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脱模的铸造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2097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7 23: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铸造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便于脱模的铸造机,包括模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脱模的铸造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铸造
,具体的说是一种便于脱模的铸造机


技术介绍

[0002]铸造是将金属溶液
(
或者非金属材料溶液
)
浇铸到与零件形状相适应的铸造模具中,待其冷却凝固后,以获得零件或毛坯的方法,铸造模具的材料可以是砂

金属甚至陶瓷;很多筒状零件
(
例如发动机缸套

气缸缸体等
)
使用离心铸造的方式进行铸造,离心铸造是使用离心铸造设备带动模具进行转动,使液体材料做离心运动,最终在模具内壁成型,具有不需要使用型芯的优点

[0003]现有的铸造机在脱模时大多需要人工进行,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便于脱模的铸造机

本专利技术主要用于解决因目前的铸造机大多需要人工进行脱模,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脱模的铸造机,包括模具

支撑架

转动组件

脱模组件

注浆组件和输送组件;所述转动组件包括一号连接件

一号支撑座

一号支撑轮

一号连接轴

一号齿轮

一号电机r/>、
一号传动机构

二号连接件

一号压紧座

一号压紧轮和一号齿圈;所述支撑架的下端设置所述一号连接件;所述一号连接件与所述支撑架连接;所述一号连接件的两端对称设置所述一号支撑座;所述一号支撑座与所述一号连接件连接;所述一号支撑座的两侧对称设置所述一号支撑轮;所述一号支撑轮与所述一号支撑座转动连接;所述一号连接件上转动连接所述一号连接轴;所述一号连接轴的轴线与所述一号支撑轮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所述一号连接轴上固定连接所述一号齿轮;所述一号齿轮的分度圆直径与所述一号支撑轮的外径相等;所述一号连接件上固定连接所述一号电机;所述一号电机的转轴与所述一号连接轴之间通过所述一号传动机构传动;所述一号连接件的上方设置所述二号连接件;所述二号连接件与所述支撑架连接;所述二号连接件的两端对称设置所述一号压紧座;所述一号压紧座的上端与所述一号连接件连接;所述一号压紧座的下端转动连接所述一号压紧轮;所述一号压紧轮的外径和所述一号支撑轮的外径相等;所述一号连接件和所述二号连接件之间设置所述模具;所述模具的两端对称设有一号凸起结构;所述一号凸起结构沿所述模具的圆周方向设置;所述一号凸起结构的两侧对称设有二号凸起结构;所述二号凸起结构沿所述模具的圆周方向设置;所述模具的中部设置所述一号齿圈;所述一号齿圈与所述模具固定连接;所述一号齿圈的分度圆直径与所述一号凸起结构的外径相等;所述模具设置在四个所述一号支撑轮上;同一个所述一号支撑座上的两个所述一号支撑轮分别位于所述模具轴线的两侧;所述一号支撑轮抵触在所述一号凸起结构的表面上;所述一号压紧轮抵触在所述一号凸起结构的表面上;所述一号齿轮与所述一号齿圈外啮合;
[0006]所述脱模组件包括一号固定座

