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2369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7 23: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硅棒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上顶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上顶结构、半剖机和半剖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硅棒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上顶结构

半剖机和半剖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光伏发电领域中对于硅晶的使用非常广泛

为了满足硅晶棒的质量参数和下一道工序的外形

尺寸,通常需要对硅棒进行的初步加工,如将截面呈圆形的硅棒切割成截面为方形的硅棒

然而目前的切割设备无法将切割线移动至设备夹持硅棒的夹持区域中对硅棒进行半剖作业,即沿硅棒的长度方向将硅棒切割成两个硅棒毛坯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上顶结构

半剖机和半剖方法,能够实现对硅棒的半剖作业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上顶结构

半剖机和半剖方法,包括第一直线往复装置

上顶块和辅助顶紧器,所述第一直线往复装置的活动端沿竖直方向移动,所述上顶块设置在第一直线往复装置的活动端上;
[0005]所述上顶块具有第一顶持面,所述第一顶持面以自身中心线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顶头和第二顶头,且所述第一顶头和第二顶头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顶持面上;
[0006]所述辅助顶紧器位于上顶块靠近第一顶头的侧边,所述辅助顶紧器具有沿竖直方向移动的活动端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为:
[0008]一种半剖机,包括下顶块

切割组件和上述方案中的上顶结构,所述下顶块位于上顶块的正下方,所述下顶块与上顶块之间形成夹持空间,所述切割组件的切割端可沿竖直方向移动和水平方向移动进出所述夹持空间

[0009]一种基于上述方案中的半剖机的半剖方法,包括进行进刀过程和半剖过程;
[0010]所述进行进刀过程包括步骤
S1
:将硅棒送入所述夹持空间内,由上顶块的第二顶头抵靠在硅棒的顶面,以及第一顶头和
/
或辅助顶紧器的活动端抵靠在硅棒的顶面,下顶块的顶头抵靠在硅棒的底面;
[0011]步骤
S2
:若步骤
S1
中所述第一顶头和辅助顶紧器的活动端均抵靠在硅棒的顶面,所述辅助顶紧器的活动端与硅棒的顶面分离,然后执行步骤
S3

[0012]若步骤
S1
中所述第一顶头抵靠在硅棒的顶面,所述辅助顶紧器的活动端与硅棒的顶面保持距离,则执行步骤
S3

[0013]若步骤
S1
中所述第一顶头与硅棒的顶面保持距离,所述辅助顶紧器的活动端抵靠在硅棒的顶面,先由所述第一顶头抵靠在硅棒的顶面,后将所述辅助顶紧器的活动端与硅棒的顶面分离,然后执行步骤
S3

[0014]步骤
S3
:所述切割组件的切割端从辅助顶紧器的活动端下方进入到辅助顶紧器和
第一顶头之间;
[0015]步骤
S4
:所述辅助顶紧器的活动端抵靠在硅棒的顶面;
[0016]步骤
S5
:所述第一顶头与硅棒的顶面分离;
[0017]步骤
S6
:所述切割组件的切割端从第一顶头的下方进入到第一顶头和第二顶头之间;
[0018]步骤
S7
:所述第一顶头和
/
或辅助顶紧器的活动端抵靠在硅棒的顶面;
[0019]所述半剖过程包括步骤
S8
:所述切割组件的切割端从硅棒的顶端向硅棒的底端切割,直至将硅棒切断得到两个硅棒毛坯

[002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将硅棒放置在上顶块与下顶块之间形成夹持空间内,并由下顶块抵靠在硅棒的底面,由上顶块的第一顶头和第二顶头以及辅助顶紧器的活动端抵靠在硅棒的顶面

