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胎体压辊专用滚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70909 阅读:2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胎体压辊专用滚压装置,属于轮胎工业制造领域。本装置包括箱体、框架、驱动系统,传动系统和滚压系统,其中,驱动系统采用双气缸、滚压系统采用双弹簧、传动系统采用丝杆螺母副和直线导轨副。利用本装置可有效缩短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轮胎成型的质量;组合压轮各个方位的运动灵活,压合轨迹准确可控,胎坯受力均匀,大大减少了轮胎部件的存气和变形,有利于提高轮胎的动平衡性能及减少轮胎离层缺陷,提高了压合质量。同时,工作部件使用寿命长,维修换方便,无漏油,改善了工作环境。(*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轮胎工业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胎体压辊专用滚压装置,特别 是一种用于全钢轻卡子午线一次法成型机上的胎体滚压装置。
技术介绍
TBR214胎体压辊轻卡(载重)专用滚压装置是全钢轻卡(载重)子午线一次法 成型机的关键部件之一,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轮胎压合的质量及成型机的生产效率。目前, 我国成型机的滚压装置主要有单臂型和四杆型组合压辊两种结构,但两者都存在一定的缺 点ο其中,单臂型结构主要存在以下不足A,压合不勻由于压辊对轮胎的压合始终不能保持90°,使轮胎部件在成型过程 中压合不勻,易造成轮胎胎坯变形及内部存气;B,适应性差由于运动空间受限,对胎体很难保证压实胎圈,不适合规格跨度范围 大的轮胎机型。四杆型结构主要存在以下不足A,作业环境差涡轮蜗杆箱漏油,影响作业环境;B,不便维修丝母安装形式不便于更换,更换时需要将箱体以上的全部部件拆卸, 维修量大,维修时间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胎体压辊专用滚压装置,目的 在于解决我国现有的轮胎成型机中单臂型和四杆型组合压辊两种结构存在的压合不勻、适 应性差、作业环境差、不便维修等方面的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胎体压辊专用滚压装置,包括箱体、 框架4、驱动系统,传动系统和滚压系统。所述驱动系统包括电机8和两个双气缸1 ;所述框架4的一端安装有电机8,且此端与一个双气缸1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另 一个双气缸1的一端连接;所述框架4是通过摆臂2与双气缸1的耳轴相连;所述两个双气 缸1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在箱体上;两个双气缸1是同步进行驱动的,且两者的轴线始终保持平行状态;框架4始终呈 水平状态;所述传动系统和滚压系统安装在所述框架4上。具体来说,所述框架4包括两根平行的矩形管和两块侧板;所述矩形管的轴线与 所述双气缸1的轴线垂直;所述两块侧板均与地面垂直;矩形管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一块侧板上。所述传动系统包括丝杆螺母副5和直线导轨副6 ;所述丝杆螺母副包括左丝杆螺母副和右丝杆螺母副,所述左丝杆螺母副丝杆的左 端通过联轴器与所述电机8连接,右端通过连接套与右丝杆螺母副丝杆的左端连接,右丝 杆螺母副丝杆的右端活动安装在所述侧板上;左丝杆螺母副的螺母和右丝杆螺母副的螺母 呈反向设置;所述丝杆螺母副5的丝杆安装在所述框架4的两根矩形管中间,所述左丝杆螺母 副丝杆和右丝杆螺母副丝杆同轴线,其轴线与两根矩形管平行;所述直线导轨副6安装在所述框架4的两根矩形管上,每根矩形管上装有一根导 轨。所述滚压系统包括两个压轮机构,分别为左压轮机构7和右压轮机构3 ;所述左丝杆螺母副的螺母座和右丝杆螺母副的螺母座以框架4的中心线为中心 对称安装,所述框架4的中心线与丝杆螺母副丝杆的轴线垂直;所述左压轮机构7安装在所述左丝杆螺母副的螺母座上,所述右压轮机构3安装 在所述右丝杆螺母副的螺母座上。所述压轮机构包括支轴11、压轮10、压盖9、压缩弹簧12、压轮支臂13、支座14和 双弹簧机构;所述支座14的下端面中间安装在所述丝杆螺母副的螺母座上,两侧分别固定有 滑块,所述滑块分别活动安装在所述直线导轨副的导轨上;导轨的作用一是支撑压轮机 构,二是在导轨上滑动带动压轮机构的分合。所述支座14的上端面一边固定有一个小支座,另一边固定有双弹簧机构;所述压轮支臂13呈槽状,一端通过轴19与所述小支座的上部转动连接,另一端跨 过所述双弹簧机构并安装有所述支轴11 ;所述轴19与所述支轴11的轴线均与所述框架4 的矩形管平行,且与压轮支臂13槽的轴线垂直;所述压轮10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支轴11的一端,并由压盖9固定;所述压轮10 与所述支轴11同轴线;支轴11为台阶轴,位于压轮支臂13内的小径段上装有压缩弹簧12 ; 压缩弹簧12在两压轮合拢时起缓冲作用。