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四川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大跨径超浅埋地下洞室进洞预加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73961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7 23: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跨径超浅埋地下洞室进洞预加固方法,涉及电站工程领域;所述大跨径超浅埋地下洞室进洞预加固方法,包括步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跨径超浅埋地下洞室进洞预加固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站工程领域,特别是一种大跨径超浅埋地下洞室进洞预加固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地下洞室是电站工程建设中的重要部位,受电站枢纽布置

场地交通条件

坝区地形分布

库区水位等因素制约,许多工程的大型洞室不得不布置在地质条件差的边坡部位,使洞室洞口段面临着埋深浅

围岩差,施工困难等问题

洞口段是地下洞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下洞室开挖的关键点,对于布置在地质条件不良的大跨径浅埋地下洞室来说,洞口段岩体成拱性差,开挖时容易发生塌方,大变形等问题

此外,地下洞室洞口段通常会有较厚的覆盖层,覆盖层稳定性极差,受到开挖扰动后容易发生边坡失稳等地质灾害;洞口段还会因为开挖后二次应力分布导致围岩失稳造成洞口坍塌等灾害

在开挖前对浅埋段地下洞室进行预加固不仅可以增强围岩稳定性,减小开挖对围岩的扰动,降低施工风险,还可以降低开挖过程中支护的工作量;现有方案主要是采用设置锚杆

钢管桩和地表灌浆等措施来完成浅埋洞口段的预加固,而超浅埋地下洞室的洞口段埋深更浅,边坡稳定性更差,针对大跨径超浅埋地下洞室进洞预加固,已有的加固技术实用性不强,尚未形成系统的预加固方案

因此,寻找一种有效的大跨径浅埋地下洞室开挖进洞预加固技术来促进电站工程中地下洞室施工具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地下洞室预加固方案对于大跨径超浅埋地下洞室实用性不强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跨径超浅埋地下洞室进洞预加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
a、
沿地下洞室外的坡面从洞底高程位置到地下洞室的洞顶上方浇筑贴坡混凝土,贴坡混凝土包括侧面贴坡混凝土

贴坡平台;侧面贴坡混凝土走向为斜向,贴坡平台为水平向;步骤
b、
在地下洞室的洞壁两侧布设钢管桩,钢管桩内插入钢筋后注浆;在地下洞室两侧以及地下洞室的洞顶往上到地面的范围内竖直向下进行预固结灌浆;步骤
c、
利用预固结灌浆后形成的预固结灌浆孔作为锚筋孔,从洞壁两侧上方贴坡混凝土的顶部向下布置锚筋束,从洞顶上方贴坡混凝土的顶部向下布置预应力锚筋;步骤
d、
在洞顶上方沿进洞方向布置呈弧形状的第一锁口锚杆,在洞脸两侧沿进洞方向布置第二锁口锚杆;在贴坡混凝土处沿进洞方向交错布置第一锁口锚杆和洞脸锚杆

[0005]进一步的,当地下洞室周围存在卸荷带时,在地下洞室周围设置预应力锚索且预应力锚索穿过卸荷带

[0006]进一步的,侧面贴坡混凝土表层布置有钢筋网;所述贴坡平台表层不设置钢筋网

[0007]进一步的,沿距离洞口较远处的侧面贴坡混凝土坡面垂直往里布置侧面锚筋束,
且侧面锚筋束与所述侧面贴坡混凝土表层布置的钢筋网焊接

[0008]进一步的,当洞脸外面前方边坡坡度较大时,边坡表层喷混凝土,挂钢筋网,同时布置短锚杆;另外再布置锚筋桩提高稳定性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
本专利技术中,对于大跨径超浅埋地下洞室洞口段进行预加固,提高了洞室周围岩体的整体性和稳定性,有效减小了洞室开挖后的围岩变形,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并且大幅减少了洞室开挖时的支护工作量,实用性强