一号移动件

二号齿条

二号连接轴

二号齿轮


号电机

二号传动机构

一号滑动套

一号支撑杆

一号摆动板

二号摆动板

一号滑动轴

三号连接轴

三号电机

三号传动机构

二号连接座

三号连接座

三号弹性件

三号连接板

三号连接层

四号连接轴

四号电机和四号传动机构;所述一号连接件的一侧设置所述一号固定座;所述一号固定座与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一号固定座上滑动连接所述一号移动件;所述一号移动件的下端设有一号安装槽;所述一号安装槽内设置所述二号齿条;所述二号齿条与所述一号移动件固定连接;所述一号固定座上转动连接所述二号连接轴;所述二号连接轴上固定连接所述二号齿轮;所述二号齿轮与所述二号齿条啮合;所述一号固定座上固定连接所述二号电机;所述二号电机的转轴与所述二号连接轴之间通过所述二号传动机构传动;所述一号移动件靠近所述一号连接件的一端设有一号连接部;所述一号连接部上滑动连接所述一号滑动套;所述一号连接部侧面设置所述一号支撑杆;所述一号支撑杆沿所述一号连接部的圆周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所述一号支撑杆与所述一号连接部之间通过所述一号摆动板和所述二号摆动板连接;所述一号摆动板的一端与所述一号滑动套铰接;所述一号摆动板的另一端与所述一号支撑杆铰接;所述一号摆动板的两侧对称设置所述二号摆动板;所述二号摆动板的中部与所述一号摆动板的中部铰接在一起;两个所述二号摆动板靠近所述一号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一号连接部铰接;两个所述二号摆动板靠近所述一号支撑杆的一端通过所述一号滑动轴连接在一起;所述一号支撑杆上设有一号滑动槽;所述一号滑动槽内滑动连接所述一号滑动轴;所述一号连接部上转动连接所述三号连接轴;所述三号连接轴与所述一号滑动套螺纹连接;所述一号连接部上固定连接所述三号电机;所述三号电机的转轴与所述三号连接轴之间通过所述三号传动机构传动;所述一号支撑杆靠近所述一号固定座的一端设有一号驱动部;所述一号驱动部远离所述一号固定座的一侧设有一号推动面;所述一号驱动部靠近所述一号固定座的一侧设有二号推动面;所述二号连接件的两侧均设有所述二号连接座;靠近所述一号固定座的一个所述二号连接座与所述支撑架连接;靠近所述一号固定座的一个所述二号连接座上设有一号避让槽;远离所述一号固定座的一个所述二号连接座与所述支撑架滑动连接;两个所述二号连接座相互靠近的一侧均设置所述三号连接座;所述三号连接座为环形;所述三号连接座与所述二号连接座滑动连接;所述三号连接座靠近所述二号连接座的一侧设有三号圆孔;所述三号圆孔沿所述三号连接座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所述二号连接座靠近所述三号连接座的一侧设有二号圆孔;所述二号圆孔与所述三号圆孔一一对应;所述三号圆孔内设置所述三号弹性件;所述三号弹性件的一端抵触在所述三号圆孔的底面上;所述三号弹性件的另一端抵触在所述二号圆孔的底面上;所述三号连接座远离所述二号连接座的一侧转动连接所述三号连接板;所述三号连接板远离所述三号连接座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三号连接层;所述三号连接层抵触在模具的端面上;靠近所述一号固定座的所述三号连接板上设有三号驱动槽;所述三号驱动槽的侧面为喇叭状;所述三号驱动槽远离所述三号连接座一侧开口的直径大于靠近所述三号连接座一侧开口的直径;远离所述一号固定座的所述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便于脱模的铸造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
(1)、
支撑架
(2)、
转动组件
(3)、
脱模组件
(5)、
注浆组件和输送组件;所述转动组件
(3)
包括一号连接件
(31)、
一号支撑座
(32)、
一号支撑轮
(33)、
一号连接轴
(34)、
一号齿轮
(35)、
一号电机
(36)、
一号传动机构
(37)、
二号连接件
(38)、
一号压紧座
(39)、
一号压紧轮
(41)
和一号齿圈
(42)
;所述支撑架
(2)
的下端设置所述一号连接件
(31)
;所述一号连接件
(31)
与所述支撑架
(2)
连接;所述一号连接件
(31)
的两端对称设置所述一号支撑座
(32)
;所述一号支撑座
(32)
与所述一号连接件
(31)
连接;所述一号支撑座
(32)
的两侧对称设置所述一号支撑轮
(33)
;所述一号支撑轮
(33)
与所述一号支撑座
(32)
转动连接;所述一号连接件
(31)
上转动连接所述一号连接轴
(34)
;所述一号连接轴
(34)
的轴线与所述一号支撑轮
(33)
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所述一号连接轴
(34)
上固定连接所述一号齿轮
(35)
;所述一号齿轮
(35)
的分度圆直径与所述一号支撑轮
(33)
的外径相等;所述一号连接件
(31)
上固定连接所述一号电机
(36)
;所述一号电机
(36)
的转轴与所述一号连接轴
(34)
之间通过所述一号传动机构
(37)
传动;所述一号连接件
(31)
的上方设置所述二号连接件
(38)
;所述二号连接件
(38)
与所述支撑架
(2)
连接;所述二号连接件
(38)
的两端对称设置所述一号压紧座
(39)
;所述一号压紧座
(39)
的上端与所述一号连接件
(31)
连接;所述一号压紧座
(39)
的下端转动连接所述一号压紧轮
(41)
;所述一号压紧轮
(41)
的外径和所述一号支撑轮
(33)
的外径相等;所述一号连接件
(31)
