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排口原位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685482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4 20: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排水口治理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组合式排口原位净化装置,包括结构相同但直径不同的外圆筒和内圆筒,外圆筒套设于内圆筒外部,外圆筒与内圆筒之间设置有一圈丝瓜络层,内圆筒套设于排水管道的出水口处,内圆筒与排水管道之间设置有一圈海绵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降雨强度和降雨历时,分为九种不同组合,基于降雨强度和降雨历时中径流污染物和水量的变化,通过旋转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式排口原位净化装置


[0001]本技术涉排水口治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组合式排口原位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地下管网排口直排所带来的水污染含量超标的问题,已日益凸显

目前,排口改造多以采取在排口末端设置一些生态措施对排水进行层层净化处置,为了保证整个设施的正常运行

防止堵塞,对初期雨水多采取弃留处理,但初期雨水在整个降雨过程中污染物浓度最高

大多对排口的治理措施,重点集中在如何提高治理措施的净化效率方面

通过前人的研究文献,我们知道不同的降雨强度及降雨历时,都会对管道内部径流中的污染物含量及径流量产生重要影响,这是目前处理许多生态处理设施所忽视的,而且多数生态设施为了在不影响水流正常排放的情况下提高处理效率,就会选择增加生态设施的占地面积以此来延长水力停留时间,获取更高的处理效率

此外,地下管网末端的排口主要是汇集道路地表径流,其中的颗粒物
SS
质量浓度及
COD
含量较高,易造成填料堵塞,该现象十分常见,而定期更换填料成本较高,运行使用寿命普遍偏短,而这些问题的产生,都与降雨强度和降雨历时密切相关

[0003]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针对不同降雨强度和历时设计排口原位的净化装置,以此解决:
[0004]1、
常规生态措施对初期雨水直接弃留的问题;
[0005]2、
不同降雨强度及降雨历时对排口径流污染物含量及水量变化的影响,实现正常满足排水,并提高其净化效率;
[0006]3、
填料更换不便,运行使用寿命偏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组合式排口原位净化装置,本设备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8]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组合式排口原位净化装置,包括结构相同但直径不同的外圆筒和内圆筒,所述外圆筒套设于所述内圆筒外部,所述外圆筒与所述内圆筒之间设置有一圈丝瓜络层,所述内圆筒套设于排水管道的出水口处,所述内圆筒与所述排水管道之间设置有一圈海绵层;
[0009]所述外圆筒包括钢外筒和钢内筒,所述钢内筒处于所述钢外筒内部,且二者之间沿长度方向可拆卸的固定安装有三条不透水隔板,三条所述不透水隔板将所述钢外筒与所述钢内筒之间的空隙分隔为三个过滤区,所述外圆筒的所述钢外筒四周表面且分别位于三个所述过滤区的中部处沿长度方向分别等距开设有多个小滤孔

多个中滤孔和多个大滤孔,六个所述过滤区内分别填充有不同的过滤填料,所述外圆筒的所述钢内筒和所述内圆筒的所述钢外筒

所述钢内筒均采用镂空钢滤网制成,所述外圆筒和所述内圆筒的一端均
可拆卸的固定安装有封板

[0010]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外圆筒的三个所述过滤区分为:小雨过滤区

中雨过滤区和大雨过滤区,且分别与所述小滤孔

所述中滤孔和所述大滤孔的位置对应,其内部的所述过滤填料依次为稻壳

沸石加粉煤灰加钢渣的混合物和纤维球

[0011]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小雨过滤区

所述中雨过滤区和所述大雨过滤区的容积所占比例为:1:1~3:1~
5。
[0012]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内圆筒的三个所述过滤区分为初期雨水过滤区

中期雨水过滤区

后期雨水过滤区,其内部的所述过滤填料依次为沸石和树皮的混合物

轻质陶粒和鹅卵石

[0013]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初期雨水过滤区

所述中期雨水过滤区和所述后期雨水过滤区的容积所占比例为1:1~3:1~
5。
[0014]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外圆筒的所述封板呈环形板状结构,所述内圆筒的所述封板呈圆形板状结构,且正面的顶

