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连接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4061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1000),其包括绝缘本体(11)、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端子(131,132)及线缆(14),所述端子包括固持部(1312,1322)、对接部(1311,1321)及尾部(1313,1323),端子的尾部向后延伸出绝缘本体,所述线缆(14)包括若干芯线(141)及包覆在这些芯线外面的绝缘外皮(143),端子的尾部(1313,1323)具有锥状的末端(1316,1326),且在该尾部上进一步设有倒刺(1317,1327),线缆前端的芯线与相应的端子的尾部沿前后方向对应,端子的尾部刺入芯线内形成电性连接。(*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缆连接器组件
本技术是有关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尤其是指一种对线缆与连接器之间的连 接方式进行改良的线缆连接器组件。
技术介绍
线缆连接器组件大多包括绝缘本体、组装在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与这些 导电端子电性连接的线缆。线缆包括若干芯线以及包覆于芯线外周的绝缘外皮,芯线分别 与每一导电端子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在一起,从而使信号可在线缆与导电端子之间传递。然而,采用焊接方式使导电端子与线缆中的芯线实现电性连接,存在如下问题首 先,需要将线缆末端的绝缘外皮剥除,使内部的芯线暴露出来,然后还需要将每一芯线外面 的绝缘层剥除,并使其内的导体露出来,以方便其与导电端子之间的焊接;且暴露出绝缘外 皮的芯线易成凌乱状态,需要先将其整理,然后才能焊接。显然,采用焊接方式实现线缆与 端子之间的连接方式步骤较为繁琐复杂,易导致生产成本增加。其次,焊接方式需要用到焊 锡等材料,易对环境造成污染,不符合当今绿色科技及环保产品的发展趋势。因此,有必要探讨一种新的方式实现线缆与连接器之间的电性连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该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端子 可与线缆芯线之间方便且可靠地连接。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 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端子及线缆,所述端子包括固持部、对接部及尾部,端子 的尾部向后延伸出绝缘本体,所述线缆包括若干芯线及包覆在这些芯线外面的绝缘外皮, 端子的尾部具有锥状的末端,且在该尾部上进一步设有倒刺,线缆前端的芯线与相应的端 子的尾部沿前后方向对应,端子的尾部刺入芯线内形成电性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端子尾部直接刺入线缆芯线内 并形成电性连接,不需要对线缆及其内部芯线的绝缘外皮剥除步骤,以及焊接工序,而使该 线缆连接器组件制造较为简单,且对环境无污染,此外,端子尾部上设有倒刺,从而使端子 尾部与线缆芯线之间达成更加可靠的连接。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组合图。图2是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分解图。图3是图2另一角度的视图。图4是线缆连接器中端子放大图。图5是图1沿A-A方向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5,本技术线缆连接器组件1000包括绝缘本体11、箍件12、端 子13、线缆14、绝缘外壳15以及金属壳体16。绝缘本体11包括基部111以及自基部111向前延伸的舌板部112,且该基部111 的上表面较舌板部112的上表面高。基部111上面设有若干固持槽1111。若干端子槽1121 设置在舌板112上面,且这些端子槽1121沿横向成一排布置。所述端子槽1121分别与相 应的固持槽1111沿前后方向相导通。本实施例中,线缆连接器组件1000具有四个端子13,其包括位于两侧的一对第一 端子131以及位于该对第一端子131之间的一对第二端子132。第一端子131包括固持部1312、自该固持部1312向前延伸的对接部1311、自固持部1312后部内缘向上且向内延伸 的大致成L形的连接部1314以及自该连接部1314向后延伸的尾部1313。