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烹饪器具的内胆及烹饪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01534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4 20: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的内胆,包括金属基体,所述金属基体的内表面设有多个凸出或凹陷的防粘单元,所述防粘单元内设有多个微米级别的锁水凹坑,相邻所述防粘单元之间的隔槽或隔筋宽度不小于相邻锁水凹坑之间的间距。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内胆利用物理防粘单元以及锁水凹坑可降低米饭与内胆内壁的结合强度以及粘附性,最终实现无涂层不粘的效果。本实用还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和锅盖,锅体包括外锅和上述内胆,所述内胆放置在所述外锅中。中。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烹饪器具的内胆及烹饪器具


[0001]本技术涉及厨房电器
,尤其涉及一种烹饪器具的内胆及烹饪器具。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烹饪器具诸如电饭煲之类的电热锅,一般包括锅体和锅盖,锅体内设有内胆以及发热盘或者IH线盘等加热装置,内胆一般由金属材质制成,加热装置通电后可将热量传递给内胆,使得内胆中的米饭可以受热熟化。但电热锅在煮饭的过程中会出现粘锅现象,导致用餐后内胆难以清洁,令用户的使用体验变差。现有技术中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会在内胆的内壁设置以聚四氟乙烯为主要原材料的不粘涂层,但不粘涂层在长期的烹饪过程在容易出现脱落的现象,特别是在高温烹饪及干烧的情况下,不粘涂层更容易脱落,影响其防粘效果的同时,也会分解并释放一定的有毒物质,进而污染食物以及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烹饪器具的内胆及烹饪器具,利用物理防粘单元以及锁水凹坑可降低米饭与内胆内壁的结合强度以及粘附性,最终实现无涂层不粘的效果。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烹饪器具的内胆,包括金属基体,所述金属基体的内表面设有多个凸出或凹陷的防粘单元,所述防粘单元内设有多个微米级别的锁水凹坑,相邻所述防粘单元之间的隔槽或隔筋宽度不小于相邻锁水凹坑之间的间距。
[0006]在上述烹饪器具的内胆中,多个所述防粘单元呈矩阵或者蜂窝状布满所述金属基体的内表面。
[0007]在上述烹饪器具的内胆中,所述隔筋上设有连通槽,所述连通槽连通相邻两个凹陷的防粘单元。
[0008]在上述烹饪器具的内胆中,所述隔槽或隔筋上设有多个微米级别的锁水凹坑。
[0009]在上述烹饪器具的内胆中,所述防粘单元的凹陷深度或者凸出高度为0.1mm~0.5mm,所述防粘单元的等效直径为3mm~6mm。
[0010]在上述烹饪器具的内胆中,所述锁水凹坑的深度为30μm~70μm,所述锁水凹坑的等效直径为200μm~450μm。
[0011]在上述烹饪器具的内胆中,所述锁水凹坑的内表面为微米级的粗糙面。
[0012]在上述烹饪器具的内胆中,所述粗糙面由数个至少为微米级别的乳突构成。
[0013]在上述烹饪器具的内胆中,所述金属基体的内表面还设有通过PVD镀膜形成的金属薄膜,所述金属薄膜的厚度小于所述锁水凹坑的深度。
[0014]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和锅盖,所述锅体包括外锅和上述任意技术方案所述的内胆,所述内胆放置在所述外锅中。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6]在内胆煮饭完成后,煮好的米饭外层包覆一层淀粉组成的水胶体有一定的弹性,而防粘单元的设计可起着割裂淀粉胶体的黏连作用,以此降低米饭与内胆内壁的结合强度以及粘附性,此外在防粘单元内还设置多个微米级别的锁水凹坑,锁水凹坑可用于存储小水滴从而在防粘单元的表面形成一层水润膜,这层水润膜会对米饭和防粘单元进行浸润,进而进一步降低了米饭与防粘单元的结合强度以及粘附性,使米饭不会沾粘防粘单元上,最终实现零涂层不粘的效果;最后,相邻防粘单元之间的隔槽或隔筋宽度不小于相邻锁水凹坑之间的间距,如此设计,既可兼顾了防粘单元的可加工性,又能使水顺畅地在隔槽或隔筋内流动,进而流向相邻的防粘单元利于防粘单元表面形成一层水润膜,进而提升内胆的不粘效果。
[0017]多个防粘单元呈矩阵或者蜂窝状布满金属基体的内表面。如此设计,既能提升内胆的外观,又能提升内胆整个内表面的不粘效果,进一步防止米饭粘锅。
[0018]隔筋上设有连通槽,连通槽连通相邻两个凹陷的防粘单元。如此设计,可使水在相邻两个防粘单元之间流动,以保证每个防粘单元均存少量水,进而利于每个防粘单元内形成水润膜,避免个别防粘单元内无水而导致发生米饭黏连的现象,进一步提升了内胆不粘效果。
