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变形态的无人海上快速救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73802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7 23: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变形态的无人海上快速救援装置及其使用流程,主要功能为海上落水人员救援,尤其适用于远海落水飞行员的救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变形态的无人海上快速救援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人员救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变形态的无人海上快速救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险恶的海上环境,是落水飞行员生存概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飞行员跳伞后,虽配有简易漂浮装置,但身体浸入海水仍不可避免


15C
°
以下的海水中,一般人
30
分钟就会冻僵;在
5C
°
以下的海水中,甚至5分钟就会冻僵

此外,飞行员还需面对被凶猛海洋生物袭击的风险

按照现代战斗机作战半径计算,飞行员落水点与救援力量的距离可达
600
公里以上,若采用水面船艇救援,以
30
节航速直线赶到落水点所需时间在
10
小时以上,采用直升机也需2小时以上,救援的及时性难以保证

若飞行员落水点所处海域为危险区域,船艇或空中平台进入事发海域将面临更大的风险,将使得救援难以实施r/>。
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可变形态的无人海上快速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救援装置包括主壳体

推进吊舱

信息处理单元

控制执行机构

缓降装置

天线单元

舷侧充气机构

蓄电池舱

储备浮力舱

救援物资舱

遮蔽设备

保形罩壳;其中:所述主壳体由主体和上盖两部分组成,其中主体采用高速船体型线,上盖与主体配合保证所述救援装置的水密性能,同时,主壳体也用于保护所述救援装置各类设备;所述推进吊舱位于尾部的底部区域,由推进电机

螺旋桨及保护罩组成,用于驱动本发明于水面运动;所述舷侧充气机构为一“环状”整体,位于所述救援装置舷侧顶部一周,舷侧充气机构原始状态为压缩状态,充气后用于为所述救援装置提供浮力;所述信息处理单元位于后部区域,用于接收导航

指挥信号,进行计算处理后,发送指令给控制执行机构;所述控制执行机构位于尾部的底部区域,通过转轴与所述推进吊舱相连,用于接收来自信息处理单元的指令,并控制推进吊舱的水平角度及螺旋桨旋转;所述缓降装置位于尾部的顶部区域,在所述救援装置被空投降落至水面前展开,用于降低救援装置落水时的速度;所述天线单元设置于中部的顶部区域,包括定位天线

通信天线

导航雷达天线,用于与指挥人员

待救援人员的通信

导航及定位;所述蓄电池舱位于中部,用于为所述救援装置提供电能;所述储备浮力舱位于中部的上部区域,用于提供浮力,保持浮态;所述救援物资舱位于前部区域,用于存放救援物资;所述救援遮蔽设备存放于救援物资舱内,以折叠状态存放,使用时由获救人员展开,并与所述主壳体连接,用于形成封闭空间,隔绝外部恶劣环境;所述保形罩壳属为选配设备,仅在救援装置挂载于飞机舱外时应用,连接于主壳体尾部,用于优化救援装置气动外型,降低空气阻力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形态的无人海上快速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救援装置具有可变形态,包括储运形态

高速航行形态

救援形态

遮蔽形态,按实际使用需求,各形态进行顺序切换;所述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健刘佳韩伟陈曦朱江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