该尾部1313具 有锥状的末端1316,且该尾部两侧分别设有一对倒刺1317,倒刺1317邻近末端1316。第 二端子132包括固持部1322、自该固持部1322向前延伸的对接部1321、自固持部1322向 后延伸的尾部1323。该尾部1323具有锥状的末端1326,且该尾部两侧分别设有一对倒刺 1327,倒刺1327邻近末端1326。此外,第一端子131的固持部1312上面设有向上突出的 凸片1315,第二端子132的固持部1322上面设有向上突出的凸片1325。第一端子131的 尾部1313彼此靠近且成一排布置,第二端子132的尾部1323彼此靠近且成一排布置,第一 端子131的尾部1313与第二端子132的尾部1323沿上下方向排成两排且彼此分开。第一 端子131尾部1313之间的距离与第二端子132尾部1323之间的间距相同。在其他实施例 中,端子的数量也可以多于四个。本技术端子采用将位于两侧的端子尾部向中间弯折, 并使其与中间部分的端子尾部相靠近且布置成上、下排的方式,从而使端子尾部排列紧凑, 并可有效减小整个线缆连接器组件的体积。端子13沿前后方向组装到绝缘本体11上面,对接部1311、1321置于绝缘本体11 的端子槽1121内,固持部1312、1322干涉收容于绝缘本体11的固持槽1121内,端子尾部1313、1323位于绝缘本体11后缘的后方。线缆14为一圆形截面结构的线缆,其包括内置于其内的四条彼此绝缘的芯线 141、包覆于芯线141外面的金属编织层142以及包覆于金属编织层142外面的绝缘外皮 143,且每根芯线141包括中心导体140以及包覆该中心导体的内绝缘皮(未标号)。金属壳体16包括矩形的框体部161以及自框体部161后壁1611中部向后突出的 延伸部162。该延伸部162大致成筒状,且与后壁1611上的通孔相连通。绝缘本体11被组装到金属壳体16的框体部161内,端子13的尾部1313、1323伸 入金属壳体16的延伸部162内。线缆14前端的芯线141与端子的尾部1313、1323沿前后 方向对齐,并使这些端子的尾部1313、1323沿前后方向直接刺入线缆14前端的芯线141内 并与芯线141内的导体140形成电性连接。同时,金属壳体16的延伸部162也插入线缆14 的绝缘外皮143内并与金属编织层142相接触。箍件12绑缚/铆合于线缆14前端的绝缘 外皮143外,并将延伸部162紧固于金属编织层142上面。该箍件12可由金属材料或者其 他材料制成。绝缘外壳15成型包覆于金属壳体16的后部、线缆14的前部以及箍件12上面,从 而使绝缘本体11与线缆14可靠地连接在一起。 由于端子13的尾部1313、1323上面设有倒刺1317、1327,从而使端子1313、1323 与芯线141更加可靠地结合在一起。权利要求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端子及线缆,所述端子包括固持部、对接部及尾部,端子的尾部向后延伸出绝缘本体,所述线缆包括若干芯线及包覆在这些芯线外面的绝缘外皮,其特征在于端子的尾部具有锥状的末端,且在该尾部上进一步设有倒刺,线缆前端的芯线与相应的端子的尾部沿前后方向对应,端子的尾部刺入芯线内形成电性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的尾部上有两个倒刺, 且两个倒刺分别位于尾部的两侧。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倒刺邻近锥状的末端。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箍件,所述箍件 铆合于线缆前端的绝缘外皮上面。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包括第一端子以及第 二端子,第一端子的对接部与第二端子的对接部沿横向成一排布置,第一端子的尾部与第 二端子的尾部沿上下方向分开布置。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位于第二端子的 外侧。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包括连接固持部 与尾部的连接部。8.如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端子及线缆,所述端子包括固持部、对接部及尾部,端子的尾部向后延伸出绝缘本体,所述线缆包括若干芯线及包覆在这些芯线外面的绝缘外皮,其特征在于:端子的尾部具有锥状的末端,且在该尾部上进一步设有倒刺,线缆前端的芯线与相应的端子的尾部沿前后方向对应,端子的尾部刺入芯线内形成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聘胜李小利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