[0019]隔槽或隔筋上设有多个微米级别的锁水凹坑。如此设计,能够使隔槽或者隔筋的表面利用锁水凹坑存水形成一层水润膜,以避免米饭与隔筋或隔槽黏连,由此进一步提升了内胆的不粘效果。
[0020]防粘单元的凹陷深度或者凸出高度为0.1mm~0.5mm,防粘单元的等效直径为3mm~6mm。如此设计,既方便用户清洗防粘单元内部以及金属基体内表面位于相邻防粘单元之间的部分,又能在兼顾加工性的情况下,提升防粘单元对淀粉胶体的割裂效果,进而提升内胆的不粘效果,同时也保证了凹陷的防粘单元内米饭易被饭铲铲出。
[0021]锁水凹坑的深度为30μm~70μm,锁水凹坑的等效直径为200μm~450μm。如此设计,可以兼顾助锁水凹坑的可加工性以及防粘单元表面的不粘性能,不会因锁水凹坑的尺寸过小出现无法存水而无法形成水润膜以及难以加工的问题,也不会因为锁水凹坑的尺寸过大导致米粒易卡入锁水凹坑内而焦糊粘黏造成内胆难以清洗的问题。
[0022]锁水凹坑的内表面为微米级的粗糙面。如此设计,可使锁水凹坑的内表面形成类似荷叶的仿生凹凸结构,更利于水润膜的形成,以进一步减少米饭与锁水凹坑的内表面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了不粘效果。
[0023]金属基体的内表面还设有通过PVD镀膜形成的金属薄膜,金属薄膜的厚度小于锁水凹坑的深度。如此设计,可以进一步改善内胆的表面性能,防止刮擦对金属基体的内表面造成划伤问题,并且还能改变内胆内表面的光泽,提高内胆的美观性;此外,金属薄膜的厚度小于锁水凹坑的深度,可避免由锁水凹坑形成的粗糙结构被破坏进而无法存水形成水润膜。
[0024]本技术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00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
[002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内胆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内胆的立体剖视图;
[0028]图3为图2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9]图4为图2中B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0]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烹饪器具的剖视图。
[0031]附图标记:
[0032]001、锅体;002、锅盖;100、金属基体;101、外金属层;102、导热层;103、内金属层;110、防粘单元;111、锁水凹坑;112、乳突;120、隔筋;200、金属薄膜。
【具体实施方式】
[003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的内胆,包括金属基体,所述金属基体的内表面设有多个凸出或凹陷的防粘单元,所述防粘单元内设有多个微米级别的锁水凹坑,相邻所述防粘单元之间的隔槽或隔筋宽度不小于相邻锁水凹坑之间的间距。
[0034]在内胆煮饭完成后,煮好的米饭外层包覆一层淀粉组成的水胶体有一定的弹性,而防粘单元的设计可起着割裂淀粉胶体的黏连作用,以此降低米饭与内胆内壁的结合强度以及粘附性,此外在防粘单元内还设置多个微米级别的锁水凹坑,锁水凹坑可用于存储小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烹饪器具的内胆,包括金属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基体的内表面设有多个凸出或凹陷的防粘单元,所述防粘单元内设有多个微米级别的锁水凹坑,相邻所述防粘单元之间的隔槽或隔筋宽度不小于相邻锁水凹坑之间的间距,所述锁水凹坑的内表面为微米级的粗糙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烹饪器具的内胆,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防粘单元呈矩阵或者蜂窝状布满所述金属基体的内表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烹饪器具的内胆,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筋上设有连通槽,所述连通槽连通相邻两个凹陷的防粘单元。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烹饪器具的内胆,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槽或隔筋上设有多个微米级别的锁水凹坑。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烹饪器具的内胆,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泽春崔卫民谢伟峰
申请(专利权)人: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