所述左压轮机构7和右压轮机构3的压轮10的压轮面同轴线相对且始终保持平 行;所述双弹簧机构包括滑套15、内压缩弹簧16、外压缩弹簧17和内套18 ;所述内套 18的下部通过螺母固定在支座14上,并向上开口 ;所述双弹簧机构的滑套15放置在所述 压轮支臂13的槽内,并向下开口 ;所述滑套15向下套在所述内套18的外面,所述内套18 内安装有内压缩弹簧16,内套18外绕有外压缩弹簧17 ;所述内压缩弹簧16伸入所述滑套 15内,并向上顶着滑套15。在工作过程中,压轮支臂13左端与小支座转动连接,右端是靠 滑套15支撑,那当压轮支臂13转动时,滑套15与压轮支臂13之间有足够的间隙让压轮支 臂13转动。当支臂13转动时双弹簧机构就会起到作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双气缸,分步将气缸推出可 有效缩短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2)由于压合采用双弹簧,根据弹簧压缩量的大小,在滚 压胎体时能很好地压实各个部位,尤其是胎圈,提高了轮胎成型的质量;(3)由于工作部件 采用丝杆螺母副、直线导轨副,使组合压轮各个方位的运动灵活,压合轨迹准确可控,胎坯 受力均勻,大大减少了轮胎部件的存气和变形,有利于提高轮胎的动平衡性能及减少轮胎离层缺陷,提高了压合质量;(4)工作部件主要采用丝杆螺母副、直线导轨,其使用寿命长, 维修更换方便;(5)采用润滑脂润滑,无漏油,改善了工作环境。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A-A展开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双气缸三个位置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压轮机构主视图。图5是本技术中压轮机构侧视图。图6是本技术中压轮机构侧视图中的B-B剖视图。图7是本技术中压轮机构侧视图中的C-C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一种胎体压辊专用滚压装置,包括箱体、框架4、驱动系统,传动系统 和滚压系统。所述驱动系统包括电机8和两个双气缸1 ;所述框架4的一端安装有电机8,且此端与一个双气缸1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另 一个双气缸1的一端连接;所述框架4是通过摆臂2与双气缸1的耳轴相连;所述两个双气 缸1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在箱体上;两个双气缸1是同步进行驱动的,且两者的轴线始终保持平行状态;框架4始终呈 水平状态;所述传动系统和滚压系统安装在所述框架4上。具体来说,所述框架4包括两根平行的矩形管和两块侧板;所述矩形管的轴线与 所述双气缸1的轴线垂直;所述两块侧板均与地面垂直;矩形管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一块侧板上。所述传动系统包括丝杆螺母副5和直线导轨副6 ;所述丝杆螺母副包括左丝杆螺母副和右丝杆螺母副,所述左丝杆螺母副丝杆的左 端通过联轴器与所述电机8连接,右端通过连接套与右丝杆螺母副丝杆的左端连接,右丝 杆螺母副丝杆的右端活动安装在所述侧板上;左丝杆螺母副的螺母和右丝杆螺母副的螺母 呈反向设置;所述丝杆螺母副5的丝杆安装在所述框架4的两根矩形管中间,所述左丝杆螺母 副丝杆和右丝杆螺母副丝杆同轴线,其轴线与两根矩形管平行;所述直线导轨副6安装在所述框架4的两根矩形管上,每根矩形管上装有一根导 轨。所述滚压系统包括两个压轮机构,分别为左压轮机构7和右压轮机构3 ;所述左丝杆螺母副的螺母座和右丝杆螺母副的螺母座以框架4的中心线为中心 对称安装,所述框架4的中心线与丝杆螺母副丝杆的轴线垂直;所述左压轮机构7安装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胎体压辊专用滚压装置,包括箱体、框架(4)、驱动系统,传动系统和滚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系统包括电机(8)和两个双气缸(1);所述框架(4)的一端安装有电机(8),且此端与一个双气缸(1)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另一个双气缸(1)的一端连接;所述框架(4)是通过摆臂(2)与双气缸(1)的耳轴相连;所述两个双气缸(1)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在箱体上;两个双气缸(1)是同步进行驱动的,且两者的轴线始终保持平行状态;框架(4)始终呈水平状态;所述传动系统和滚压系统安装在所述框架(4)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云平池启演刘鹏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恒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