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91660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4 20:30
本申请涉及一种绕组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绕组结构、定子组件及电机


[0001]本申请涉及电机
,特别是涉及一种绕组结构

定子组件及电机


技术介绍

[0002]电机的定子组件包括定子铁芯以及绕制在定子铁芯上的绕组结构,同时根据设计所需,定子组件的极数或者极对数特定,相数特定,定子铁芯上开设的导体槽的数量特定,每个相的绕制线路的支路数量特定,例如对于现有的
72
槽8极6层的三相绕组而言,其每个相的绕制线路均采用并联4支路时,可以得到设计所需电压的电机

然而在现有技术中,对于
72
槽8极6层并联4支路的三相绕组而言,其绕制方式通常相对单一,难以满足复杂的工艺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绕组结构

定子组件及电机,以改善现有技术中
72
槽8极6层并联4支路的三相绕组绕制方式单一的问题

[0004]本申请提供一种绕组结构,所述绕组结构用于定子组件,所述定子组件的极数为8极,相数为三相,所述定子组件还包括定子铁芯,所述定子铁芯沿周向等间距设置有
72
个导体槽,所述导体槽包括6个槽层,所述绕组结构包括三个相的绕制线路,每个相的绕制线路包括4条并联的支路,每条支路具有两种叠绕的绕制方式,两种绕制方式对应的线路相同;
[0005]其中,在第一种绕制方式中,每条支路包括反扭线以及若干个第一线圈,所述第一线圈包括两条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一有效边,所述第一有效边设置在所述导体槽的一个槽层内,若干个所述第一线圈叠绕以形成有至少两个叠绕组,所述反扭线设置在所述导体槽外,且连接相邻两个所述叠绕组;
[0006]在第二种绕制方式中,每条支路包括引入线

引出线

第二线圈以及若干个第一线圈,所述第一线圈包括两条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一有效边,所述第一有效边设置在所述导体槽的一个槽层内,若干个所述第一线圈叠绕以形成有至少两个叠绕组,所述引入线和所述引出线均与一个所述第一线圈连接,且分别用作每条支路的绕制起始位置和绕制终点位置,所述引入线包括设置在所述导体槽的一个槽层内的引入有效边,所述引出线包括设置在所述导体槽的一个槽层内的引出有效边,所述第二线圈连接相邻两个所述叠绕组,且包括两条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二有效边,所述第二有效边设置在所述导体槽的一个槽层内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两种绕制方式中,所述第一线圈均还包括第一焊接端和第一发卡端,所述第一发卡端跨设在两条所述第一有效边之间,且连接两条所述第一有效边,所述第一焊接端设置有两个,且分别与两条所述第一有效边的另一端连接,两个所述第一焊接端沿相互靠近的方向延伸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一种绕制方式中,所述反扭线包括连接段和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端子设置在所述连接段的两端,且用于与所述第一线圈连接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一种绕制方式中,所述第一线圈的节距均为整距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一种绕制方式中,所述导体槽的6个槽层分别为
a、b、c、d、e

f
槽层,所述反扭线的两个所述连接端子跨过9个所述导体槽,所述绕组结构的三个相分别为
U、V

W
相,所述
U
相的第一条支路为:
[0011]1a

10b

2a

11b

3a

12b

3c

12d

2c

11d

1c

10d

1e

10f

2e

11f

3e

1 2f

21f

12e

20f

11e

19f

10e

19d

10c

20d

11c

21d

12c

21b

12a

20b

11a

19b

10a

[0012]所述
U
相的第二

三和四条支路分别由所述
U
相的第一条支路沿所述导体槽序号增大的方向依次平移
18、36

54
个所述导体槽得到;
[0013]所述
V
相和所述
W
相的绕制线路分别由所述
V
相的绕制线路沿所述导体槽序号增大的方向依次平移6和
12
个所述导体槽得到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二种绕制方式中,所述第二线圈还包括第二焊接端和第二发卡端,所述第二发卡端跨设在两条所述第二有效边之间,且分别与两条所述第二有效边的同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焊接端设置有两个,且分别与两条所述第二有效边的另一端连接,两个所述第二焊接端沿相同的方向延伸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二种绕制方式中,若干个所述第一线圈的节距为混合节距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二种绕制方式中,所述导体槽的6个槽层分别为
a、b、c、d、e

