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速器壳体气密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72976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7 23: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速器壳体气密检测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第一滑轨组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速器壳体气密检测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变速器壳体生产
,具体涉及到一种变速器壳体气密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变速器壳体在制造完成后,往往需要对变速器壳体进行气密检测,从而确保变速器壳体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漏油情况,当前,变速器壳体制造企业对变速器总成密封性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现有技术仅仅对变速器总成气密性进行要求,无法精确判断变速器总成密封性缺陷的具体位置,只能简单评判变速器总成是否合格,当变速器已经装成总成状态后才发现问题,会造成制造成本的严重浪费,而且还需要对不合格的变速器壳体进行返修再次造成制造成本的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变速器壳体气密检测装置,本专利技术在保证能检测变速器壳体的气密性的同时,还降低了变速器壳体的制造成本

[0004]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变速器壳体气密检测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第一滑轨组件

第二滑轨组件

用于顶升变速器壳体的顶升机构

沿第一滑轨组件滑动并从顶升机构上夹取变速器壳体的夹取机构

沿第二滑轨组件滑动并在夹取机构下方接收夹取机构释放的变速器壳体对变速器壳体进行定位的定位机构

对定位机构上的变速器壳体进行气密检测的检测机构,还包括:用于封堵变速器壳体一端的工装台,所述工装台固定在定位机构上;所述检测机构包括用于封堵变速器壳体另一端使变速器壳体内部形成密闭空间的堵头组件

堵头支架

为变速器壳体内部密闭空间提供气源并检测变速器壳体内部密闭空间气密性的检测仪;所述堵头组件包括第一堵头

第一堵头驱动器

第二堵头

第二堵头驱动器,所述检测仪安装在机架上,堵头支架与机架连接,第一堵头与第一堵头驱动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二堵头与第二堵头驱动器的输出端连接,且第一堵头驱动器

第二堵头驱动器分别安装在堵头支架上,检测仪与工装台通过气管连接

[000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轨组件包括第一滑轨

第二滑轨

直线驱动器

加长杆,所述第一滑轨

第二滑轨

直线驱动器分别安装在机架上,加长杆一端与夹取机构连接,加长杆另一端与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连接,夹取机构与第一滑轨

第二滑轨滑动配合

[0006]进一步地,所述顶升机构包括主支撑板

下撑板

上撑板

顶升器,所述主支撑板与机架固定连接,所述顶升器安装在主支撑板上,且顶升器的输出端与上撑板连接,所述下撑板与上撑板之间设有多根导向撑柱,所述导向撑柱一端与下撑板连接,导向撑柱的另一端穿过主支撑板后与上撑板连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夹取机构包括滑动配合板

升降驱动缸

滑轨板

张紧驱动器

第一夹持部件

第二夹持部件

框型板,所述滑轨板上设有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所述滑动配合板与第一滑轨

第二滑轨滑动配合,所述升降驱动缸安装在滑动配合板上方,且升降驱动缸的活塞杆穿过滑动配合板后与滑轨板连接,张紧驱动器一端与第一夹持部件连接,张紧驱动器另一端与第二夹持部件连接,第一夹持部件

第二夹持部件与滑轨板上的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滑动配合,框型板与滑动配合板之间还设有多根导向柱,导向柱一端与框型板连接,导向柱另一端穿过滑轨板后与滑动配合板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滑轨组件包括滑轨底座

第三滑轨

第四滑轨

工装底座

直线驱动气缸

连接杆,所述滑轨底座安装在机架上,第三滑轨

第四滑轨平行布置在滑轨底座上,工装底座与第三滑轨

第四滑轨滑动配合,工装台固定在工装底座上,直线驱动气缸安装在滑轨底座上,连接杆一端与工装底座连接,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直线驱动气缸的活塞杆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多个压紧组件,所述工装台包围在压紧组件之间,所述压紧组件包括旋转电机

压块,所述旋转电机固定在工装底座上,压块与旋转电机的输出端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工装底座还设有多个小封堵组件,所述小封堵组件包括动力器

支架

圆形堵头,所述支架安装在工装底座上,动力器安装在支架上,圆形堵头与动力器的输出端连接,且圆形堵头与变速器壳体侧面螺栓孔抵顶

[001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工装台与堵头组件将变速器壳体两端进行封堵,再利用检测仪向变速器壳体内部密闭空间充气,并通过检测仪检测变速器壳体内部密闭空间的气密性,从而精准判断变速器壳体是否满足气密性要求