[0010]2、
本专利技术中,对于大跨径超浅埋地下洞室洞口段进行预加固,保证了洞口段的边坡稳定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地下洞室洞口浅埋段预加固示意图(一)

[0012]图2为地下洞室洞口浅埋段预加固示意图(二)

[0013]图中:
1、
地下洞室;
2、
现有公路;
3、
侧面贴坡混凝土;
4、
排水沟;
5、
预固结灌浆孔;
6、
锚筋束;
7、
预应力锚筋;
8、
钢管桩;
9、
预应力锚索;
10、
松弛卸荷下限;
11、
强卸荷下限;
12、
原坡面线;
13、
第一锁口锚杆;
14、
第二锁口锚杆;
15、
锚筋桩;
16、
断层;
17、
贴坡平台;
18、
洞脸外侧边坡喷混凝土与钢筋网;
19、
短锚杆;
20、
公路边坡框格梁加固;
21、
洞脸锚杆;
22、
侧面锚筋束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以便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思

所解决的技术问题

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和带来的技术效果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0015]结合图
1~
图2,一种大跨径超浅埋地下洞室进洞预加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
a
:沿地下洞室1外的坡面从洞底高程位置到地下洞室1的洞顶上方浇筑贴坡混凝土,贴坡混凝土包括侧面贴坡混凝土
3、
贴坡平台
17
;侧面贴坡混凝土3走向为斜向,贴坡平台
17
为水平向;步骤
b
:在地下洞室1的洞壁两侧布设钢管桩8,钢管桩8内插入钢筋后注浆;在地下洞室1两侧以及地下洞室1的洞顶往上到地面的范围内竖直向下进行预固结灌浆;步骤
c
:利用预固结灌浆后形成的预固结灌浆孔作为锚筋孔,从洞壁两侧上方贴坡混凝土的顶部向下布置锚筋束6,从洞顶上方贴坡混凝土的顶部向下布置预应力锚筋7;步骤
d
:在洞顶上方沿进洞方向布置呈弧形状的第一锁口锚杆
13
,在洞脸两侧沿进洞方向布置第二锁口锚杆
14
;在贴坡混凝土处沿进洞方向交错布置第一锁口锚杆
13
和洞脸锚杆
21。
[0016]步骤
a
:浇筑侧面贴坡混凝土3和贴坡平台
17
;如图1所示,沿洞底板高程处顺地形浇筑
C25
侧面贴坡混凝土3至现有公路高程处,侧面贴坡混凝土3厚度为
1.5m
;进一步的,所述侧面贴坡混凝土3表层布置有钢筋网,钢筋网规格为
φ
20@20x20cm
,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公路外侧至边坡处的水平部位浇筑
0.5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大跨径超浅埋地下洞室进洞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
a、
沿地下洞室(1)外的坡面从洞底高程位置到地下洞室(1)的洞顶上方浇筑贴坡混凝土,贴坡混凝土包括侧面贴坡混凝土(3)

贴坡平台(
17
);侧面贴坡混凝土(3)走向为斜向,贴坡平台(
17
)为水平向;步骤
b、
在地下洞室(1)的洞壁两侧布设钢管桩(8),钢管桩(8)内插入钢筋后注浆;在地下洞室(1)两侧以及地下洞室(1)的洞顶往上到地面的范围内竖直向下进行预固结灌浆;步骤
c、
利用预固结灌浆后形成的预固结灌浆孔作为锚筋孔,从洞壁两侧上方贴坡混凝土的顶部向下布置锚筋束(6),从洞顶上方贴坡混凝土的顶部向下布置预应力锚筋(7);步骤
d、
在洞顶上方沿进洞方向布置呈弧形状的第一锁口锚杆(
13
),在洞脸两侧沿进洞方向布置第二锁口锚杆(
14
);在贴坡混凝土处沿进洞方向交错布置第一锁口锚杆(
13
)和洞脸锚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海剑付兆凯祝长江王晓黎周佳璐彭志海曾俊许国庆王钧沐李洪涛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