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需求响应的用户筛选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73378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7 23: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力需求响应的用户筛选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力需求响应的用户筛选方法、系统及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系统需求响应
,尤其涉及一种电力需求响应的用户筛选方法

系统及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电力需求响应是指电力市场价格明显升高
(
降低
)
或系统安全可靠性存在风险时,用户根据价格或激励措施,暂时改变其用电行为,减少
(
增加
)
用电,从而促进电力供需平衡

保障电网稳定运行和抑制电价上升的短期行为

现有参与需求响应的用户筛选机制相对粗放,存在邀约冗余度过大,以及优质用户难以挖掘等问题

广东

江苏等地已发布需求响应评估细则,考虑用户规模大

结算简单等实际需求,一般采用负荷均值

最值限制等指标模型或“无效用户”判定等评估用户需求响应,不关注某时段的响应效果,这导致实际响应过程中单体用户响应精准度不够,存在电网侧邀约冗余度过大

激励成本过高等问题

[0003]现有技术中公开了居民用户需求响应高潜力用户筛选方法,采用获取居民用户非侵入式负荷监测数据;数据的清洗及预处理,生成用户可调节负荷曲线;对用户可调节负荷曲线进行用户类别划分;依照划分后的各个用户类别的中心曲线,筛选其中需求响应潜力高的类别;输出筛选出的这些类别内的用户信息,即具有高需求响应潜力的居民用户名称

户号以及所属台区

从用户调节负荷曲线对用户进行类别划分,不能准确的得到各个用户的需求响应时段的有效响应,将导致仅从类别内筛选的用户,准确度不高

[0004]现有技术中还公开了通过基于优先权机制,构建需求侧响应饱和用户竞争模型,构建需求响应中心的补贴费用加权模型,对需求响应中心的补贴费用加权模型进行优化,基于区块链技术,对需求侧响应用户自动筛选和补贴结算

现有技术中还公开了通过构建用户用能满意度模型,用户的可参与调整的负荷能力统计,根据用户的负荷特性把负荷分为可中断负荷
(
可参需求响应负荷
)、
温控负荷和不受控制的负荷,构建用户筛选模型,筛选能参与需求响应的用户

现有技术中还公开了通过从剩余响应用户中选择一部分用户作为本轮筛选的候选用户,然后依据电力负荷缺口和候选用户的负荷削减能力建立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和求解,并与筛选的结果用户进行交互;根据用户反馈情况,判断是否需要进行下一轮筛选,若需要依次循环直至完成上级系统下发的电力负荷缺口

但是,通过建立补贴费用加权模型

用户用能满意度模型和整数线性规划模型等三种方式,模型求解以及建立过程都较为繁琐,导致电网和用户之间需求响应邀约量冗余过大,无法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0005]因此,目前的现有技术中电网和用户之间需求响应邀约量冗余过大导致电网支付的激励成本过高,实际响应过程中单体用户响应精准度不够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力需求响应的用户筛选方法

系统及设备,实现有效挖掘优质需求响应用户,减少邀约量冗余度,响应过程中提高单体用户响应精准度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力需求响应的用户筛选方
法,包括:
[0008]根据采集的历史需求响应数据,将若干个用户进行需求响应有效性判断,得到各用户的初步有效响应负荷;
[0009]根据初步有效响应负荷,将各用户进行第一层级指标评估,获得各用户对应的第一响应评价得分;
[0010]根据各第一响应评价得分和预设筛选条件,筛选出若干个需求响应参与用户,根据历史需求响应数据,将各需求响应参与用户进行第二层级指标评估,获得各需求响应参与用户对应的第二响应评价得分;
[0011]根据各第二响应评价得分,将各需求响应参与用户进行优质用户筛选,得到优质需求响应用户

[0012]实施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根据采集的历史需求响应数据,将若干个用户进行需求响应有效性判断,得到各用户的初步有效响应负荷;根据初步有效响应负荷,将各用户进行第一层级指标评估,获得各用户对应的第一响应评价得分;根据各第一响应评价得分和预设筛选条件,筛选出若干个需求响应参与用户,根据历史需求响应数据,将各需求响应参与用户进行第二层级指标评估,获得各需求响应参与用户对应的第二响应评价得分;根据各第二响应评价得分,将各需求响应参与用户进行优质用户筛选,得到优质需求响应用户

通过第一层级指标评估和第二层级指标评估的两层递进式的需求响应优质用户筛选方法,需求响应事件中能够参与的用户初步评分和动态评分及排序,更好地挖掘优质需求响应用户,可实现同一需求响应事件下减少互动用户邀约数或目标邀约量,从而达到减少邀约量冗余度的效果,响应过程中精确邀约优质需求响应用户,提高单体用户响应精准度

[0013]作为优选方案,历史需求响应数据包括历史需求响应时段

用户实际最大负荷

实际响应平均负荷

基线平均负荷

基线最大负荷和需求响应事件的响应邀约量

[0014]作为优选方案,根据采集的历史需求响应数据,将若干个用户进行需求响应有效性判断,得到各用户的初步有效响应负荷,具体为:
[0015]当需求响应中当前用户的实际最大负荷小于基线最大负荷时,计算基线平均负荷与当前用户的实际响应平均负荷的差值,获得当前用户的第一负荷差值,公式为:
[0016][0017]其中,为第一负荷差值,为基线平均负荷,为实际响应平均负荷,
t
为需求响应时段,
T
为需求响应时段集合;
[0018]根据需求响应事件的响应邀约量

