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假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8028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1 18: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血管假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血管假体、血管假体连接装置及血管假体连接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血管假体

血管假体连接装置及血管假体连接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人工血管与患者血管间的连接至少一端必须通过医生术中缝合来实现,存在对术者的技术要求较高,缝合密度小将导致接口位置血液渗漏,缝合密度大将导致患者血管破裂并且延长手术时间的缺陷;此外,手术过程中需根据患者自体血管的尺寸对人工血管进行裁剪后与患者血管缝合在一起;若裁剪后的人工血管尺寸不合适则需要取一根新人工血管假体重新进行裁剪,不能实现术中人工血管间的拼接,存在消耗手术时间,并且浪费耗材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血管假体

血管假体连接装置及血管假体连接系统,以缓解现有技术中,人工血管与患者血管间的连接至少一端必须通过术中缝合实现存在的缝合处易渗漏

患者血管易破裂

手术时间长

耗材多等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血管假体,该血管假体包括管状主体;所述管状主体上设有至少两个血管对接口,各个所述血管对接口分别连接有一个血管对接组件;所述血管对接组件包括弹性筒状支架和束缚件;各个所述血管对接口处:所述弹性筒状支架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血管对接口;所述束缚件可释放地周向束缚所述弹性筒状支架,以使所述弹性筒状支架处于径向压缩状态;所述管状主体上位于任意两个所述血管对接口之间的部位还设有用于供血管假体连接装置进出的安装接口

[0005]本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假体,无需缝合,即可与被修补血管之间快速对接,可提高手术效率,且对接效果不受缝合密度的影响,并发症少;并且,相比于现有技术传统手术中,若裁剪后的人工血管尺寸不合适则需要取一根新人工血管假体重新进行裁剪,不能实现术中人工血管间的拼接,存在消耗手术时间,并且浪费耗材的问题,本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假体则可与普通人工血管拼接,手术中,对普通人工血管剪切尺寸的容错率高,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手术效率,且可减少手术耗材的使用

[0006]对于本实施例的使用方式和能够达到的功能效果可参考本说明书具体实施方式部分详细获得

[0007]在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较为优选地,所述弹性筒状支架采用覆膜支架

[0008]在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较为优选地,所述血管对接组件还包括压力带;所述压力带用于在所述弹性筒状支架插入被修补血管断端内状态下,包覆于所述被修补血管
对应断端外部

[0009]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压力带采用预套装于所述管状主体和
/
或所述弹性筒状支架外部的环形弹性带,并且,以所述环形弹性带轴向上靠近所述弹性筒状支架的一端为所述环形弹性带的第一端,另一端为所述环形弹性带的第二端:所述环形弹性带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弹性筒状支架或固定连接于所述管状主体靠近所述弹性筒状支架的部位;所述环形弹性带能够自第二端向第一端外翻,以包覆于所述弹性筒状支架的外部

[0010]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血管假体连接装置,用于向两段人工血管之间

或者向患者自体血管一断端与人工血管一端之间接入前述任一可选实施方式提供的血管假体

其中:所述血管假体连接装置包括外壳

操作手柄

传动机构以及两根导向杆;所述操作手柄安装于所述外壳;所述传动机构设于所述外壳内部,所述外壳轴向上前端的相对两侧壁分别设导向孔,一根所述导向杆穿过一个所述导向孔,另一所述导向杆穿过另一所述导向孔,且两根所述导向杆各自位于所述外壳内部的一端均通过所述传动机构连接于所述操作手柄;所述操作手柄能够相对所述外壳动作,以驱动所述传动机构带着两根所述导向杆分别沿各自对应穿过的导向孔收入或滑出所述外壳

[0011]在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较为优选地,所述传动机构采用多杆之间相互铰接的连杆机构

[0012]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操作手柄包括第一握持把手

第二握持把手

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握持把手和所述第二握持把手之间的弹性连接件;所述第一握持把手与所述第二握持把手能够在外力作用下相互靠近,以按压所述弹性连接件发生弹性形变,进而驱动所述传动机构带着两根所述导向杆分别沿各自对应穿过的导向孔收入所述外壳;撤去所述外力,所述第一握持把手和所述第二握持把手在所述弹性连接件的弹性回复力下复位,驱动所述传动机构带着两根所述导向杆呈沿各自穿过的导向孔伸出所述外壳外部的状态

