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缸以及作业机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5284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7 23:51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动缸具备:作为驱动源的马达;输出轴,其通过所述马达的驱动而旋转;第一旋转体,其与所述输出轴连结,通过所述输出轴的旋转而旋转;以及第二旋转体,其与所述第一旋转体相邻,通过所述第一旋转体的旋转而旋转,所述第一旋转体具有以能够收容润滑剂的方式开口的中空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动缸以及作业机械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缸以及作业机械

[0002]本专利技术基于
2021

05

10
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
2021

079546
号主张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引于此


技术介绍

[0003]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作业机械的一例,公开了电动挖掘机

电动挖掘机具备车辆主体

设置为能够相对于车辆主体转动的动臂

以及电动缸

动臂由电动缸驱动

[0004]在专利文献2中,作为电动缸,公开了具备收纳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螺纹轴的内筒

以及将内筒以能够伸缩的方式收纳的外筒的结构

内筒固定于与螺纹轴螺合的螺母

在内筒内的下半部封入有经由流通孔与外筒内流通的润滑剂

在内筒内的上半部形成有具有形成于内筒的上端部的大气连通孔的空气室

[0005]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具备沿着轴线方向长条的主体

以及设置于主体的内部的位移机构的结构

位移机构具备收容于主体的内部的螺纹轴

与螺纹轴螺合的位移螺母

装配于位移螺母的外周侧的活塞

以及与活塞连结的活塞杆

螺纹轴的一端部与连接器连结
。<br/>连接器被轴承支承为旋转自如

螺纹轴的另一端部与保持架连结

在保持架的外周面设置有支承环

支承环的外周面具有多个支承部而形成为凹凸状

支承部与活塞杆的内周面滑动接触,将活塞杆支承为沿着轴线方向位移自如

在支承环的外周面形成有引导润滑剂的搅拌槽

[0006]在先技术文献
[0007]专利文献
[0008]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
2020

204172
号公报
[0009]专利文献2:日本实公平3‑
4962
号公报
[0010]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
2009

275914
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11]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12]在专利文献1的情况下,通过电动缸的驱动而动臂转动

在专利文献1中,为了防止由于电动缸的驱动源即马达的发热而产生问题,要求使来自马达的热高效地向外部散放

[0013]在专利文献2的情况下,在内筒内以及外筒内封入润滑剂

[0014]在专利文献3的情况下,通过支承环的搅拌槽来搅拌润滑剂

[0015]在该专利文献2以及3中,具备与螺纹轴平行配置的马达

为了防止由于马达的发热而产生问题,在使来自马达的热高效地向外部散放的方面存在改善的余地

[0016]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使来自马达的热高效地向外部散放的电动缸以及作业机械

[0017]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8]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的电动缸具备:作为驱动源的马达;输出轴,其通过所述马达的驱动而旋转;第一旋转体,其与所述输出轴连结,通过所述输出轴的旋转而旋转;以及第二旋转体,其与所述第一旋转体相邻,通过所述第一旋转体的旋转而旋转,所述第一旋转体具有以能够收容润滑剂的方式开口的中空部

[0019]专利技术效果
[0020]根据上述方式,能够使来自马达的热高效地向外部散放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实施方式的挖掘机的侧视图

[0022]图2是实施方式的工作装置的侧视图,且是通过动臂以及斗杆的内部来进行示出的图

[0023]图3是实施方式的动臂的立体图,且是透过动臂的内部来进行示出的图

[0024]图4是实施方式的斗杆的立体图,且是透过斗杆的内部来进行示出的图

[0025]图5是实施方式的电动缸的立体图

[0026]图6是从轴向的一方侧观察实施方式的电动缸的图

[0027]图7是从轴向的另一方侧观察实施方式的电动缸的图

[0028]图8是包含图7的
VIII

VIII
截面的图

[0029]图9是图8的
IX
部分的放大图

[0030]图
10
是包含图9的
X

X
截面的图

[0031]图
11
是实施方式的第一齿轮架的立体图

[0032]图
12
是实施方式的第二齿轮架的立体图

[0033]图
13
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的润滑剂的流动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实施方式中,作为作业机械
(
作业车辆
)
的一例,列举挖掘机进行说明

[0035]&lt;
挖掘机
(
作业机械
)&gt;
[0036]如图1所示,作为作业机械的挖掘机1具备车辆主体
2、
以及与车辆主体2连结的工作装置
3。
以下,将挖掘机1的前进方向

后退方向以及车辆宽度方向称作“车辆前方
(
车辆前后方向一方侧
)”、“车辆后方
(
车辆前后方向另一方侧
)”以及“车辆宽度方向”。
车辆宽度方向也有时称作“左侧
(
车辆宽度方向一方侧
)”或者“右侧
(
车辆宽度方向另一方侧
)”。
相对于挖掘机1前进的方向将右手称作右侧,相对于挖掘机1前进的方向将左手称作左侧

将挖掘机1配置于水平面的状态的上下方向

上方以及下方简称为“上下方向”、“上方”以及“下方”。
[0037]&lt;
车辆主体
&gt;
[0038]车辆主体2具备能够自行驶的下部行驶体
5、
以及以回转自如的方式设置在下部行驶体5上的上部回转体
6。
[0039]下部行驶体5具有左右一对履带
7。
下部行驶体5具备驱动履带7的电动马达
(
未图示
)。
下部行驶体5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
一种电动缸,其中,所述电动缸具备:作为驱动源的马达;输出轴,其通过所述马达的驱动而旋转;第一旋转体,其与所述输出轴连结,通过所述输出轴的旋转而旋转;以及第二旋转体,其与所述第一旋转体相邻,通过所述第一旋转体的旋转而旋转,所述第一旋转体具有以能够收容润滑剂的方式开口的中空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缸,其中,所述输出轴从所述马达的轴向端面向轴向外方突出,所述第一旋转体形成为与所述输出轴同轴的筒状,所述中空部向所述第一旋转体的所述轴向外方开口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缸,其中,所述电动缸还具备将所述马达的驱动力向活塞传递的行星齿轮机构,所述行星齿轮机构具备:作为所述第一旋转体的太阳轮;作为所述第二旋转体的多个行星轮;齿轮架,其将所述多个行星轮的中心轴支承为能够旋转;以及齿圈,其包围所述多个行星轮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缸,其中,所述齿轮架具有从面向所述太阳轮的外周的位置朝向所述行星轮的中心轴延伸

且以能够流通所述润滑剂的方式凹陷的引导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饭谷英史赤崎翔太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