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体自动装箱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683231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4 20: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瓶体自动装箱装置,应用在瓶体装箱领域,包括箱体输送线,所述箱体输送线的上表面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上设置有瓶体输送线,所述箱体输送线上设置有箱体,所述箱体输送线上设置有撑箱机构,所述瓶体输送线上设置有抓取机构,在使用时,首先通过固定杆将瓶体输送线固定在箱体输送线的上表面,然后使瓶体在瓶体输送线上进行运输,箱体在箱体输送线上进行运输,当箱体运输至合适位置时,使撑箱机构进入到箱体内部,使箱体开口呈现完打开状态,然后通过抓取机构将瓶体进行抓取,然后将瓶体通过撑箱机构进入到箱体内部,完成装箱操作,避免包装箱边缘挡柱瓶体进入,避免出现卡顿现象。避免出现卡顿现象。避免出现卡顿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瓶体自动装箱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瓶体装箱
,特别涉及瓶体自动装箱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瓶体自动装箱是一种自动化的包装设备,用于将瓶体或其他类似形状的物品装入包装箱中,主要优点是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和人员伤亡风险,此外,该装置可以在可控的范围内减少瓶体损坏,保证瓶体产生的废品率降低。瓶体自动装箱装置在许多行业都有广泛的应用,如食品和饮料、制药、化工等。
[0003]目前公告为:CN208198947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自动装箱装置,其设置了箱体输送线、物料滚筒输送线、隔片放置台、物料取放机构和隔片取放机构,物料取放机构和隔片取放机构均包括有驱动部分和取放部分,取放部分均具有抓取位和投放位,物料滚筒输送线和隔片放置台设置于箱体输送线上方,隔片取放机构的抓取位位于隔片放置台的上方,物料取放机构和隔片取放机构的投放位均位于箱体输送线的上方,通过上述设置将箱体和物料分别通过箱体传输线、物料传输线传输至指定位置,具有装箱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且操作简便、动作协调,具有较大的扩展性,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0004]该专利通过物料取放机构直接将瓶体放入包装箱中,没有相应的撑箱结构延伸进入到包装箱中,使包装箱呈现打开状态,容易使包装箱挡住瓶体进入箱体的通道,一旦卡顿,将影响包装进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瓶体自动装箱装置,其优点是在瓶体进入箱体中时,增加了撑箱结构,能避免包装箱边缘挡柱瓶体进入,避免出现卡顿的功能。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瓶体自动装箱装置,包括箱体输送线,所述箱体输送线的上表面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上设置有瓶体输送线,所述箱体输送线上设置有箱体,所述箱体输送线上设置有撑箱机构,所述瓶体输送线上设置有抓取机构。
[000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箱体输送线、固定杆、瓶体输送线、箱体、撑箱机构和抓取机构,在使用时,首先通过固定杆将瓶体输送线固定在箱体输送线的上表面,然后使瓶体在瓶体输送线上进行运输,箱体在箱体输送线上进行运输,当箱体运输至合适位置时,使撑箱机构进入到箱体内部,使箱体开口呈现完打开状态,然后通过抓取机构将瓶体进行抓取,然后将瓶体通过撑箱机构进入到箱体内部,完成装箱操作,避免包装箱边缘挡柱瓶体进入,避免出现卡顿现象。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撑箱机构包括安装杆、撑箱框架、入料口、辅助板、第一气缸和第一连接杆,所述安装杆设置于箱体输送线上,所述撑箱框架滑动设置于安装杆上,所述入料口开设于撑箱框架上,所述辅助板设置于入料口的下表面,所述第一气缸设置于安装杆上,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设置于第一气缸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
一端设置于撑箱框架上。
[000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安装杆、撑箱框架、入料口、辅助板、第一气缸和第一连接杆,在使用时,首先通过第一气缸带动第一连接杆运动,进而使第一连接杆带动撑箱框架在安装杆的表面上进行移动,使撑箱框架进入到箱体的内部,使箱体的开口呈现完全开口,然后瓶体能通过入料口进入到箱体的内部,此时辅助板会引导瓶体滑落至箱体内部。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抓取机构包括安装框、滑动杆、保护框、第二气缸、第二连接杆、吸料吸盘、第三气缸和第三连接杆,所述安装框设置于瓶体输送线上,所述滑动杆设置于安装框上,所述滑动杆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置,所述保护框设置于滑动杆的一端,所述第二气缸设置于保护框内,所述第二连接杆设置于第二气缸的输出轴上,所述吸料吸盘设置于第二连接杆上,所述第三气缸设置于安装框上,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一端设置于第三气缸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三连接杆的另一端设置于保护框上。