[0013]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连杆

第二连杆

第三连杆以及第四连杆;所述外壳上设有轴向延伸的滑轨;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交叉且通过交叉点铰接件铰接于二者交叉点,所述第三连杆与所述第四连杆交叉且通过交叉点铰接件铰接于二者交叉点;所述交叉点铰接件滑动安装于所述滑轨;一根所述导向杆位于所述外壳内部的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连杆的前端,另一所述导向杆位于所述外壳内部的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二连杆的前端;所述第三连杆的前端与所述第一连杆的后端铰接;所述第三连杆的后端自所述外壳轴向上的后端伸出所述外壳,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握持把手的前端;所述第四连杆的前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后端铰接;所述第四连杆的后端自所述外壳轴向上的后端伸出所述外壳,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握持把手的前端

[0014]较为优选地,所述操作手柄转动安装于所述外壳轴向上的后端,所述操作手柄能
够相对所述外壳正转或反转,以驱动所述传动机构带着两根所述导向杆分别沿各自对应穿过的导向孔收入或滑出所述外壳

[0015]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传动轴

传动齿轮和传动齿条;所述传动轴轴向安装于所述外壳内部,所述传动齿轮套装且固定连接于所述传动轴前端;所述传动轴后端伸出所述外壳轴向上的后端,并固定连接于所述操作手柄前端;所述导向杆位于所述外壳内部的一端设有弯曲连接部;所述弯曲连接部一侧表面设锯齿结构形成所述传动齿条;两根所述导向杆的传动齿条分别啮合于所述传动齿轮的相对两侧

[0016]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血管假体连接系统,包括前述第一方面任一可选实施方式提供的血管假体,和前述第二方面任一可选实施方式提供的血管假体连接装置

[0017]由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假体连接装置和血管假体连接系统均包括第一方面提供的血管假体,因而,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血管假体连接装置和血管假体连接系统均可达到第一方面提供的血管假体能够达到的所有有益效果

[0018]特别地,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中,上述“和...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血管假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管状主体(
11
);所述管状主体(
11
)上设有至少两个血管对接口,各个所述血管对接口分别连接有一个血管对接组件;所述血管对接组件包括弹性筒状支架(
12
)和束缚件(
13
);各个所述血管对接口处:所述弹性筒状支架(
12
)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血管对接口;所述束缚件(
13
)可释放地周向束缚所述弹性筒状支架(
12
),以使所述弹性筒状支架(
12
)处于径向压缩状态;所述管状主体(
11
)上位于任意两个所述血管对接口之间的部位还设有用于供血管假体连接装置进出的安装接口(
111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筒状支架(
12
)采用覆膜支架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血管对接组件还包括压力带(
14
);所述压力带(
14
)用于在所述弹性筒状支架(
12
)插入被修补血管断端内状态下,包覆于所述被修补血管对应断端外部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血管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带(
14
)采用预套装于所述管状主体(
11
)和
/
或所述弹性筒状支架(
12
)外部的环形弹性带,并且,以所述环形弹性带轴向上靠近所述弹性筒状支架(
12
)的一端为所述环形弹性带的第一端,另一端为所述环形弹性带的第二端:所述环形弹性带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弹性筒状支架(
12
)或固定连接于所述管状主体(
11
)靠近所述弹性筒状支架(
12
)的部位;所述环形弹性带能够自第二端向第一端外翻,以包覆于所述弹性筒状支架(
12
)的外部
。5.
一种血管假体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向两段人工血管之间

或者向患者自体血管一断端与人工血管一端之间接入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血管假体;其中:所述血管假体连接装置包括外壳(
21


操作手柄(
22


传动机构以及两根导向杆(
24
);所述操作手柄(
22
)安装于所述外壳(
21
);所述传动机构设于所述外壳(
21
)内部,所述外壳(
21
)轴向上前端的相对两侧壁分别设导向孔,一根所述导向杆(
24
)穿过一个所述导向孔,另一所述导向杆(
24
)穿过另一所述导向孔,且两根所述导向杆(
24
)各自位于所述外壳(
21
)内部的一端均通过所述传动机构连接于所述操作手柄(
22
);所述操作手柄(
22
)能够相对所述外壳(
21
)动作,以驱动所述传动机构带着两根所述导向杆(
24
)分别沿各自对应穿过的导向孔收入或滑出所述外壳(
21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血管假体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采用多杆之间相互铰接的连杆机构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血管假体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手柄(
22
)包括第一握持把手(
221


第二握持把手(
222


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握持把手(
221
)和所述第二握持把手(
222
)之间的弹性连接件(
223
);所述第一握持把手(
221
)与所述第二握持把手(
222
)能够在外力作用下相互靠近,以按压所述弹性连接件(
223
)发生弹性形变,进而驱动所述传动机构带着两根所述导向杆(
24
)分别沿各自对应穿过的导向孔收入所述外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宝胜刘颖董永贺朱明哲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华脉泰科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