在半剖过程中,将辅助顶紧器的活动端与硅棒的顶面分离,此时由于第一顶头与第二顶头抵靠在硅棒的顶面,因此硅棒不会发生倾斜;然后切割组件的切割端从辅助顶紧器的活动端下方进入到辅助顶紧器和第一顶头之间;接着辅助顶紧器的活动端重新抵靠在硅棒的顶面,然后将第一顶头与硅棒的顶面分离,此时由于辅助顶紧器的活动端与第二顶头抵靠在硅棒的顶面,因此硅棒不会发生倾斜;然后切割组件的切割端从第一顶头的下方进入到第一顶头和第二顶头之间
(
即进入到夹持空间内
)
;最后第一顶头重新抵靠在硅棒的顶面,切割组件的切割端从硅棒的顶端向硅棒的底端切割,直至将硅棒切断得到两个硅棒毛坯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中的一种上顶结构的示意图;
[0022]图2为图1一种上顶结构的
A
部放大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中的一种上顶结构的上顶块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中的一种上顶结构的上顶块顶紧硅棒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中的一种上顶结构的第一顶头与弹性件在上顶块上的装配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中的一种上顶结构的第二顶头与弹性件在上顶块上的装配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7]图7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中的一种上顶结构的第三顶头与弹性件在上顶块上的装配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8]图8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中的一种半剖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9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中的一种半剖机的切割组件结构示意图;
[0030]图
10
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中的一种半剖机的夹持器结构示意图;
[0031]图
11
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中的一种半剖机的下顶块结构示意图;
[0032]标号说明:
[0033]1、
第一直线往复装置;
[0034]2、
上顶块;
21、
第一顶头;
22、
第二顶头;
23、
第三顶头;
231、
缺口;
24、
弹性件;
[0035]3、
辅助顶紧器;
4、
传感器;
5、
边皮顶紧器;
[0036]6、
下顶块;
61、
第四顶头;
62、
第五顶头;
63、
第六顶头;
[0037]7、
切割组件;
71、
第一安装板;
72、
线切割轮系;
721、
切割线;
722、
驱动轮;
723、
随动轮;
724、
张紧轮;
73、
夹持器;
731、
第二直线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上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直线往复装置

上顶块和辅助顶紧器,所述第一直线往复装置的活动端沿竖直方向移动,所述上顶块设置在第一直线往复装置的活动端上;所述上顶块具有第一顶持面,所述第一顶持面以自身中心线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顶头和第二顶头,且所述第一顶头和第二顶头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顶持面上;所述辅助顶紧器位于上顶块靠近第一顶头的侧边,所述辅助顶紧器具有沿竖直方向移动的活动端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上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顶块内设置有分别与第一顶头和第二顶头连接的弹性件,所述上顶块具有全压紧状态

半压紧状态和非压紧状态;当上顶块处于全压紧状态时,所述第一顶头和第二顶头分别压缩对应连接的弹性件,并抵靠在硅棒的顶面上;当上顶块处于半压紧状态时,所述第一顶头不压缩对应连接的弹性件,所述第二顶头压缩对应连接的弹性件,所述第二顶头抵靠在硅棒的顶面上;当上顶块处于非压紧状态时,所述第一顶头和第二顶头均不压缩对应连接的弹性件,并与硅棒的顶面分离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上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持面上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有第三顶头,且所述第三顶头位于所述第一顶持面的中心线上,所述上顶块内设置有与第三顶头连接的弹性件;当上顶块处于全压紧状态时,所述第三顶头压缩对应连接的弹性件,并抵靠在硅棒的顶面上;当上顶块处于半压紧状态时,所述第三顶头压缩对应连接的弹性件,并抵靠在硅棒的顶面上;当上顶块处于非压紧状态时,所述第三顶头不压缩对应连接的弹性件,并与硅棒的顶面分离
。4.
一种半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剖机包括下顶块

切割组件和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上顶结构,所述下顶块位于上顶块的正下方,所述下顶块与上顶块之间形成夹持空间,所述切割组件的切割端可沿竖直方向移动和水平方向移动进出所述夹持空间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半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组件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安装板和分别设置在第一安装板厚度方向两端的线切割轮系和夹持器,所述第一安装板可沿竖直方向移动和水平方向移动,所述第一安装板沿厚度方向上设置有通孔;所述线切割轮系的切割端在安装面板上围合成夹持空间,所述夹持器包括可穿过所述通孔伸入到所述夹持空间的夹具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半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器包括第二直线往复装置,所述第二直线往复装置具有平行于第一安装板厚度方向移动的活动端,所述第二直线往复装置的活动端上沿平行于第一安装板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至少一层的夹具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半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包括第二安装板和相对滑动设置在第二安装板上的楔块,所述第二安装板设置在第二直线往复装置的活动端上,所述楔块的移动方向垂直于第二直线往复装置的活动端的移动方向,所述楔块具有伸出第二安装板的板面的夹持臂

8.
一种基于权利要求5至7任一项半剖机的半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进行进刀过程和半剖过程;所述进行进刀过程包括步骤
S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威李波梁兴华范舒彬郑光健陈赐恩王文仁林周琛陈超杰沈锦锋何德镜陈武森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天瑞线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