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位卸荷中顶油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04251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4 20: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过位卸荷中顶油缸,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其包括缸筒和活塞杆,缸筒的前端设置有端盖,缸筒的后端设置有底座;缸筒内设置有活塞,该活塞将缸筒内部划分为前油腔和后油腔;活塞杆的端部穿过端盖后与活塞连接;活塞外侧与缸筒内侧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缸筒内侧壁靠近前端的位置设置有凹陷部,且凹陷部设置有卸油孔;当活塞移动至缸筒凹陷部并处于满行程状态时,活塞与凹陷部之间形成间隙,后油腔的液压油流入该间隙并自卸油孔流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过位卸荷中顶油缸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制造
,具体来讲是一种过位卸荷中顶油缸


技术介绍

[0002]长期以来自卸车举升油缸活塞密封一般采用活塞环硬性密封或采用
Yx、
鼓型等橡胶制品的软密封两种密封方式

[0003]由于自卸车采用的是到位自动卸荷方式以防止冲顶,使用活塞环密封的结构采用的是过位卸荷方式,此种密封方式卸荷简单,但是活塞密封由于活塞环是开口的很容易造成油缸内泄露,会损失油缸推力,静止时也会造成自卸货箱的回落,因此已逐步被软密封结构的活塞所替代

软密封结构的活塞密封性很好,但是卸荷方式复杂,首先软密封活塞不能像活塞环密封活塞一样采用过位卸荷,而只能采用限位阀芯触发卸荷的方式,否则密封圈在通过卸荷孔时容易被切割坏掉,其次软密封活塞结构过对液压油的清洁度要求比较高,否则卸荷阀芯比较容易被脏油里的杂质卡死而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过位卸荷中顶油缸,既有软密封优良的密封性又具有硬密封卸荷简单的特性

[0005]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过位卸荷中顶油缸,包括缸筒和活塞杆,所述缸筒的前端设置有端盖,缸筒的后端设置有底座;所述缸筒内设置有活塞,该活塞将缸筒内部划分为前油腔和后油腔;所述活塞杆的端部穿过端盖后与活塞连接;所述活塞外侧与缸筒内侧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所述缸筒内侧壁靠近前端的位置设置有凹陷部,且凹陷部设置有卸油孔;当活塞移动至缸筒凹陷部并处于满行程状态时,活塞与凹陷部之间形成间隙,后油腔的液压油流入该间隙并自卸油孔流出

[0006]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底座设置有进油口,且底座边沿设置有与缸筒相适配的限位台阶

[0007]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缸筒外侧壁设置有支座,支座上设置有与卸油孔相连的卸油管和与进油孔相连的进油管

[0008]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活塞的外侧设置有导向环

[0009]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活塞的中心处设置有连接孔,所述活塞杆的后端设置有与连接孔相适配的第一轴头

[0010]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底座的前侧面设置有凹槽,所述活塞的后侧面设置有限位块

[0011]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缸筒的前端边沿设置有第一法兰,所述端盖的外侧设置有与第一法兰相适配的第二法兰

[0012]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端盖的中心处设置有供活塞杆穿过的通孔,且通孔的内侧壁设置有若干第一密封槽

[0013]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端盖的后端插装于缸筒,且端盖的后端外侧设置有第二密封槽;所述端盖的前端呈圆台状

[0014]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所述第一接头设置有连接座,所述活塞杆的前端设置有与连接座相适配的第二轴头;所述第二接头与底座的后侧面连接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6]本技术中,当活塞满行程状态时,后腔液压油直接从活塞间隙卸荷到回油管流回油箱,实现了过位卸荷

同时,活塞外侧设置有密封圈,兼具有软密封优良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过位卸荷中顶油缸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过位卸荷中顶油缸的剖视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过位卸荷中顶油缸另一视角的剖视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过位卸荷中顶油缸活塞处于满行程状态时的示意图;
[0021]图5为图4中端盖部分的示意图;
[0022]图6为图5中
A
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23]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缸筒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缸筒的剖视图;
[0025]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
10
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端盖的剖视图;
[0027]图
11
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
12
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活塞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
13
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活塞杆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
14
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0031]附图标记:
[0032]1‑
缸筒;
11

卸油孔;
12

凹陷部;
13

第一法兰;
[0033]2‑
端盖;
21

通孔;
22

第二法兰;
23

第一密封槽;
24

第二密封槽;
[0034]3‑
底座;
31

进油口;
32

凹槽;
33

限位台阶;
[0035]4‑
活塞;
41

连接孔;
42

密封圈;
43

导向环;
44

限位块;
[0036]5‑
活塞杆;
51

第一轴头;
52

第二轴头;
[0037]6‑
第一接头;
61

连接座;
[0038]7‑
第二接头;
[0039]8‑
支座;
81

卸油管;
82

进油管;
[0040]9‑
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的实施例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

[004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
(X)”、“纵向
(Y)”、“竖向
(Z)”、“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

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

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技术的具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过位卸荷中顶油缸,包括缸筒
(1)
和活塞杆
(5)
,所述缸筒
(1)
的前端设置有端盖
(2)
,缸筒
(1)
的后端设置有底座
(3)
;所述缸筒
(1)
内设置有活塞
(4)
,该活塞
(4)
将缸筒
(1)
内部划分为前油腔和后油腔;所述活塞杆
(5)
的端部穿过端盖
(2)
后与活塞
(4)
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
(4)
外侧与缸筒
(1)
内侧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42)
;所述缸筒
(1)
内侧壁靠近前端的位置设置有凹陷部
(12)
,且凹陷部
(12)
设置有卸油孔
(11)
;当活塞
(4)
移动至缸筒
(1)
凹陷部
(12)
并处于满行程状态时,活塞
(4)
与凹陷部
(12)
之间形成间隙
(9)
,后油腔的液压油流入该间隙
(9)
并自卸油孔
(11)
流出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位卸荷中顶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
(3)
设置有进油口
(31)
,且底座
(3)
边沿设置有与缸筒
(1)
相适配的限位台阶
(33)。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位卸荷中顶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筒
(1)
外侧壁设置有支座
(8)
,支座
(8)
上设置有与卸油孔
(11)
相连的卸油管
(81)
和与进油孔相连的进油管
(82)。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位卸荷中顶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勇杨春秋陈雷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人杰特种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