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轧钢冷床辐射热回收的高效取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74213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7 23: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轧钢冷床辐射热回收的高效取热装置,设置在所述的轧钢冷床上,其中包括并排设置的至少两组换热器,每组换热器包括框架,所述的框架内上下间隔设置有若干层换热管组,每组换热器相应层的换热管组串接,下层换热管组串接上层换热管组形成通路,其中第一组换热器最下层的换热管组上设置有进水管口,最后一组换热器的最上层的换热管组上设置有出水管口,水介质依次从进水管口进入经换热管组后从出水管口流出将轧钢冷床的辐射热置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轧钢冷床辐射热回收的高效取热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冷床余热回收
,具体是涉及一种用于轧钢冷床辐射热回收的高效取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热轧带肋钢筋
(
螺纹钢
)
一直是世界范围内主要的建筑用材料,它是连铸钢坯经加热炉加热达到
1200℃
,再经轧机轧制而成

但自从钢材轧制工艺诞生之日起,伴随而来的主要问题是“趁热打铁”后,钢材要在冷床上由
950℃
冷却到常温后才能打梱

既有大量热能浪费,也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

多年来,关于钢铁行业轧钢冷床余热如何回收利用问题,很多企业和科研院所做过许多探索和尝试,但都没有取得大的进展

根据统计,每条热轧钢线每年可回收蒸汽约8万吨,年可发电约
1000

KWh
,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万吨

如果全国
2000
余条热轧冷床全部采用该装置,可回收蒸汽发电
200
亿
KWh/
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2000
万吨
/


而轧钢冷床的余热进行回收利用,需要用到取热装置

现有的取热装置都采用箱体式结构,箱体两端设置进水口和出口水,箱体内设置水介质进行热转换循环,然而由于箱体内部空间较大,水介质受热不均匀,流速缓慢,导致热传递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一种用于轧钢冷床辐射热回收的高效取热装置,其通过水介质流经并列设置的多层换热管进行辐射热置换,热传递效率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用于轧钢冷床辐射热回收的取热装置,设置在所述的轧钢冷床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并排设置的至少两组换热器,每组换热器包括框架,所述的框架内上下间隔设置有若干层换热管组,每组换热器相应层的换热管组串接,下层换热管组串接上层换热管组形成通路,其中第一组换热器最下层的换热管组上设置有进水管口,最后一组换热器的最上层的换热管组上设置有出水管口,水介质依次从进水管口进入经换热管组后从出水管口流出将轧钢冷床的辐射热置换

[0006]进一步,所述的换热管组包括若干纵向并列设置的换热管,换热管的两端分别连通有集合管,相邻层的换热管组的集合管连通

[0007]进一步,所述换热管的外周设置有环状翅片

[0008]进一步,所述框架包括立柱和挡板,所述的挡板围合在立柱上形成长方体的框架,框架的顶部四周分别设置有悬吊耳

[0009]进一步,所述的框架内部设置有换热管支撑架,换热管支架上部设置有月牙板固定所述的换热管

[0010]进一步,所述换热器的上部和下部采用硅酸铝板进行保温

[0011]进一步,所述的进水管口和出水管口均设置在所述的集合管上

[0012]进一步,所述换热器的表面涂覆有耐高温漆

[0013]本专利技术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0014]本专利技术的取热装置采用金属材质的框架结构,框架内布置多层多根的金属换热管,通过水介质在换热管内将热量吸收后并进行传输,通过设置多层换热管进行水介质吸热循环,水介质流速快,受热均匀,热转换效率高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的俯视图

[0017]图3为图2的
A

A
向视图

[0018]图中,1‑
法兰;2‑
框架;3‑
悬吊耳;4‑
集合管;5‑
换热管;6‑
出水管口;7‑
进水管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以便更清楚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

特点和优点

应理解的是,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并不是对本专利技术范围的限制,而只是为了说明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实质精神

[0020]如图1‑
图3所示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轧钢冷床辐射热回收的高效取热装置,包括并排设置的至少两组换热器,每组换热器包括框架2,所述的框架2内上下间隔设置有若干层换热管组,每组换热器相应层的换热管组串接,其中下层换热管组串接上层换热管组形成通路,其中第一组换热器最下层的换热管组上设置有进水管口7,最后一组换热器的最上层的换热管组上设置有出水管口6,水介质依次从进水管口7进入经换热管组后从出水管口6流出将轧钢冷床的辐射热置换

[0021]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的取热装置由两组换热器组合而成,两组换热器能够最大限度回收冷床高温区热量,既没有完全覆盖整个冷床,又不影响冷床正常生产

两组换热器的外形尺寸均为8×
2.2
×
0.85
米,内部的换热管排列方式相同,换热管材质遵循换热器国家标准对材质的要求

[0022]每组换热器内上下间隔设置有三层换热管组,第一组换热器的底层换热管组与第二组换热器的底层换热管组一端串接,第二组换热器的底层换热管组另一端与第二组换热器的中间层换热管组一端串接,第二组换热器的中间层换热管组另一端串接第一组换热器中间层的换热管组一端,依次串接,直到将两组换热器内的换热管组全部串接连接

[0023]进一步说,所述的换热管组包括若干纵向并列设置的换热管5,换热管5的两端分别连通有横向的集合管4,相邻层的换热管组的集合管4连通

[0024]具体地说,横向的集合管4分别设置在换热器的框架2外周,换热管5的两端穿过框架2的端部与集合管4连接,集合管4的两端分别设置弯管,每层换热管组通过弯管和连接法兰1串接

[0025]本专利技术中,换热管组的换热管5采用
φ
25mm
无缝换热管,管距间隔
60mm
,每一层都是
32
根换热管
5。
[0026]作为优选,位于底层的第一层换热管用不锈钢管
φ
25mm
×
2.5mm(
外径
X
壁厚
)
,第一层换热管的中心距离底平面
70mm
,其它层的换热管均采用
φ
25mm
×
2.5mm
碳钢管,相邻两层的换热管中心距
165mm。
集合管4采用
φ
89mm
×
4mm
,长度为...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用于轧钢冷床辐射热回收的高效取热装置,设置在所述的轧钢冷床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并排设置的至少两组换热器,每组换热器包括框架
(2)
,所述的框架
(2)
内上下间隔设置有若干层换热管组,每组换热器相应层的换热管组串接,下层换热管组串接上层换热管组形成通路,其中第一组换热器最下层的换热管组上设置有进水管口
(7)
,最后一组换热器的最上层的换热管组上设置有出水管口
(6)
,水介质依次从进水管口
(7)
进入经换热管组后从出水管口
(6)
流出将轧钢冷床的辐射热置换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轧钢冷床辐射热回收的高效取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管组包括若干纵向并列设置的换热管
(5)
,换热管
(5)
的两端分别连通有集合管
(4)
,相邻层的换热管组的集合管
(4)
连通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轧钢冷床辐射热回收的高效取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普会李朋涛王雷平李金枝安东东郭锦张忠战李冉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盛世优联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