通过本专利技术提前对变速器壳体进行气密检测,规避了变速器装成变速器总成才能发现气密不合格的问题,降低了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专利技术变速器壳体气密检测装置与生产线的配合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变速器壳体气密检测装置的左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变速器壳体气密检测装置的检测机构的部分立体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变速器壳体气密检测装置的顶升机构与托盘的配合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变速器壳体气密检测装置的第一滑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变速器壳体气密检测装置的第一滑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变速器壳体气密检测装置的定位机构与工装台的立体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变速器壳体气密检测装置的第一滑轨组件与检测机构的俯视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变速器壳体气密检测装置的检测机构的立体图

[0013]附图中的标记:顶升机构
A
,夹取机构
B
,定位机构
C
,检测机构
D
,液压动力系统
Y1
,电气控制系统
Y2
,生产线
Y3
,托盘
Y4
,定位柱
Y4a
,机架1,工装台2,充气孔2‑1,堵头支架3,上支架板3‑1,中支架板3‑2,下支架板3‑3,检测仪4,第一堵头5,第一堵头驱动器6,第二堵头7,第二堵头驱动器8,第一滑轨
10
,第二滑轨
11
,直线驱动器
12
,加长杆
13
,主支撑板
20
,下撑板
21
,上撑板
22
,顶升器
23
,导向撑柱
2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变速器壳体气密检测装置,包括机架(1),机架(1)上设有第一滑轨组件

第二滑轨组件

用于顶升变速器壳体的顶升机构(
A


沿第一滑轨组件滑动并从顶升机构(
A
)上夹取变速器壳体的夹取机构(
B


沿第二滑轨组件滑动并在夹取机构(
B
)下方接收夹取机构(
B
)释放的变速器壳体对变速器壳体进行定位的定位机构(
C


对定位机构(
C
)上的变速器壳体进行气密检测的检测机构(
D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封堵变速器壳体一端的工装台(2),所述工装台(2)固定在定位机构(
C
)上;所述检测机构(
D
)包括用于封堵变速器壳体另一端使变速器壳体内部形成密闭空间的堵头组件

堵头支架(3)

为变速器壳体内部密闭空间提供气源并检测变速器壳体内部密闭空间气密性的检测仪(4);所述堵头组件包括第一堵头(5)

第一堵头驱动器(6)

第二堵头(7)

第二堵头驱动器(8),所述检测仪(4)安装在机架(1)上,堵头支架(3)与机架(1)连接,第一堵头(5)与第一堵头驱动器(6)的输出端连接,第二堵头(7)与第二堵头驱动器(8)的输出端连接,且第一堵头驱动器(6)

第二堵头驱动器(8)分别安装在堵头支架(3)上,检测仪(4)与工装台(2)通过气管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速器壳体气密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轨组件包括第一滑轨(
10


第二滑轨(
11


直线驱动器(
12


加长杆(
13
),所述第一滑轨(
10


第二滑轨(
11


直线驱动器(
12
)分别安装在机架(1)上,加长杆(
13
)一端与夹取机构(
B
)连接,加长杆(
13
)另一端与直线驱动器(
12
)的输出端连接,夹取机构(
B
)与第一滑轨(
10


第二滑轨(
11
)滑动配合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速器壳体气密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机构(
A
)包括主支撑板(
20


下撑板(
21


上撑板(
22


顶升器(
23
),所述主支撑板(
20
)与机架(1)固定连接,所述顶升器(
23
)安装在主支撑板(
20
)上,且顶升器(
23
)的输出端与上撑板(
22
)连接,所述下撑板(
21
)与上撑板(
22
)之间设有多根导向撑柱(
24
),所述导向撑柱(
24
)一端与下撑板(
21
)连接,导向撑柱(
24
)的另一端穿过主支撑板(
20
)后与上撑板(
22
)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变速器壳体气密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取机构(
B
)包括滑动配合板(
30


升降驱动缸(
31


滑轨板(
32


张紧驱动器(
33


第一夹持部件(
34


第二夹持部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燕平谭飞陈潇孙刚峰谭健文世双秦维路吴金凯陈晨廖任伟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