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CAN总线的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69790 阅读:2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照明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CAN总线的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所述CAN总线接口电路、微处理器外围电路输入端连接微处理器,微处理器的输出端连接执行模块,微处理器的输入端连接数据采集模块,所述CAN总线接口电路输出端连接PC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该系统是一种分布式的智能控制系统,与传统的照明控制系统相比克服了过多依赖控制者的个人能力、控制相对分散和无法有效管理、其适时性和自动化程度较低等缺点,同时也实现了自动照明控制方式所不能实现的调光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照明设备
,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CAN总线的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国际上就针对节约电能,保护环境的照明系统提出了 "绿色照明"的形象性说法。80年代末期, 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英国、荷兰等率先开 展了"绿色照明"的推广工作。 1996年10月由国家经贸委牵头,国家计委、科技部、建设部、信息产业部、农业部、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国内贸易局、国家电力公司、中国科学院、中国节能投资公司等 十几个部委和相关机构,共同启动了"中国绿色照明工程"。"中国绿色照明工程"旨在发展 和推广高效照明电器产品,节约照明用电,减少环境污染,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照明 质量、照明环境和减少环境污染的需要,建立一个优质高效、经济舒适、安全可靠、有益环境 的照明系统。 目前,我国照明用电占建筑用电的20_30%,而目前几家专注于智能照明的电气公 司所生产的调光产品或场景控制器基本上都是开环控制,当人们进入工作区域,会按照需 要的工作需求来打开所需的光源,调节光源的光输出,使其达到所期望的照度水平,但一般 调好一个照度水平后,基本不会再根据室内的光线强度来改变,光线很好时更容易忽略去 调节光源的输出,这样不仅不会创造良好的、舒适的工作环境,而且还早成了不必要的能源 浪费和经济损失。另外增加了用电负荷,在增加额外的电力投资的同时,还造成了大量的污 染,据专家计算,每生产100亿千瓦点需耗煤500万吨,排放的烟尘就要5. 4万吨,二氧化硫 7. 8万吨,产生严重的酸雨,破坏了生态平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基于CAN总线的智能照明控 制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基于CAN总线的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包括CAN总线接口电路、微处理器、微处理器外围电路、执行模块及数据采集模块,其特征为所述CAN总线接口电路、微处理器外围电路输入端连接微处理器,微处理器的输出端连接执行模块,微处理器的输入端连接数据采集模块,所述CAN总线接口电路输出端连接PC机。 所述接微处理器采用C0MS工艺制造的8位单片机AT89C52作为核心控制芯片。 所述CAN总线接口电路包括CAN总线控制器、CAN总线收发器。 所述执行模块由开关控制电路和调光控制电路组成。 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由照明检测模块和红外探测器模块组成。 所述CAN总线接口电路与PC机的连接方式通过一个转换器与PC机的串行口相连 接或在PC机的扩展槽里插入一块网络适配卡。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该系统是一种分布式的智能控制系统,与传统的照明控制系统相比克服了过多依赖控制者的个人能力、控制相对分散和无法有效管理、其适时性和自 动化程度较低等缺点,同时也实现了自动照明控制方式所不能实现的调光控制。其主要特 点概括如下 (1)照明控制器能够合理利用自然光,及时调节光源的输出使照度达到最合适的 水平,并且可以及时关闭无人房间的灯,因此,该照明控制系统在提供舒适的照度环境的同 时,还大大的节约了能源,响应了"中国绿色照明工程"。 (2)该系统是分布式的控制系统,控制器的控制功能进一步下放至最末端的灯具, 其上层管理软件是对控制的运行起监控与管理,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增加某些辅助 功能,但它不是中央式的控制系统,不会因监控管理系统本身有故障影响整个控制系统的 正常控制。 (3)本系统的突出特点就是CAN总线的应用。因为CAN总线具有实时性好,可靠性 高,配置灵活,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因此将CAN总线技术应用到照明控制系统中可以有效 解决目前灯光控制系统中采用通信网络如RS-232, RS-485,20mA电流环等所普遍存在通信 距离短,数据传输速度慢,误码率高,可靠性差等问题。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系统结构框架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CAN总线的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包括CAN总线接口电路、微 处理器、微处理器外围电路、执行模块及数据采集模块,所述CAN总线接口电路、微处理器 外围电路输入端连接微处理器,微处理器的输出端连接执行模块,微处理器的输入端连接 数据采集模块,所述CAN总线接口电路输出端连接PC机。所述接微处理器采用COMS工艺 制造的8位单片机AT89C52作为核心控制芯片。所述CAN总线接口电路包括CAN总线控制 器、CAN总线收发器。所述执行模块由开关控制电路和调光控制电路组成。所述数据采集 模块由照明检测模块和红外探测器模块组成。 CAN总线与PC机的连接方式有两种,其一,通过一个转换器与PC机的串行口相连 接;其二,在PC机的扩展槽里插入一块网络适配卡。在需交换的数据较大时,往往采用后一 种方法。考虑到系统的扩展性,即可以将整个大楼其他系统,如空调系统,电梯系统,抄表系 统等都挂接到CAN总线上,因此设计中采用了适配卡与PC机连接的方法。 按任务适配卡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①仅用于CAN总线与上位机交换数据,适配卡只起数据转发的作用,即只收集CAN 总线上各个节点上的数据,转发给上位机,并把上位机的命令和数据转发给各节点。其电路 由CAN通信控制器、CAN物理接口 、 PC总线接口电路,少量的程序存储器及少量的数据缓冲 存储器等构成,称为非智能网络适配卡。 ②除了上述的数据交换任务外,还要完成对CAN总线上的用户系统的部分监控、 管理工作,称为智能适配卡。它可以减轻上位机的部分任务,提高系统的实时性。这种适配 卡需要有CPU、较大的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 从本系统的需求与性能价格比考虑,决定选用前种非智能网络适配卡的方法来实现数据在CAN总线的传输。CAN通信适配卡已是成形产品,由专业厂家生产,当然,这部分也 可由设计人员自己设计,不过效果未必好,如果没有特别的应用上的原因采用专业厂商的 产品既节约时间又比较可靠。 本专利技术中采用北京华控公司生产的HK-CAN20C非智能隔离型CAN总线通讯板,它 是一种将CAN通讯协议与PC机ISA总线标准相连接的非智能CAN插卡,电路由CAN通信 控制器、CAN物理接口 、 PC总线接口电路,少量的程序存储器及少量的数据缓冲存储器等构 成,这里就不详细说明了。非智能CAN卡可以充分满足CAN网络高实时性的要求,通过该卡 可对现场具有CAN通讯接口的仪表和控制设备进行监控。 HK-CAN20通讯卡的性能指标 板上有DC/DC, CAN通讯无需外供电,适用于通用场合。 (1) ISA总线数据宽度8位 ISA总线中断设定范围IRQIO, IRQll, IRQ12, IRQ15 CAN网络通讯最高速率lKbit/s CAN网络接口控制器PhilipsS孙1000T CAN网络收发器Philips8 2C250 CAN网络连接器DB-9,针式 隔离耐压IOOOVDC HK-CAN20C板功耗(典型值)+5V, 200mA (2)驱动程序名称定义虚拟设备驱动(VXD):应用于Windows95/98 内核式驱动(SY S):应用于Windows98/NT/2000 DOS驱动程序适用于DOS环境 CAN总线通讯卡的工作原理 从功能上,HKCAN20C非智能隔离型CAN总线通讯板可分为二个部分ISA总线接口部分和CAN网络通讯部分。 (l)I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CAN总线的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包括CAN总线接口电路、微处理器、微处理器外围电路、执行模块及数据采集模块,其特征为:所述CAN总线接口电路、微处理器外围电路输入端连接微处理器,微处理器的输出端连接执行模块,微处理器的输入端连接数据采集模块,所述CAN总线接口电路输出端连接PC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迪王帅水名岳周博楚舒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恩济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徐志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