比为
10

40

30

200

10

100

850

1000
的海藻酸钠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糖和纯水,所述糖包括乳糖

抗性糊精或甘露糖中至少一种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肠溶益生菌微丸,其特征在于,所述丸芯包括重量比为
600

900

600

900

27.5

43.75
的辅微晶纤维素

低聚糖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所述益生菌层包括重量比为
150

300

250

600

12

29.5
的益生菌粉

微晶纤维素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所述包衣包括重量比为
20

30

35

120

15

45

870

930
的海藻酸钠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糖和纯水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肠溶益生菌微丸,其特征在于,所述丸芯包括重量比为
900

600

43.75
的辅微晶纤维素

低聚糖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所述益生菌层包括重量比为
300

600

29.5
的益生菌粉

微晶纤维素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所述包衣包括重量比为
25

50

25

900
的海藻酸钠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糖和纯水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肠溶益生菌微丸,其特征在于,所述丸芯:益生菌层:包衣的重量比为
30

75

20

40
:5~
30
;优选的,所述丸芯:益生菌层:包衣的重量比为
45

54

30

38
:8~
25
份;更优选的,所述丸芯:益生菌层:包衣的重量比为
50

34

16。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肠溶益生菌微丸,其特征在于,所述低聚糖包括水苏糖

低聚果糖

低聚半乳糖或低聚异麦芽糖中至少一种,优选的,所述低聚糖为水苏糖;和
/
或,所述糖为甘露糖;和
/
或,所述益生菌粉包括植物乳杆菌
LPL28
菌粉

乳双歧杆菌
XLTG11
菌粉或植物乳杆菌
CCFM8661
菌粉中至少一种;优选的,所述益生菌粉为植物乳杆菌
CCFM8661
菌粉;和
/
或,所述益生菌粉中益生菌含量为
2.0
×
10
11
CFU/g

4.0
×
10
11
CFU/g
;优选的,所述益生菌粉中益生菌含量为
2.0
×
10
11
CFU/g
;所述肠溶益生菌微丸中组分均为食品级
。6.
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肠溶益生菌微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
将丸芯与益生菌混粉混合,加入粘合剂,干燥,制得益生菌微丸;
2)
向益生菌微丸加入包衣液,制得肠溶益生菌微丸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肠溶益生菌微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丸芯与益生菌混粉在造粒机中混合,优选的,益生菌混粉采用连续加入的方式与丸芯在造粒机中混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键董生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城鑫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