和所述二号连接件
(38)
之间设置所述模具
(1)
;所述模具
(1)
的两端对称设有一号凸起结构
(11)
;所述一号凸起结构
(11)
沿所述模具
(1)
的圆周方向设置;所述一号凸起结构
(11)
的两侧对称设有二号凸起结构
(12)
;所述二号凸起结构
(12)
沿所述模具
(1)
的圆周方向设置;所述模具
(1)
的中部设置所述一号齿圈
(42)
;所述一号齿圈
(42)
与所述模具
(1)
固定连接;所述一号齿圈
(42)
的分度圆直径与所述一号凸起结构
(11)
的外径相等;所述模具
(1)
设置在四个所述一号支撑轮
(33)
上;同一个所述一号支撑座
(32)
上的两个所述一号支撑轮
(33)
分别位于所述模具
(1)
轴线的两侧;所述一号支撑轮
(33)
抵触在所述一号凸起结构
(11)
的表面上;所述一号压紧轮
(41)
抵触在所述一号凸起结构
(11)
的表面上;所述一号齿轮
(35)
与所述一号齿圈
(42)
外啮合;所述脱模组件
(5)
包括一号固定座
(51)、
一号移动件
(52)、
二号齿条
(53)、
二号连接轴
(54)、
二号齿轮
(55)、
二号电机
(56)、
二号传动机构
(57)、
一号滑动套
(58)、
一号支撑杆
(59)、
一号摆动板
(61)、
二号摆动板
(62)、
一号滑动轴
(63)、
三号连接轴
(64)、
三号电机
(65)、
三号传动机构
(66)、
二号连接座
(67)、
三号连接座
(68)、
三号弹性件
(69)、
三号连接板
(71)、
三号连接层
(72)、
四号连接轴
(73)、
四号电机
(74)
和四号传动机构
(75)
;所述一号连接件
(31)
的一侧设置所述一号固定座
(51)
;所述一号固定座
(51)
与所述支撑架
(2)
固定连接;所述一号固定座
(51)
上滑动连接所述一号移动件
(52)
;所述一号移动件
(52)
的下端设有一号安装槽;所述一号安装槽内设置所述二号齿条
(53)
;所述二号齿条
(53)
与所述一号移动件
(52)
固定连接;所述一号固定座
(51)
上转动连接所述二号连接轴
(54)
;所述二号连接轴
(54)
上固定连接所述二号齿轮
(55)
;所述二号齿轮
(55)
与所述二号齿条
(53)
啮合;所述一号固定座
(51)
上固定连接所述二号电机
(56)
;所述二号电机
(56)
的转轴与所述二号连接轴
(54)
之间通过所述二号传动机构
(57)
传动;所述一号移动件
(52)
靠近所述一号连接件
(31)
的一端设有一号连接部
(521)
;所述一号连接部
(521)
上滑动连接所述一号滑动套
(58)
;所述一号连接部
(521)
侧面设置所述一号支撑杆
(59)
;所述一号支撑杆
(59)
沿所述一
号连接部
(521)
的圆周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所述一号支撑杆
(59)
与所述一号连接部
(521)
之间通过所述一号摆动板
(61)
和所述二号摆动板
(62)
连接;所述一号摆动板
(61)
的一端与所述一号滑动套
(58)
铰接;所述一号摆动板
(61)
的另一端与所述一号支撑杆
(59)
铰接;所述一号摆动板
(61)
的两侧对称设置所述二号摆动板
(62)
;所述二号摆动板
(62)
的中部与所述一号摆动板
(61)
的中部铰接在一起;两个所述二号摆动板
(62)
靠近所述一号连接部
(521)
的一端与所述一号连接部
(521)
铰接;两个所述二号摆动板
(62)
靠近所述一号支撑杆
(59)
的一端通过所述一号滑动轴
(63)
连接在一起;所述一号支撑杆
(59)
上设有一号滑动槽
(594)
;所述一号滑动槽
(594)
内滑动连接所述一号滑动轴
(63)
;所述一号连接部
(521)
上转动连接所述三号连接轴
(64)
;所述三号连接轴
(64)
与所述一号滑动套
(58)
螺纹连接;所述一号连接部
(521)
上固定连接所述三号电机
(65)
;所述三号电机
(65)
的转轴与所述三号连接轴
(64)
之间通过所述三号传动机构
(66)
传动;所述一号支撑杆
(59)
靠近所述一号固定座
(51)
的一端设有一号驱动部
(591)
;所述一号驱动部
(591)
远离所述一号固定座
(51)
的一侧设有一号推动面
(592)
;所述一号驱动部
(591)
靠近所述一号固定座
(51)
的一侧设有二号推动面
(593)
;所述二号连接件
(38)
的两侧均设有所述二号连接座
(67)
;靠近所述一号固定座
(51)
的一个所述二号连接座
(67)
与所述支撑架
(2)
连接;靠近所述一号固定座
(51)
的一个所述二号连接座
(67)
上设有一号避让槽;远离所述一号固定座
(51)
的一个所述二号连接座
(67)
与所述支撑架
(2)
滑动连接;两个所述二号连接座
(67)
相互靠近的一侧均设置所述三号连接座
(68)
;所述三号连接座
(68)
为环形;所述三号连接座
(68)
与所述二号连接座
(67)
滑动连接;所述三号连接座
(68)
靠近所述二号连接座
(67)
的一侧设有三号圆孔
(681)
;所述三号圆孔
(681)
沿所述三号连接座
(68)
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所述二号连接座
(67)
靠近所述三号连接座
(68)
的一侧设有二号圆孔
(671)
;所述二号圆孔
(671)
与所述三号圆孔
(681)
一一对应;所述三号圆孔
(681)
内设置所述三号弹性件
(69)
;所述三号弹性件
(69)
的一端抵触在所述三号圆孔
(681)
的底面上;所述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欣荣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