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98520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4 20: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换热器,包括箱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器


[0001]本技术涉及换热器,尤其涉及换热器的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工业生产中常用到离心机等机械设备,离心机是利用离心力将混合液中的液体与固体颗粒或液体与液体中各组分进行分离的设备,离心机工作时由于电机和转轴高速转动会产生大量的热,温度过高会导致离心机负荷降低,高温也会导致电机烧毁或转轴损坏,因此离心机上通常设置有冷却系统,冷却系统中的冷却液不断循环对电机和转轴进行降温,在作业时离心机内的冷却液需要通过换热器与循环水不停的换热,保持低温状态

[0003]根据工艺流程需求,有的离心机放置位置较高,例如,生产
PVC
树脂时,原料在聚合单元聚合后,以浆料的形式经汽提单元输送至干燥单元,在干燥单元经离心机脱水

流化床干燥和振动筛过滤后通过风力输送至包装单元,其离心机高度可达
20m
,为了保证冷却效果,换热器通常放置于离心机旁

换热器位置太高会导致循环水压力不足,冷却循环水需要设置管道泵进行增压,但是循环水的压力不好控制,水源压力

水泵功率变化都会影响循环水压力

为了提高换热效,换热器内部的换热管道壁通常较薄,当循环水压力过高时会导致换热器损坏,造成浪费水资源浪费,还会影响正常的生产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换热器在循环水压力较高时,容易损坏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换热器,包括箱体
1、
冷却管2和泄压装置3,箱体1内部形成有换热腔
11
,箱体1上设置有连通换热腔
11
的进液管
12、
出液管
13、
进水管
14
和出水管
15。
冷却管2设置于换热腔
11
内,两端分别与进水管
14
和出水管
15
连通,进水管
14
上设置有泄压口
142。
泄压装置3包括阀体
31、
弹簧
32
和活塞
33
,阀体
31
设置于进水管
14
上,内部形成有圆柱形泄压腔
311
,阀体
31
底部设置有与泄压口
142
连通的进水口
312
,阀体
31
的侧壁上设置有出水口
313
,活塞
33
与泄压腔
311
匹配,滑动设置于泄压腔
311
内,活塞
33
的侧壁与泄压腔
311
的内侧壁贴合,弹簧
32
设置于泄压腔
311
内,位于活塞
33
上方,底部与活塞
33
顶部固定连接

[0006]本换热器使用时,将进液管
12
和出液管
13
分别与离心机的冷却液出口和冷却液进口连通,离心机内的高温冷却液经进液管
12
进入换热腔
11
内,将进水管
14
和出水管
15
分别与冷却循环水系统连通,冷却水经进水管
14
流入冷却管2内,对换热腔
11
内的冷却液进行冷却降温,降温后的冷却液通过出液管
13
流回离心机内给离心机进行降温,冷却管2内升温后的冷却水经出水管
15
流回循环水系统

当冷却水压力过高时,冷却水经泄压口
142
进入泄压腔
311
内,克服弹簧
32
弹力推动活塞
33
沿泄压腔
311
向上滑动,使出水口
313
与进水口
312
连通,高压冷却水经出水口
313
排出,进行泄压

[0007]本换热器通过在箱体1内部设置换热腔
11
,在箱体1上设置连通换热腔
11
的进液管
12、
出液管
13、
进水管
14
和出水管
15
,将冷却管2设置于换热腔
11
内,分别与进水管
14
和出水

15
连通,换热时使高温冷却液进入换热腔
11
内,低温冷却水进入冷却管2内,使低温冷却水和高温冷却液进行换热,从而对高温冷却液进行降温

[0008]通过在进水管
14
上设置泄压口
142
,在泄压口
142
处设置泄压装置3,在阀体
31
内部形成泄压腔
311
,在阀体
31
底部设置有与泄压口
142
连通的进水口
312
,侧壁上设置出水口
313
,活塞
33
滑动设置于泄压腔
311
内,当冷却水压力过高时,冷却水经泄压口
142
进入泄压腔
311
内,克服弹簧
32
弹力推动活塞
33
沿泄压腔
311
向上滑动,使出水口
313
与进水口
312
连通,高压冷却水经出水口
313
排出,进行泄压,从而对换热器进行保护,防止循环水压力过高导致换热器损坏

[0009]优选地,还包括外壳4,外壳4设置于箱体1外,外壳4与箱体1之间形成冷却腔
41
,外壳4上设置有冷却口
42
和排水口
43。
进液管
12、
出液管
13、
进水管
14
和出水管
15
的开口端穿过外壳4延伸至外壳4外侧,泄压装置3位于外壳4外侧,出水口
313
和冷却口
42
连通

[0010]通过设置外壳4,在外壳4与箱体1之间形成冷却腔
41
,将泄压装置3位于外壳4外侧,出水口
313
和冷却口
42
连通,当冷却水压力过高时通过泄压装置3排出的冷却水可以经过出水口
313
和冷却口
42
进入冷却腔
41
内,对箱体1内的冷却液进行降温,可以提高对高温冷却液的降温效率,防止通过泄压装置3排出的冷却水浪费

[0011]优选地,泄压装置3还包括调节装置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
(1)、
冷却管
(2)
和泄压装置
(3)
,所述箱体
(1)
内部形成有换热腔
(11)
,箱体
(1)
上设置有连通换热腔
(11)
的进液管
(12)、
出液管
(13)、
进水管
(14)
和出水管
(15)
;所述冷却管
(2)
设置于换热腔
(11)
内,两端分别与进水管
(14)
和出水管
(15)
连通;所述进水管
(14)
上设置有泄压口
(142)
;所述泄压装置
(3)
包括阀体
(31)、
弹簧
(32)
和活塞
(33)
;所述阀体
(31)
设置于进水管
(14)
上,内部形成有圆柱形泄压腔
(311)
,阀体
(31)
底部设置有与泄压口
(142)
连通的进水口
(312)
,阀体
(31)
的侧壁上设置有出水口
(313)
;所述活塞
(33)
与泄压腔
(311)
匹配,滑动设置于泄压腔
(311)
内,活塞
(33)
的侧壁与泄压腔
(311)
的内侧壁贴合;所述弹簧
(32)
设置于泄压腔
(311)
内,位于活塞
(33)
上方,底部与活塞
(33)
顶部固定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壳
(4)
,所述外壳
(4)
设置于箱体
(1)
外,外壳
(4)
与箱体
(1)
之间形成冷却腔
(41)
,外壳
(4)
上设置有冷却口
(42)
和排水口
(43)
;所述进液管
(12)、
出液管
(13)、
进水管
(14)
和出水管
(15)
的开口端穿过外壳
(4)
延伸至外壳
(4)
外侧;所述泄压装置
(3)
位于外壳
(4)
外侧,所述出水口
(313)
和冷却口
(42)
连通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装置
(3)
还包括调节装置
(34)
,所述调节装置
(34)
包括螺杆
(341)
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永奇刘成余耀孟晓青吕占龙赵邦红
申请(专利权)人:青海盐湖海纳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