f
槽层,所述绕组结构的三个相分别为
U、V

W
相,所述第一线圈的节距为
8、9
或者
10
槽,所述第二线圈的节距为9槽,所述
U
相的第一条支路为:
[0017]1a

10b

2a

11b

3a

12b

3c

12d

2c

11d

1c

10d

1e

10f

2e

11f

3e

1 2f

21f

12e

20f

11e

19f

10e

19d

10c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绕组结构
(100)
,所述绕组结构
(100)
用于定子组件,所述定子组件的极数为8极,相数为三相,所述定子组件还包括定子铁芯
(200)
,所述定子铁芯
(200)
沿周向等间距设置有
72
个导体槽
(210)
,所述导体槽
(210)
包括6个槽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组结构
(100)
包括三个相的绕制线路,每个相的绕制线路包括4条并联的支路,每条支路具有两种叠绕的绕制方式,两种绕制方式对应的线路相同;其中,在第一种绕制方式中,每条支路包括反扭线
(110)
以及若干个第一线圈
(120)
,所述第一线圈
(120)
包括两条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一有效边
(121)
,所述第一有效边
(121)
设置在所述导体槽
(210)
的一个槽层内,若干个所述第一线圈
(120)
叠绕以形成有至少两个叠绕组
(130)
,所述反扭线
(110)
设置在所述导体槽
(210)
外,且连接相邻两个所述叠绕组
(130)
;在第二种绕制方式中,每条支路包括引入线
(140)、
引出线
(150)、
第二线圈
(160)
以及若干个第一线圈
(120)
,所述第一线圈
(120)
包括两条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一有效边
(121)
,所述第一有效边
(121)
设置在所述导体槽
(210)
的一个槽层内,若干个所述第一线圈
(120)
叠绕以形成有至少两个叠绕组
(130)
,所述引入线
(140)
和所述引出线
(150)
均与一个所述第一线圈
(120)
连接,且分别用作每条支路的绕制起始位置和绕制终点位置,所述引入线
(140)
包括设置在所述导体槽
(210)
的一个槽层内的引入有效边
(141)
,所述引出线
(150)
包括设置在所述导体槽
(210)
的一个槽层内的引出有效边
(151)
,所述第二线圈
(160)
连接相邻两个所述叠绕组
(130)
,且包括两条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二有效边
(161)
,所述第二有效边
(161)
设置在所述导体槽
(210)
的一个槽层内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组结构
(100)
,其特征在于,在两种绕制方式中,所述第一线圈
(120)
均还包括第一焊接端
(122)
和第一发卡端
(123)
,所述第一发卡端
(123)
跨设在两条所述第一有效边
(121)
之间,且连接两条所述第一有效边
(121)
,所述第一焊接端
(122)
设置有两个,且分别与两条所述第一有效边
(121)
的另一端连接,两个所述第一焊接端
(122)
沿相互靠近的方向延伸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绕组结构
(100)
,其特征在于,在第一种绕制方式中,所述反扭线
(110)
包括连接段
(111)
和连接端子
(112)
,所述连接端子
(112)
设置在所述连接段
(111)
的两端,且用于与所述第一线圈
(120)
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绕组结构
(100)
,其特征在于,在第一种绕制方式中,所述第一线圈
(120)
的节距均为整距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绕组结构
(100)
,其特征在于,在第一种绕制方式中,所述导体槽
(210)
的6个槽层分别为
a、b、c、d、e

f
槽层,所述反扭线
(110)
的两个所述连接端子
(112)
跨过9个所述导体槽
(210)
,所述绕组结构
(100)
的三个相分别为
U、V

W
相,所述
U
相的第一条支路为:
1a

10b

2a

11b

3a

12b

3c

12d

2c

11d

1c

10d

1e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家栋南富乾熊亮刘璨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金康动力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