预设下限系数和预设上限系数,将当前用户的第一负荷差值进行需求响应有效性判断,获得当前用户的初步有效响应负荷

[0019]作为优选方案,根据需求响应事件的响应邀约量

预设下限系数和预设上限系数,将当前用户的第一负荷差值进行需求响应有效性判断,获得当前用户的初步有效响应负荷,具体为:
[0020]若当前用户的第一负荷差值满足第一响应有效条件,则当前用户的初步有效响应负荷为0;其中,第一响应有效条件根据需求响应事件的响应邀约量和预设下限系数得到,公式为:
[0021][0022]其中,为第一负荷差值,
Δ
P
t
为需求响应事件的响应邀约量,
α
为预设下限系数;
[0023]若当前用户的第一负荷差值满足第二响应有效条件,则当前用户的初步有效响应负荷与第一负荷差值相等;其中,第二响应有效条件根据需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电力需求响应的用户筛选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采集的历史需求响应数据,将若干个用户进行需求响应有效性判断,得到各所述用户的初步有效响应负荷;根据所述初步有效响应负荷,将各所述用户进行第一层级指标评估,获得各所述用户对应的第一响应评价得分;根据各所述第一响应评价得分和预设筛选条件,筛选出若干个需求响应参与用户,根据所述历史需求响应数据,将各所述需求响应参与用户进行第二层级指标评估,获得各所述需求响应参与用户对应的第二响应评价得分;根据各所述第二响应评价得分,将各所述需求响应参与用户进行优质用户筛选,得到优质需求响应用户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需求响应的用户筛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历史需求响应数据包括历史需求响应时段

用户实际最大负荷

实际响应平均负荷

基线平均负荷

基线最大负荷和需求响应事件的响应邀约量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力需求响应的用户筛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采集的历史需求响应数据,将若干个用户进行需求响应有效性判断,得到各所述用户的初步有效响应负荷,具体为:当需求响应中当前用户的实际最大负荷小于所述基线最大负荷时,计算所述基线平均负荷与所述当前用户的实际响应平均负荷的差值,获得所述当前用户的第一负荷差值,公式为:其中,为所述第一负荷差值,为所述基线平均负荷,为所述实际响应平均负荷,
t
为需求响应时段,
T
为需求响应时段集合;根据所述需求响应事件的响应邀约量

预设下限系数和预设上限系数,将所述当前用户的第一负荷差值进行需求响应有效性判断,获得所述当前用户的初步有效响应负荷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力需求响应的用户筛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需求响应事件的响应邀约量

预设下限系数和预设上限系数,将所述当前用户的第一负荷差值进行需求响应有效性判断,获得所述当前用户的初步有效响应负荷,具体为:若所述当前用户的第一负荷差值满足第一响应有效条件,则所述当前用户的初步有效响应负荷为0;其中,所述第一响应有效条件根据所述需求响应事件的响应邀约量和所述预设下限系数得到,公式为:其中,为所述第一负荷差值,
Δ
P
t
为所述需求响应事件的响应邀约量,
α
为所述预设下限系数;若所述当前用户的第一负荷差值满足第二响应有效条件,则所述当前用户的初步有效响应负荷与第一负荷差值相等;其中,所述第二响应有效条件根据所述需求响应事件的响应邀约量

所述预设下限系数和所述预设上限系数得到,公式为:
其中,
β
为所述预设上限系数;若所述当前用户的第一负荷差值满足第三响应有效条件,则根据所述当前用户的第一负荷差值和所述预设上限系数,计算所述当前用户的初步有效响应负荷;其中,所述第一响应有效条件根据所述需求响应事件的响应邀约量和所述预设上限系数得到,公式为:其中,根据所述当前用户的第一负荷差值和所述预设上限系数,计算所述当前用户的初步有效响应负荷,公式为:其中,为所述初步有效响应负荷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力需求响应的用户筛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初步有效响应负荷,将各所述用户进行第一层级指标评估,获得各所述用户对应的第一响应评价得分,具体为:将所述当前用户的初步有效响应负荷和所述第一负荷差值进行比值计算,计算所述当前用户的初步有效响应率,公式为:其中,
γ
为所述初步有效响应率;将所述当前用户的初步有效响应率进行第一层级指标评估,得到所述当前用户对应的第一响应评价得分,公式为:其中,为所述第一响应评价得分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力需求响应的用户筛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各所述第一响应评价得分和预设筛选条件,筛选出若干个需求响应参与用户,具体为:根据各所述第一响应评价得分,筛选出第一响应评价得分相同的用户,得到各所述需求响应参与用户;当不存在所述第一响应评价得分相同的用户时,将所述第一响应评价得分为第一级的用户添加至当前的需求响应参与用户中;判断当前的全部的需求响应参与用户是否满足响应邀约条件,若不满足,则将所述第一响应评价得分为第二级的用户添加至所述当前的需求响应参与用户中;判断所述当前的全部的需求响应参与用户是否满足所述响应邀约条件,若不满足,将所述第一响应评价得分为第三级的用户添加至所述当前的需求响应参与用户中;判断所述当前的全部的需求响应参与用户是否满足所述响应邀约条件,若不满足,将所述第一响应评价得分为第四级的用户添加至所述当前的需求响应参与用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章颖刘佳乐董锴吴国炳孟子杰蔡新雷喻振帆周巍李超黎可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