底两端分别开设有减压孔和泄水孔,所述减压孔和所述泄水孔均设置有密封盖

[0015]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外圆筒的一端分别对应各所述过滤区的中部处均固定安装有外把手,所述内圆筒的一端分别对应各所述过滤区的中部处均固定安装有内把手

[0016]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1、
本技术通过将降雨强度和降雨历时,分为九种不同组合,基于降雨强度和降雨历时中径流污染物和水量的变化,通过旋转内

外圆筒设置不同的填料组合,进行有针对的处理,具体过程中,只需要根据降雨强度和降雨历时的变化,旋转外把手和内把手,就可以调整出不同的净化组合,操作简单方便

[0018]2、
本技术通过针对在中雨降雨强度的降雨中期条件下,存在雨量大,污染物
SS、COD、
总氮

总磷含量高的特征,在不影响排水且保障净化效果良好的条件下,沿着水流路径依次设置多层次净化组合措施,所选填料的孔隙率高,填料层厚度薄,保证了透水能力,以实现对污染物分步高效去除,而且发生堵塞时,可以通过旋转外把手来调整滤孔的相对位置,保证水流正常排放,结构简单,功能强大

[0019]3、
本技术通过外圆筒和内圆筒可通过拉动外把手和内把手取出,使填料的更换

清洗更方便,且采取可拆卸的底板和不透水隔板,使内部沉积物清洗简单,防堵塞能力增加,运行使用寿命延长,且对过滤区所占体积比例进行动态调整,这更符合自然降雨的规律,处理更加科学合理

[0020]4、
本技术通过利用海绵实现了对污染物
SS
进行有效拦截,防止污染物
SS
引起设施的堵塞,通过本装置的结构方便拆装且清洗简单的特征,可以有效清理海绵积累的污染物
SS
,实现初期雨水不弃留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2]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全剖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技术的侧视全剖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说明:
1、
外圆筒;
11、
小雨过滤区;
111、
小滤孔;
12、
中雨过滤区;
121、...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组合式排口原位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结构相同但直径不同的外圆筒
(1)
和内圆筒
(3)
,所述外圆筒
(1)
套设于所述内圆筒
(3)
外部,所述外圆筒
(1)
与所述内圆筒
(3)
之间设置有一圈丝瓜络层
(2)
,所述内圆筒
(3)
套设于排水管道
(7)
的出水口处,所述内圆筒
(3)
与所述排水管道
(7)
之间设置有一圈海绵层
(4)
;所述外圆筒
(1)
包括钢外筒
(15)
和钢内筒
(16)
,所述钢内筒
(16)
处于所述钢外筒
(15)
内部,且二者之间沿长度方向可拆卸的固定安装有三条不透水隔板
(6)
,三条所述不透水隔板
(6)
将所述钢外筒
(15)
与所述钢内筒
(16)
之间的空隙分隔为三个过滤区,所述外圆筒
(1)
的所述钢外筒
(15)
四周表面且分别位于三个所述过滤区的中部处沿长度方向分别等距开设有多个小滤孔
(111)、
多个中滤孔
(121)
和多个大滤孔
(131)
,六个所述过滤区内分别填充有不同的过滤填料,所述外圆筒
(1)
和所述内圆筒
(3)
的所述钢外筒
(15)、
所述钢内筒
(16)
均采用镂空钢滤网制成,所述外圆筒
(1)
和所述内圆筒
(3)
的一端均可拆卸的固定安装有封板
(5)。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排口原位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圆筒
(1)
的三个所述过滤区分为:小雨过滤区
(11)、
中雨过滤区
(12)
和大雨过滤区
(13)
,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林许瑶叶晶史明赵剑彭香玉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中科水生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