[00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安装框、滑动杆、保护框、第二气缸、第二连接杆、吸料吸盘、第三气缸和第三连接杆,在使用时,首先第三气缸能带动第三连接杆在安装框上进行移动,进而使保护框和第二气缸、第二连接杆和吸料吸盘在安装框上移动,将吸料吸盘移动至瓶体输送线上的瓶体上方时,第二气缸带动第二连接杆和吸料吸盘向下移动,吸料吸盘能将瓶体夹持柱,然后将瓶体移动至箱体的上方,然后吸料吸盘继续向下运动,使瓶体进入到箱体中。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框的内部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部滑动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槽与限位块的横截面为T形设置,所述限位块与滑动杆固定连接。
[00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限位槽和限位块,在使用时,限位块能在限位槽中进行移动,限位槽对限位块进行限位,进而对滑动杆进行限位,使保护框和第二气缸只能在水平方向上进行移动。
[001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气缸和第三气缸的表面均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分别与安装杆和安装框连接。
[00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固定块,在使用时,固定块能对第一气缸和第三气缸进行固定,避免第一气缸和第三气缸发生晃动。
[001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箱体输送线的下表面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下表面设置有增大支撑柱与地面接触面积的固定板。
[00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支撑柱和固定板,在使用时,支撑柱能对箱体输送线提供支撑作用,使箱体输送线更稳定,然后固定板能增大支撑柱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进一步增大箱体输送线的稳定性。
[001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杆的数量为四个且对称设置,两个所述固定杆之间设置有加强筋。
[001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加强筋,在使用时,首先加强筋,能增大瓶体输送线的承重能力。
[0020]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1]通过设置箱体输送线、固定杆、瓶体输送线、箱体、撑箱机构和抓取机构,在使用时,首先通过固定杆将瓶体输送线固定在箱体输送线的上表面,然后使瓶体在瓶体输送线
上进行运输,箱体在箱体输送线上进行运输,当箱体运输至合适位置时,使撑箱机构进入到箱体内部,使箱体开口呈现完打开状态,然后通过抓取机构将瓶体进行抓取,然后将瓶体通过撑箱机构进入到箱体内部,完成装箱操作,避免包装箱边缘挡柱瓶体进入,避免出现卡顿现象。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技术的抓取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是本技术的撑箱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是本技术图2中A处放大图。
[0026]图中,1、箱体输送线;2、固定杆;3、瓶体输送线;4、箱体;5、撑箱机构;6、抓取机构;7、限位槽;8、限位块;9、固定块;10、支撑柱;11、加强筋;12、固定板;501、安装杆;502、撑箱框架;503、入料口;504、辅助板;505、第一气缸;506、第一连接杆;601、安装框;602、滑动杆;603、保护框;604、第二气缸;605、第二连接杆;606、吸料吸盘;60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瓶体自动装箱装置,包括箱体输送线(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输送线(1)的上表面设置有固定杆(2),所述固定杆(2)上设置有瓶体输送线(3),所述箱体输送线(1)上设置有箱体(4),所述箱体输送线(1)上设置有撑箱机构(5),所述瓶体输送线(3)上设置有抓取机构(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体自动装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撑箱机构(5)包括安装杆(501)、撑箱框架(502)、入料口(503)、辅助板(504)、第一气缸(505)和第一连接杆(506),所述安装杆(501)设置于箱体输送线(1)上,所述撑箱框架(502)滑动设置于安装杆(501)上,所述入料口(503)开设于撑箱框架(502)上,所述辅助板(504)设置于入料口(503)的下表面,所述第一气缸(505)设置于安装杆(501)上,所述第一连接杆(506)的一端设置于第一气缸(505)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一连接杆(506)的另一端设置于撑箱框架(502)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体自动装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抓取机构(6)包括安装框(601)、滑动杆(602)、保护框(603)、第二气缸(604)、第二连接杆(605)、吸料吸盘(606)、第三气缸(607)和第三连接杆(608),所述安装框(601)设置于瓶体输送线(3)上,所述滑动杆(602)设置于安装框(601)上,所述滑动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华李卫华谢勇军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荷润自然日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