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冷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3654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7 23: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冷却结构,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冷却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发动机
,涉及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冷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摩托车发动机就是将进入气缸中的燃料混合气点燃使其燃烧所产生的热能变为机械能,并由曲轴将动力通过传动机构传给摩托车后轮而变为车辆行驶动力的机械

摩托车发动机主要八廓由上至下依次分布的缸盖

缸体和箱体,在缸盖内设有火花塞

气门等部件,缸体内设有燃烧室,箱体内设有曲轴,燃烧室能的活塞通过连杆带动下方的曲轴转动,曲轴外端通过传动机构与后轮连接,实现动力输出

由于发动机在刚启动时温度较低,影响工作性能,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升温,正常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热量,需要对其进行散热冷却,为此需要设置循环水路,即在缸盖内设有上水套,上水套是缸盖内的一个腔室,用于对缸盖

火花塞等降温冷却,缸体内设有下水套,该下水套环绕燃烧室设置,用于对缸体进行冷却,而发动机内的循环水路有两条,分别为小循环水路和大循环水路,节温器则是通过内部的阀芯对两条循环水路进行切换,其中小循环水路为水泵

上水套

节温器

下水套

水泵,整个循环过程没有经过散热,能够将热量循环输送,使得发动机启动时快速均匀升温

大循环水路为水泵

上水套

节温器

散热器

节温器

下水套

水泵,冷却水经过散热器进行散热冷却,用于对发动机进行冷却降温

[0003]发动机内还具有机油用于润滑,即机油泵将油底壳内的机油抽入油道,油道内的机油经过机油滤清器过滤后对曲轴

凸轮轴等部件进行润滑,但是工作过程中机油温度会升高,因此发动机上还会安装有油冷器,油冷器是一种现有的热交换器件,内部具有水路和油路,因此具有进油口

出油口

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连通至循环水路,进油口和出油口分别连通至油道,通过冷却水对机油进行冷却

[0004]如专利申请
(
申请号:
202211647623.9)
公开的摩托车发动机的水循环结构,发动机包括缸体和缸盖,水循环结构包括水泵

节温器

和水路,水路包括位于缸体内的缸体水套和位于缸盖内的缸盖水套,水泵的进口和出口分别与缸体水套和缸盖水套连通,水循环结构还包括位于发动机一侧的节温器,节温器内具有通过进液腔和出液腔,进液腔和出液腔通过过液口连通,缸体水套与该进液腔连通,缸盖水套与该出液腔连通,该进液腔的内壁上具有进液口,该出液腔的内壁上具有出液口

同时发动机还包括油冷器,进液腔的内壁上具有端口一,出液腔的内壁上具有端口二,端口一和端口二分别通过外接水管与油冷器的出口和进口连通,对机油进行冷却

但是向油冷器供水的出液腔是与缸盖水套相连通,即水泵将冷却水输入缸盖水套对缸盖进行冷却,缸盖水套内的冷却水再进入出液腔,然后进入油冷器对机油进行冷却器,而对缸盖进行冷却后的冷却水具有较高的温度,此时直接进入到油冷器内对机油进行冷却,冷却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冷却
结构,用以解决现有摩托车发动机对机油的冷却效果不佳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冷却结构,发动机包括箱体

缸体和具有上水套的缸盖,所述箱体外壁上安装有油冷器,所述缸体外壁上安装有节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结构包括两条一体成型于箱体前侧壁上的散热凸筋,所述散热凸筋呈长条状并向前凸出,其中一条散热凸筋内沿长度方向开设有进水通道,另一条散热凸筋内沿长度方向开设有出水通道,所述进水通道的上端与上水套相连通,下端与油冷器的进水口相连通,所述出水通道的上端与节温器相连通,下端与油冷器的出水口相连通

[0007]发动机由下至上依次为油底壳

箱体

缸体和缸盖,箱体内安装有曲轴,缸体内具有燃烧室,燃烧室内的活塞通过连杆带动下方的曲轴转动实现动力输出

上水套是缸盖内的一个腔室,用于对缸盖

火花塞等降温冷却,发动机内的循环水路有两条,分别为小循环和大循环,节温器则用于对两条循环水路进行切换,其中小循环为水泵

上水套

节温器

缸体

水泵,用于发动机启动时快速升温

大循环通常为水泵

上水套

节温器

散热器

节温器

缸体

水泵,用于对发动机进行冷却降温

油冷器是一种现有的热交换器件,内部具有水路和油路,因此具有进油口

出油口

进水口和出水口,通过冷却水对机油进行冷却

本申请将油冷器的水路连接至循环水路上,即上水套内的冷却水通过进水通道进入油冷器对机油进行冷却,然后从出水通道回到节温器,再从节温器流向缸体内,由于上水套内的冷却水已经与缸盖进行热交换,水温升高,为此本申请在箱体侧壁上设置凸出的散热凸筋,两者一体成型使其材质与箱体材质一致,均为导热性能较好的金属材料,该散热凸筋位于前侧壁并朝前设置,再将进水通道开设于散热凸筋内,摩托车行驶时气流正面作用于散热凸筋,对散热凸筋进行散热,降低进水通道内冷却水的温度,从而使得对缸盖冷却后的冷却水能够先进行冷却降温,再进入油冷器对机油进行冷却降温,提高对机油的冷却效果

同时出水通道也开设在另一散热凸筋内,即在油冷器内与机油进行热交换后的冷却水在经过出水通道时也能够被冷却降温,从而使得冷却水以较低的温度进入节温器,不会因为对机油进行冷却后而对缸体的冷却产生影响,提高整个大循环水路的冷却效果

[0008]在上述的摩托车发动机的冷却结构中,所述箱体前侧壁的上端向前倾斜设置,使得两散热凸筋的上端向前倾斜,所述箱体前侧壁的下部具有朝前凸出的油冷安装座,所述油冷器固定安装在油冷安装座的前端面上,所述油冷安装座位于两散热凸筋的下方,且两散热凸筋的下端向下延伸至油冷安装座的上侧面上

箱体前侧壁和散热凸筋的上部均向前倾斜,使得下部的油冷器靠后,气流在作用于散热凸筋进行散热的同时能够由上至下进行导流,作用于下方的油冷安装座及油冷器上,使得气流在对冷却水进行冷却降温的同时直接对油冷器进行降温,提高对机油的冷却效果

[0009]在上述的摩托车发动机的冷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冷却结构,发动机包括箱体
(1)、
缸体
(2)
和具有上水套
(31)
的缸盖
(3)
,所述箱体
(1)
外壁上安装有油冷器
(5)
,所述缸体
(2)
外壁上安装有节温器
(4)
,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结构包括两条一体成型于箱体
(1)
前侧壁上的散热凸筋
(11)
,所述散热凸筋
(11)
呈长条状并向前凸出,其中一条散热凸筋
(11)
内沿长度方向开设有进水通道
(12)
,另一条散热凸筋
(11)
内沿长度方向开设有出水通道
(13)
,所述进水通道
(12)
的上端与上水套
(31)
相连通,下端与油冷器
(5)
的进水口相连通,所述出水通道
(13)
的上端与节温器
(4)
相连通,下端与油冷器
(5)
的出水口相连通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
(1)
前侧壁的上端向前倾斜设置,使得两散热凸筋
(11)
的上端向前倾斜,所述箱体
(1)
前侧壁的下部具有朝前凸出的油冷安装座
(15)
,所述油冷器
(5)
固定安装在油冷安装座
(15)
的前端面上,所述油冷安装座
(15)
位于两散热凸筋
(11)
的下方,且两散热凸筋
(11)
的下端向下延伸至油冷安装座
(15)
的上侧面上
。3.
根据权利要求2述的摩托车发动机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两所述散热凸筋
(11)
之间形成长条状的导流槽
(14)
,所述导流槽
(14)
的上端向前倾斜,下端延伸至油冷安装座
(15)
上侧面上
。4.
根据权利要求3述的摩托车发动机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冷器
(5)
呈矩形块状,该油冷器
(5)
位于两散热凸筋
(11)
的下方,所述油冷器
(5)
的上侧面与散热凸筋
(11)
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温器
(4)
包括罩设在缸体
(2)
前侧壁上的壳体
(41)
,所述壳体
(41)
与缸体
(2)
之间形成进水腔
(42)
和回水腔
(43)
,该进水腔
(42)
与上水套
(31)
相连通,所述进水通道
(12)
的上端与进水腔
(42)
相连通,所述出水通道
(13)
的上端与回水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清张立成莫康鑫金潮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美可达摩托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